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环境对自我概念形成及心理发展的重要作用

2012-12-31 00:00:00刘高升周锐
考试周刊 2012年46期


  摘 要: 社会环境与个人自我概念的形成和心理发展息息相关,本文根据埃里克森的社会心理发展理论剖析个人在与他人不断变化的关系和相互作用中个体个性的变化与发展,提出青少年阶段解决同一性问题的四种方法,并从自我概念角度出发,就如何塑造积极的自我概念,促进心理发展进行探讨。
  关键词: 社会心理 发展理论 自我概念 社会环境 自我塑造
  一、社会心理发展理论中的个体发展
  社会环境是指人类生存及活动范围内的社会物质、精神条件的总和。社会环境对人的形成和发展进化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人类活动给社会环境以深刻的影响,而人类本身在适应改造社会环境的过程中也在不断变化。所谓社会心理发展就是描述个体情感需求与社会环境的关系。理论家埃里克埃里克森提出了社会心理发展理论,指出:“他人关系在形成个体自我同一性上的重要作用,在个体一生中,个体发展存在八个阶段或关键期。”[1]而且他认为个体在人生的每个阶段都会遇到一个危机。根据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以及解决冲突和危机的能力,个性才得以发展。
  具体八个阶段如下。
  阶段一:信任感对不信任感(出生至1岁)。
  阶段二:自主感对愧疚感和怀疑感(1岁至3岁)。
  阶段三:主动感对内疚感(4岁至5岁)。
  阶段四:勤奋感对自卑感(6岁至11岁)。
  阶段五:自我同一性对同一性混乱(12岁至18岁)。这一阶段是青少年阶段。自我同一性对同一性混乱即一种幸福感,明确自己要去哪里。对预期中可获得的认同有一种内在自信。[2]在这一阶段,青少年试图解决“我是谁”的问题,也就是说,随着他们的参照标准从父母转向同伴,他们需要了解自身与他人之间的异同。
  阶段六:亲密感对孤独感(18岁至35岁)。该阶段是一种与他人建立密切的心理关系的状态,其主要危机是建立真正的、亲密的人际关系。该阶段的个体应能够在不失自我同一性的基础上关爱他人。
  阶段七:繁殖感对停滞感(35岁至65岁)。该阶段描述的是一种生产能力或自我关注,心理健康的中年人更多把心思放在照顾下一代上,而不再过多地关注自己。他把繁殖感界定为一种生产能力和创造能力,没有这种体验的个体很可能会出现停滞,并且过分关注自我。
  阶段八:自我整合感和绝望感(65岁后)。这是人生的最后一个阶段,个体对自己人生的回顾。如果这一阶段的老年人回顾过去的一生是成功的和有价值的,对社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他就会有一种自我健康感,感到没有白活,度过了丰富多彩的有成就的一生;相反,如果这一阶段的老年人感到岁月蹉跎,年华虚度,想要弥补但为时已晚,就会产生一种绝望感。
  二、自我概念的定义及结构
  自我概念是个人对自己各个方面特质的知觉与判断。研究者把其定为“个体对自己的身体、社会和学业能力的总体认识”,[3]由此可见,社会环境在人的自我概念形成中占有重要地位。个体的自我概念并不是对现实像镜子式的简单反映,自我概念包括大量有关信息的整合和组织,如对他人和世界的印象。人们自我概念的来源是他人对自己的印象和评价,以及在与他人交往时他人对自己的反应。虽然在人的一生中自我概念是在变化着的,但它的基础在人幼年时就形成了。儿童从经验中形成自我概念,已经形成的自我概念反过来又影响儿童未来的经验。总的看来,我们可以把自我概念的结构视作一个人的各种同一性的各层组织,它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其所处的社会和文化系统。具体结构如下:
  三、积极自我概念的自我塑造
  积极的自我概念主要体现了一种自己对自己的认识和判断,意味着一个人对自我的认同的积极接纳和一个人对自我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培养积极的自我概念,包括两个方面。
  1.全面客观认识自我
  全面客观地认识自我是形成积极自我概念的基础。具体而言,应从以下几条途径进行:(1)承认自我的价值。我们在别人的目光里并不只是一个简单的物体,而是有思想有地位有意志的。我们的目的既不是心甘情愿被人操纵,又不是妄图操纵别人,而是仅仅有能力去表达自己。(2)合理运用社会比较策略。每个人在认识自我的过程中,都免不了要与别人进行比较。进行社会比较是每个人全面客观认识自我的重要方式。“合理的社会比较策略,对于积极的自我概念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3)留意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每一种评价都不可能是对“自我”的全面客观的评价,学会总结别人提出的建议,归纳总结,才能了解并弥补自己的不足,就能得到比较全面的自我概念。
  2.积极悦纳自我
