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教师要千方百计,费尽心思,绞尽脑汁,抓住学生们的心理,使他们轻松愉快地爱上语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首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想学”;积极营造轻松、愉快、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愿学”;用多种方式磨砺学生的坚强意志,尝试成功的体验,使学生“爱学”;授人以渔,使学生“会学”。只有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才能更轻松爱上语文。
关键词: 语文学习 学习兴趣 学习习惯
想让学生发自内心地说一句“我爱你,语文”,其实并不难,也不是什么遥不可及的梦。只要在教学中教出趣味,使学生迷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美的熏陶,学习能力得到提高;只要在实践中传之以情,以情燃情——把学生的心抓住,使学生产生一种孜孜不倦、锲而不舍的学习愿望,深入学生的情感世界,就能拨动他们的心弦,使他们学有所益;只要在课堂内外“奖惩”结合,丰富语文学习生活,那么竞赛时紧张认真的气氛,思考时团结协作的精神,辩驳时精彩的语言、潇洒的举止,领先时的欢呼雀跃,落后时的心急如焚……这一切的一切都会让学生们很快入迷,很快爱上语文。所以我们要千方百计,费尽心思,绞尽脑汁,抓住学生们的心理,使他们轻松愉快地爱上语文。
一、调动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想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的形成非常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它能使学生有高昂的情绪,饱满的精神和旺盛的学习精力,而且能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达到增强学习效果的目的。学生一旦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会乐于接受它,并且会兴致勃勃地、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和探索,变“苦学”为“乐学”,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任何一门学科,关键是抓住学生的心,使学生产生一种孜孜不倦、锲而不舍的学习愿望。语文更是如此,它有独特的、引人入胜的特点,通过一篇篇课文,通过语言文字千变万化的运用来触发学生的思想情感。教学中要充分发挥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让学生体会到文章蕴含的情和意,激发内在的学习积极性,在思想、品格、情操等方面受到熏陶,使语文水平获得提升。教师应把握教材的特点,在教学中传之以情,深入学生的情感世界,拨动他们的心弦,使他们学得感动,学得有难忘的收益。
二、营造轻松愉快的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愿意学”。
语文教学中最怕出现学生冷漠、无动于衷的情况。这种情况也许开始只在几个学生身上显现,如果教师置若罔闻,不立即采取措施制止、纠正,这种情况就会蔓延,以至于不可收拾。这里面有学生学习惰性的因素,但归根结底教师应自省。如果教师把酷爱语文的火花移植到学生心里,把酷爱思考的习惯传播到学生身上,教学状况就会大为改观,学生就会生龙活虎、兴味盎然。教师如果有本领把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激发起来,教学就成功了一半;学生就不会以学习语文为苦,而是能够从中获得学习的乐趣。
有人说,天才就是强烈的兴趣和顽强的入迷。要使学生对语文产生兴趣,迷恋上它,教师就要努力把课上得趣味横生。教学氛围是一种隐性教育因素,它对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具有巨大的潜在影响,而师生关系是影响教学氛围的主要因素。它直接制约着学生的情感和意志,影响着学生的认知活动。融洽的师生关系孕育着巨大的学习动力,它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变“厌学”为“愿学”。教师热爱关心学生,也往往受到学生的热爱,学生由此爱屋及乌,喜欢其所教的这门功课,自然就形成了一种积极健康的学习氛围。
三、“亲其师而信其道”,磨砺坚强意志,尝试成功体验,使学生“爱学”。
心理学研究表明:“成功的体验会萌发兴趣,增强自信心,激起学生的内在动力,大大增强求知效果。”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给儿童以劳动的快乐,取得学习成绩的快乐,唤醒隐藏在他们内心的自豪感。自尊感,这是教育工作的一条金科玉律。”相反,焦虑、忧愁、挫折感、失败感等消极情绪会使学生失去信心,而处于心理抑制状态中,这样会导致其越学越没兴趣。因此,教师要善于表达积极情感,用信任的目光、赞许的微笑、和蔼的puYxEukqPtNDhzdhq36Dsg==语言,多给学生动口的机会,尽力做到对学生不指责、不呵斥、不急躁,多给予热情鼓励和引导,让他们在语言实践中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表达出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消除师生之间的情感障碍,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在组织课堂教学中,要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对于基础薄弱、学习上一时有困难的学生,充分理解他们的情感,以及在语文学习上渴求进步的需要。对他们提问时,适当降低难度,使他们有机会答对,他们所取得的每一点进步都要及时予以肯定,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对少数优等生,适当提高难度以增加语言的超前性,由此使所有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增强他们敢于学习语文的“冒险”性。在日常生活中也要不断地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以求进一步融洽师生感情。教师应把对学生的爱化为一个温柔的眼神、一个会意的微笑、一句暖心的话语、一个赞许的手势、一个体贴入微的动作,公平公正地对待学生。对他们的点滴进步都给以鼓励,这样会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心、赏识和可敬,心理上就会产生一种说不出的愉悦与满足,这无疑能促进他们积极的上进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增加他们的勇气,鼓起他们学习的自信心,这样学生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更加热爱学习。
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使学生“会学”。
在语文教学中,可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相应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或如临其境,有直观的形象可以把握,有浓烈的氛围可以感受,有愉快的活动可以参与,触“境”生情,引发学生的积极情感体验,促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这是学生对学习活动的自我意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评价,是一种带有策略性的较高层次的学法。在教学过程中,语文学法的指导要坚持三个原则:一是要坚持学习方法的指导与学生的个体研究相结合;二是要坚持学习方法的指导与学习能力的培养相结合;三是要坚持学习方法的指导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相结合。也就是说,语文教师不但要依照语言习得规律来指导学生选择和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而且要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语言学习习惯,使其高效率地学习。
总之,教学既是知识信息传递和反馈的交流过程,又是师生双方情感交融与共鸣的过程。只有关注学生的情感,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克服学习中的消极情绪,使他们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才有望为学生终身的英语学习和发展,以及健全人格的形成奠定坚实的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