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什么不能错过的错过

2012-12-31 00:00:00黄集伟
美文 2012年23期


  【赤金时代】 来自媒体报道,语出著名编剧芦苇。接受深圳特区报记者采访,芦苇认为:“当下中国电影已经步入‘赤金时代’,满眼望去尽是钞票乱飞,票房为王。文化价值和文化追求已被抛弃到九霄云外。”芦苇说:“现在中国电影人,比如说导演,他既是制片人也是出品人,他还是编剧,他还是演员。如此这般,电影在某种意义上几乎就变成‘私产’。因为他有这么多的身份、这么多的利益在里边,他的角色就已经发生变化。他不完全是个艺术家,他还是个商人。”
  【公益校庆】 来自媒体报道。报道说,今年是人大75周年校庆,人大校方为此提出“公益校庆”理念,并将“公益校庆”“学术校庆”“你我共同的校庆”列为人大今年校庆三大活动体系。为此,《新京报》在相关专题报道中采访牛津大学历史教学研究员威廉·怀特。威廉·怀特先生是“校庆”之举的赞同者。他的想法是:“即使开校庆只是出于最讽刺的原因,我仍不会去批评。”他认为,“我们如果可以证明社会需要大学,那就更好了。”而牛津生物医学博士生ShaoYan则认为“校庆”之举完全没必要:“我不觉得有必要举办校庆,每年已经有不少定期的盛事了……如果要举办,将现有的活动做得更大点就可以了,比如著名的圣约翰庙会。”
  【你不能把一把勺子做得更像勺子】 来自记者陆晶靖报道,语出作家埃科。陆先生为《三联生活周刊》撰写题为“在法兰克福,看不见未来”长文,介绍上月落幕的2012法兰克福书展。陆先生在文中顺便提及一直对电子书时尚不予认同的作家埃科。早在2009年,在自己编纂的那本《别想摆脱书》里,埃科说:“书就如勺子、斧头、轮子或剪刀,一旦造出来就不可能有进一步的改善,你不能把一把勺子做得更像勺子……也许书的组成部分将发生变化,但书终将是书。”
  【新闻骚扰】 来自网友三农直通车推荐,语出学者唐钧。在题为“有一种新闻骚扰叫做‘延退’”的博文中,唐先生就人社部专家在“延退”(“延时退休”之缩略语)一事上前后抵牾翻云覆雨的新闻发布发表评论。唐先生说:“如果有人不停地给你打电话:今天说要来看你,明天又说不来了,后天又说要来,大后天又说不来了,如此N次地反反复复……对于此种行为,我们可以将其定义为‘电话骚扰’。如果有一种新闻,跟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今天说A即是B,明天又说A不是B,后天又说A就是B,大后天又说A不是B,如此N次地反反复复……我们可否将其定义为‘新闻骚扰’”?
  【超普朋友】 网络热词“超越普通朋友”压缩版,也算2012新成语之一。新近媒体报道说,某地宣传部官方回应当地官员诱奸女网友调查处理情况,称举报涉事干部在与异性交往中,发生了“超越普通朋友”行为,给予党内严重警告、行政撤职处分。此后,“超越普通朋友”一词引起网友关注。网友意见认为,“超普朋友”这一用词含混不清,有遮蔽倾向。饭友咬指头在饭否说:“官家创造力令人叹服……今天你有超越普通朋友吗?”
