摘 要: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语言是随着民族的发展而发展的,语言是社会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历史、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等,各民族的文化和社会风俗又都在该民族的语言中表现出来。语言离不开文化,文化依靠语言,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当然离不开文化教育。那么怎样架起跨文化交际的桥梁呢?本文从比较、融入文化材料、开展丰富的活动三个方面对小学英语文化教育进行阐述。
关键词: 跨文化交际 小学英语教学 语言文化教育
一、案例重现
2012年3月24日 天气:晴
今天刚上课,我和学生互致问候之后,为了引出新句型,我和一位学生示范了一小段对话。谁知这个小精灵一张口就问:“How old are you?”我一愣,回答他:“It’s a secret!(这是个秘密!)”孩子们却非要我说。我一想也好,正巧涉及西方的礼仪文化,机会难得。于是我说:“同学们,问女士的年龄在西方是极不礼貌的。只有在极特殊和必须得知的场合才能问,例如求职或是身份登记等情况下。”看着孩子们似懂非懂的眼神,我知道他们小小的脑瓜中并不理解问西方人年龄与问中国人年龄到底有何不一样。他们以为这和打招呼是一样的,就像问中国人“你吃了吗?”一样自然,怎么到了外国就成了不礼貌的问题了呢?我通过课后反思得出:文化意识在语言学习中是很重要的一种文化知识渗透,只有做好了这种渗透,学生才能更好、更准确地使用语言,新课标中指出:“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证。”
在基础教育阶段中,文化意识教育是实现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总体目标中得体运用语言的保证,它要求教师除了进行英语知识内容的教学外,还要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素养,使学生在了解本国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基础上,了解异国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文化有益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益于对本国文化的理解和认识,有益于培养世界意识。我们对外国的文化应注意批判地接受,教师应帮助学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地接受并使用,从中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使学生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在这个多元化的世界中很好地生存与发展。
二、教学反思与分析
1.学会比较,培养多元化文化素养。
早在20世纪50年代,国外就有人开始着手进行外语学习中的语言对比研究(contrastive analysis简称CA),其目标是“对两种语言和文化进行对比以发现和描述操其中一种语言的人在学习另一种语言时遇到的困难”。但在研究的初期,人们的注意力主要放在了对语言本身的对比上而忽略了对文化进行对比。随着研究的深入发展,CA的研究领域不断扩展,他们对不同文化中人们使用语言时的文化背景与言语行为的关系进行研究。例如牛津小学英语3A教材中谈论某人的衣服,当谈及某人衣服很漂亮时,对方会很大方地说:“Thank you.”而中国人较为含蓄、谦虚,当别人称赞时往往不直接说出自己的感受,而是谦虚地表达,如“过奖”一类的歉词。而且英语国家强调个性,重视个人隐私。例如上文中提及的年龄问题,外国人在必须提供年龄的场合才能提问,比如求职、身份登记等,而中国人对此并无忌讳,以询问他人的情况或生活状况表示对对方的关心。而交际需要文化,只有学会比较,才能正确、得体地运用语言,才能避免不必要的误解,我们要用不同的角度理解同一件事或同一个问题,培养多元化的世界观。
2.融入丰富的文化材料,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无论课堂教学还是课外活动,都可以自选一些有趣的外国文化内容作为语言教学材料,亦可结合书本上的对话进行一定的改编加工,例如可加入一些西方文化礼仪方面的知识,比如牛津小学英语4B教材Unit 9单元中Nancy教David使用中国的筷子,教师在教完句型后可以适当补充一些西方的餐饮文化,例如怎样使用刀叉,怎样进食,以及在这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当然在介绍的过程中要尽量使用英语,为了避免遇到文化内容和语言难易度难以兼顾的问题。我们可以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学习形式——童谣、歌曲或是韵律诗。例如可以使用韵律诗:“Chopsticks chopsticks,I can use it,what about you?Fork and knife,I can use them,how about you?I can use them all !”同时可以让他们边说边演,一方面可以巩固词汇,另一方面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异国文化,最终在培养口语交际的同时,更好地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3.开展语言实践活动,体验和了解异国文化。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让学生通过具体创造的语言环境学习并了解异国文化。这些实践活动包括让学生通过听录音、看图、欣赏简单有趣的录像、电影、观察等具体活动。在这一过程中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形成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文化意识。
在这些文化导入的实践过程中,教师注意不要一味地讲解,可以鼓励学生通过丰富的实践材料进行“开放式”学习,通过自主学习并结合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性学习。当然教师亦不可放弃指导性教学方法,可以通过创设较为真实的情境,借助语言、表情、动作、手势、体态语营造出异国文化氛围,更好地使用各种实践材料。例如在教授4A Whose gloves?这课时,可以放一段关于美国家庭开化装舞会的电影,给学生留下较深的印象,为创设该情境奠定基础,其间教师可以通过人物夸张的表演,配以表情、动作等,通过模仿让学生产生浓厚兴趣,最终达到完全掌握该语言材料的教学效果。
总之,在英语学习的起始阶段,学生应以文化意识教育为支点进行英语语言学习,通过多种渠道了解世界文化知识、人文精神、社会背景,老师要关注学生学习情感,为学生正确并得体地使用语言进行交流搭建起坚实的桥梁。
参考文献:
[1]英语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5.
[2]蒙学琼.外国文化与小学生文化意识素养.英语周报.小学教师版,(35),(第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