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处处有数学

2012-12-31 00:00:00张健
考试周刊 2012年46期


  摘 要: 数学是一门生活性的基础学科,学习数学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认识生活,适应社会。本文作者根据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要求,抓住数学学科的生活特性,从情境创设、解法传授、数学素养等三个方面对生活性教学理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简要论述。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生活性教学理念 运用
  实用主义学者认为,人们采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策略,进行现实问题、社会问题,以及自然现象的解决活动,其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更好地认识自然、改造自然、适应生活。数学学科作为一门实用性较强的知识学科,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和体现。可见,数学学科是一门“融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基础知识学科。小学数学作为基础阶段知识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反映现实生活、社会现象等方面,具有鲜明的生动性、浓郁的生活性。通过对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体系分析,可以发现,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生活性特性,在此得到了具体的体现。加之,新课程标准在小学数学学科中的深入实施,更是对学生探究生活问题、解答生活现象的数学生活素养,提出了具体而明确的要求。下面围绕数学生活特性,开展有效教学活动,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能,进行简要的论述。
  一、新知情境创设要体现生活性,让学生带着情感学习新知。
  情感是学生学习求知的内生动力和不竭源泉。学习情感在学生学习能力锻炼和培养中具有促进和助推作用。小学生具有学习知识的内在能动性,但由于自身学习品质、学习习惯,还没有完全树立和养成,在学习活动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对贴近生活实际的现实问题充满能动探知欲望。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教材更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这就为教师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情感提供了条件。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坚持“生活即教学”的理念,将现实生活问题融入到新知教学活动中,创设紧扣学生生活实际、贴近学生情感“活跃区”的生活性问题情境,让学生感受到新知内容的现实生活性,从而带着积极情感参与探知。
  如在教学“认识千克、克”内容时,由于“千克、克”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学生对其理解较为困难,学习活动上表现出畏惧情感。此时,教师根据生活问题的情感特性,在新课导入环节,抓住该知识内容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利用学生对生活问题的积极学习情感,在认真研析的基础上,根据教学目标和学习重难点等内容,设置了“小明今天帮妈妈到超市买苹果5千克,葡萄4千克和冰糖500克”现实性问题情境,使学生能够体验到数学知识的广泛应用性,从而使学生“情感发展区”得到激发,情感“因子”得到挖掘,实现自主学习情感的有效树立。
  二、解法要领传授要融入生活性,让学生掌握方法探究问题。
  传统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强制性”的灌输方式,将解题方法要领直接“塞”给学生,运用“单一”教学方式,将题海战术运用“贯穿”始终,导致学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出现“依葫芦画瓢”的现象,致使学生成为被动从属的学习“工具”。这就要求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教师善于做教学活动的“有心人”和“创新者”,认真研究分析教学内容,总结归纳问题解答方法,找寻教学内容与现实问题的有效结合点,设置出与现实生活密切关联的数学问题,引导和指导学生在探究解决生活性问题中,领悟问题解答要领,形成解题技能,从而将探究现实问题的过程转变为总结提炼解题方法的过程。
  “路程”应用题,是小学数学问题教学的重要内容,渗透在小学数学知识点教学的整个过程中,为使学生能够掌握“路程”应用题的解题方法,教师设置了如下问题:“从甲地到乙地,上坡路占2/7,平路占4/7,其余的全是下坡路,一辆汽车在甲乙两地往返一次,共行下坡路42千米,则甲乙两地的路程是多少千米?”引导学生对生活性问题案例开展探究解答活动,使学生能够认识到解答该类型“路程”应用题,实际是有关分数方面的应用题,从而让学生认识到该问题解题关键是还是正确认识“路程”方面的内在联系,这样就为解答分数方面的“路程”应用题提供了方法要领。
  三、数学素养培养要包含生活性,让学生养成思考分析的习惯。
  数学思想素养是数学学习能力的高级形式,更是学生学习素养内涵要素的有效结合体。由于小学生还处在知识学习、能力积淀和素养树立的初级阶段,在实际教学中借助有效教学资源,渗透一些浅显的数学思想素养,引导学生感悟和领会,能够对学生良好数学素养的形成起到“添砖加瓦”的积极作用。教师知识教学的最终归宿是“为了不教”,让学生“自主学习”。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小学数学教师要设置多一些的生活问题情境,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开展探析、解答和辨析活动,使学生能够在问题解答辨析过程中,结合教师的适时指导,逐步领会和掌握基本的解题思想,从而逐渐形成数学思想和数学素养。
  问题:星期天早上,然然和甜甜一起想出去郊游,但她们对郊游的地点发生了分歧,然然想去东郊游玩,甜甜想去西郊游玩,于是她们采用“抛硬币”的方法决定郊游的地点,你认为公平吗?
  在解题过程中,形成了观点相反的两派,有的学生认为公平,有的认为不公平。
  此时,教师引导学生对问题解答过程进行分析评价活动,学生经过对问题解题过程的分析发现,该问题是一道关于“可能性”的问题,部分学生认为这种抛硬币的方法不公平,其根本原因在于忽视了硬币正面向上或反面向上的可能性都是1/2这一情况,从而导致学生认知错误。在上述问题解答过程中,教师通过评价辨析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探析,鼓励学生评价,从而使学生思考、分析、解题更具全面性、整体性,为学生良好数学素养的形成奠定坚实基础。
  总之,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始终树立“生活即教育”的教学理念,利用数学学科与现实生活联系的紧密性,设置生活性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学习情感,教授学生学习方法、掌握数学思想,促进学生教学效能的显著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