  “心理学家指出,在人们的心理生活中,自尊或自卑的自我评价意识有很大作用”。[4]当一个人觉得自己毫无价值的时候,就会觉得自己身上只有缺点,觉得自己什么都不好,什么都比不上别人,丧失信心,产生自卑,这样的人就会缺乏积极性。悦纳自我是发展积极自我概念的核心和关键。只有自信,才能使一个人的潜能、才华发挥到极致。要悦纳自己的全部,无论是优点还是缺点、成功还是失败,要学会爱自己、爱生活。一个人首先应该自己欣赏自己,在自己悦纳了自己之后,才能被他人所接纳。悦纳自我不仅仅指的是悦纳自身的优点,对不足之处也应该积极悦纳,要平静而理智到对待自己的长短优劣、得失成败,要乐观开朗,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
  3.不断完善和超越自我
  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积极乐观是积极的自我概念的集中体现。“这就要求每一个大学生都要确立正确的理想自我,认真学习科学理论知识,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真正认识社会,在个人与社会的联系中认识人生的积极价值和意义”。[5]“自我”的完善和发展必然会促进积极的自我概念的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反过来又会促进自我的完善和发展。
  4.积极参与实践活动
  “自我概念是自我的思想、观念,与自己有关的知识、情感和相关事情等抽象出来的图式”。[6]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更加全面、更加深刻地认识自己,同时也更加深刻地认识他人和认识社会。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有利于自己和他人的一种活动才能正确认识自己,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
  5.成功的自我体验
  自我体验是指主观的“我”对客观的“我”所持有的一种情绪体验。自信、自尊是积极的情绪体验;自卑、自责则是消极的情绪体验。其实,每个人在内心深处都是渴望着成功的,期待着被赞美。“当个人的才智与能力在活动中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的同时,也就享受到了成功的愉悦”。[7]
  6.准确的自我评价
  每个人都不可能达到尽善尽美的境界。世界上不存在所谓完美的人,即使是圣人也有出错的时候,所谓“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因此,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不要太过于追求完美,否则只会让自己生活在烦恼之中。在生活中,只要我们做到自己最好的程度就要对自己进行鼓励,我们要正确评估自己的能力和智慧,不要高估自己,同时也不要贬低自己,只有对自己做出正确的评价才能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同时,准确的自我评价也是自我概念形成的重要方式。
  7.适度的自我控制
  “自我控制能力是指在某种思想指导、影响下,支配自己言行,调节自我心理的一种能力”。人的欲望是多方面的,每种欲望都会带来一个追求目标,它们之间常常会相互“打架”。因此,人如果没有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意志坚强”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在人生道路上就会一事无成。人要能立足现在,放眼未来,衡量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能律己,也就意味着能理性思维,对各种情况都能冷静考虑,是非轻重的衡量有依循标准,不致利令智昏,误了大局。
  参考文献:
  [1]孙灯勇,郭永玉.自我概念研究综述[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3,(2).
  [2]叶丽红.自我概念与青少年心理健康[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3,(8).
  [3]陶琴梯,杨宏飞.高中生的自我概念及其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研究[J].教育科学,2002,(6).
  [4]樊富珉,付吉元.大学生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1,(2).
  [5]范凯.大学生积极自我概念的培养[J].辽宁教育研究,2006,(7).
  [6]孙丽.自我概念的研究概述及发展趋势探讨[J].社会心理科学,2005,(3).
  [7]张松鹤.培养积极的自我概念,维护与促进心理健康[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