  【文化砸车】 网议热题,语出电影导演谢飞。上周末,第25届东京国际电影节内地入围影片《万箭穿心》宣布因在钓鱼岛问题上日本伤害了中国感情而退出电影节。对此,谢飞声明说:“我认为这是个‘文化砸车’式的过激行动,于理于法都是不可取的。”“认为对日本政府右翼分子的挑衅行为可以表示谴责、抗议,但民间交流,特别是牵扯到普通观众的文化交流活动,处理要慎重,不能做过激行动。”
  【从前生个儿子叫狗子现在养条小狗叫儿子】 来自作家王小山推荐,语出作家章诒和微博:“过了中秋,下一个就是九九重阳老人节,让人温暖又惆怅。清晨去日坛散步,满眼皆银发,突然感到整个民族的生命都要步入老态。黄昏读报‘从前生个儿子叫狗子,现在养条小狗叫儿子’的大字标题让我充满哀伤。”
  【没有什么不能错过的错过】 语出作家胡淑芬微博:“近日闭关工作,拒接电话,感觉人生变得清爽多了。所以愈发讨厌接电话,准备逐步将手机废掉。现在手机已经设定为拒接陌生来电,如果有陌生朋友、陌生电话,麻烦先短信通知一下。越来越觉得,人这一辈子没有那么多必须要的联系,也没有什么不能错过的错过。”
  【诺贝尔县】 语出作家北村微博:“据闻莫言家乡要种万亩红高粱、打造莫言体验区建旅游大县。若属实,我说:你不如改叫诺贝尔县得了,再者,光种高粱哪够?还得种几万亩萝卜(透明的红萝卜),还得养几万只(蛙),(丰乳肥臀)也得表现一下吧?(四十一炮)又咋整呢?好端端的一个莫言就要被你们给毁了!在中国,就没有不变成钱的东西。”
  【内心深处的软弱使我千方百计地避开一切争论】 语出作家宋石男专栏,原题“莫言:沉默者的胜利”。其中一段宋老师写:“一个人不真诚,或没有勇气说出心里话,不一定是因为坏,还可能是因为软弱。莫言说过,‘是内心深处的软弱,使我千方百计地避开一切争论’。他说自己甚至坐出租车都怕司机给他‘甩脸子’,因此加倍小心。记者问他,你对出租车司机都恐惧,怎会有勇气写出最残酷的社会现实并呈现给读者最本真的东西?莫言回答说,在现实生活中越是懦弱、无用的人,越可以在文学作品里表现得特有本事。文学就是把生活中不敢做、做不到的事情在作品里面做到了。”
  【堵城模式】 来自杭州同城会微博:“堵城模式全面开启!西湖景区公安分局统计:昨天西湖景区人流量达到90万人次,比前天的40万人次还多了50万!而今天……断桥现在已经只看得到人,看不到桥了!网友惊呼断桥真的要断了!!”
  【爱国贼】 网络熟词,特指那种以爱国为幌子掩饰一己私利行事危害公众利益的人。本词据熟词“卖国贼”变更而来,虽仅一字之差,却使人性险恶凸显而出。本周,作家连岳在饭文里谈及“爱国贼”:“那些打砸抢烧的是爱国贼,那些抵制日货的也是爱国贼,所谓的爱国贼,就是以爱国的名义让中国人更弱、更笨、更可笑,让这个国家更不可爱。”
  【三明治一代】 来自作家南桥博文,原题“Sandwich Generation (三明治一代)”。所谓“三明治一代”即上有老下有小“中年人”之变异称谓,以象形修辞组建。“父母年迈,健康渐渐差起来,最后不能自理。此时三明治一样夹在中间的人,要照料孩子又要照料长辈,负担不轻……未雨绸缪,在父母身体还健康的时候,去严肃讨论这种问题,不要等到危机出现,才匆忙应对。”
  【那时候我们在乎一切却知之甚少】 来自纽约时报中文网影评,原题“来自台湾的友情、爱情与学运”。影评介绍台湾导演杨雅喆新片,认为新片《女朋友男朋友》“透过三个儿时的伙伴成长的眼睛,生动地描绘了台湾的一段动荡的政治历史时期……桂纶镁(在片中饰演的美宝)真的是个奇迹:她时而厚颜无耻,时而犹豫不决,时而脆弱,时而刚强;她让我们回想起了自己年轻时、在恋爱中、在积极参与社会时的样子;那时候我们在乎一切,却知之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