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除了研究教学方法之外,还必须注重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只有具备诸多好的习惯,才能不断提升语文成绩,作者总结了几点经验和体会。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好习惯 培养方法
在近几年的教学中,笔者非常注重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通过培养多种好习惯,使学生的成绩不断提升。
一、培养自学习惯
自学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就学习过程而言,教师只是引路人,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体,学习中的大量问题,主要靠自己去解决。阅读是自学的一种主要形式,通过阅读教科书,可以独立理解知识,把握概念本质内涵,分析知识前后联系,反复推敲,理解教材,深化知识,形成能力。学习层次越高,自学的重要性越突出,目前我国的高考为选拔有学习潜能的学生,对考生的自学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二、培养观察习惯
对客观事物的观察,是获取知识最基本的途径,也是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环节,因此,观察被称为学习的“门户”和打开智慧的“天窗”。每一位同学都应当学会观察,逐步树立观察意识,掌握恰当的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观察”这两个字有两层意思,“观”是看的意思,“察”是想的意思,看了不想,不是真正的观察,对认识客观事物毫无意义。要做到观察和思考有机结合,通过大脑进行信息加工,总结出事物的一般规律和特征。
三、培养研究习惯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同学之间的学习交流和思想交流是十分重要的,遇到问题要互帮互学,展开讨论。每一个人都必须努力学习别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像蜜蜂似的,不断吸取群芳精华,经过反复加工,酿造知识蜂蜜。
四、培养总结习惯
每章每节的知识是分散的、孤立的,要想形成知识体系,课后必须有小结。对所学知识进行概括,抓住应掌握的重点和关键。对比理解易混淆的概念。每学习一个专题,要把分散在各章中的知识点连成线、辅以面、结成网,使学到的知识系统化、规律化、结构化,这样运用起来才能联想畅通,思维活跃。
五、培养应试习惯
从学生的角度讲,考试的结果直接关系到对自己的评价,也关系到自己的切身利益。老师为了检查教和学的近期效果,以便对教学进行及时的调整,推动学生的系统复习,提高学生自学能力,教师应把考试作为教学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在考试复习前进行动员,考试时讲考场要求等,形成了一定的紧张气氛。为什么有的同学在考试时考不出应有的水平呢?这涉及临考准备、临考发挥、考后分析等一系列问题,其中决定性的因素一般有三个:一是学习因素,即知识能力的水平;二是心理因素,即情绪、意志等状况;三是方法因素,即会不会应考的问题。应该如何应考呢?笔者认为,应多问几个为什么:(1)怎样做出来的?想解题应采用的方法;(2)为什么这样做?想解题依据的原理;(3)为什么想到这种方法?想解题的思路;(4)有无其他方法?哪种方法更好?想多种途径,培养求异思维;(5)能否变通一下而变成另一习题?一题多变,促使思维发散。当然,如果发生错解,更应进行反思:错解根源是什么?解答同类试题应注意哪些事项?如何克服常犯错误?
六、培养思维习惯。
(一)总是站在系统的高度把握知识。很多同学在学习中习惯于跟着老师一节一节地走,一章一章地学,不太注意章节与学科整体系统之间的关系,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随着时间推移,所学知识不断增加,就会感到内容繁杂、头绪不清,记忆负担加重。事实上,任何一门学科都有自身的知识结构系统,学习一门学科前首先应了解这一系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学习每一部分内容都要弄清其在整体系统中的位置,这样做往往使所学知识更容易把握。
(二)追根溯源,寻求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学习最忌死记硬背,特别是理科学习,更重要的是弄清楚道理,所以不论学习什么内容,都要问为什么,这样学到的知识似有源上水,有木之本。即使你所提的问题超出了中学知识范围,甚至老师也回答不出来,但这并不要紧,要紧的是对什么事都要有求知欲,好奇心,这往往是培养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更重要的是养成这种思考习惯有利于思维的发散。
(三)发散思维,养成联想的思维习惯。在学习中我们应经常注意新旧知识之间、学科之间、所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等方面的联系,不要孤立地对待知识,养成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有意识地训练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及独创性,长期下去,必然会促进智力素质的提升。知识的学习主要通过思维活动来实现的,学习的核心就是思维的核心,知识的掌握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通过知识的学习提高智力素质,智力素质提高了,知识的学习会变得容易。所以上面讲的学习的三个学习习惯实质上是三种思维习惯,学习的重点就是学会思考。
七、养成提问习惯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提问,要求我们上课前应该进行充分的学情分析,了解学生对将要教授的内容的掌握程度,有些教师喜欢提问“好的”学生,不喜欢提问“后进生”,结果只提问小部分学生,冷落了大部分学生;有些教师对“后进生”的问题根本不予理会,甚至进行惩罚性提问,让他们难堪。
课堂提问应该鼓励全体或大多数学生参与。有时,需要指定非自愿者来回答问题,这就要求教师留心那些沉默寡言的学生,留心那些表情困惑的学生。还应鼓励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启发,创造有利于学生参与的课堂环境。
应当培养的良好习惯还有许多,诸如有疑必问的习惯,有错必改的习惯,动手实验的习惯,查找工具书的习惯,健康上网、积极探究的习惯等。从课堂学习的过程看,还有认真预习、专心听课、及时复习、独立完成作业、积极应考等好习惯。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教学参考.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