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自己多年来的从教经历,尤其是当班主任的点点滴滴,深感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对孩子要有耐心、细心、爱心、关心、真心、诚心和菩萨心。这一年来所带的高三(13)班,班风正、学风浓,生活上,孩子们互谅互让;学习上,你追我赶。在2012年的高考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全班二本上线率100%,一本上线率63%,600分以上6人。下面我谈一点自己在日常教学与管理中的体会。
一、在学困生的转化过程中要有足够的耐心和宽容之心
学困生不光是学习成绩差,在学习方法、学习习惯、个人修养、行为准则等方面也表现得比较差。这就要求班主任在日常的工作中有足够的耐心,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让他们慢慢改掉自己身上的缺点与毛病,即要用一颗宽容之心善待这个群体的孩子。记得我们班有一个叫李可的孩子,由于晚上熬夜,有段时间经常迟到。开始我比较恼火,罚他扫地,也曾在他第三次迟到时,打电话给他的家长,但收效甚微。有天午休期间,我把他请到办公室,与他心平气和地做了一次长谈,了解了他家的具体情况和孩子的真实想法。我们达成了君子协定,我给他一月的时间让他慢慢改掉迟到的毛病,一个月里最多允许迟到一次,如若做不到,自动退学。结果他在这一月中一次都没迟到过,从此改掉了迟到的毛病。还有一个叫李犇的孩子,英语基础本来就很差,但平时懒于做题,单词也不好好记,我要求他每天下午大课间到我办公室,由我亲自给他听写,并要求他一周背诵两篇英语短文。坚持了一个月,他的考试成绩慢慢提高,学习兴趣也浓了。
二、在日常的管理中要用心、细心
进入高三以来,每到考试前后,孩子们的情绪波动比较大,每个孩子身上多多少少就会出现那种高三综合症——考前焦虑,考中茫然,考后沮丧。我们班的住校生比较多,很多孩子家都离得远,不能与父母很好沟通,所以心中的苦闷、彷徨、无助无法得到疏导与宣泄。但是孩子们大了,加之班主任这一特殊身份,他们未必会主动跟我讲心里话。因此,不管是早读前后、课间、抑或晚自习前后,只要我在教室,就不动声色地观察孩子的表情。有个叫董一涛的男孩,我发现只要我的目光一落在他的身上,他便慌乱地躲开,课堂上也不太回答问题。利用晚自习前,我把他叫到外面询问情况,可他坚持说没事。我没有继续询问,但表示我愿意随时帮他解决他的困惑。过了几天,在我与别的同学交谈时,他忍不住告诉了我他的苦恼。孩子认为自己考大学无望,觉得愧对父母。针对这件事,我给他讲了自己的故事,鼓励他凡事要做出百分之百的努力,结果怎样不要过于地考虑。经过几次交谈,他慢慢放下了包袱,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最后,董一涛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迈进了理想大学。
三、在班级建设中要放心、放手
高中阶段是孩子人生观、价值观基本定型的阶段,也是他们学会自我管理、发挥个人聪明才智、体现自身价值的很好时机。进入高三以来,我在班级管理中贯彻“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理念,推行值周班长制。首先由大家民主推选出七位值周班长,每人负责一周的班级日常事务,全权负责纪律、卫生、上课、作业、出操等方面,并在下周一的班会时间进行工作小结,最后交由下一位值周班长,依次轮流。这样既减轻了一两个人当班长的沉重负担,避免了“官僚主义”的滋生,又使更多同学得到了锻炼和成长。其次,由同学毛遂自荐担任科代表及小组长,小组长负责安排本组卫生打扫、作业收发、办板报等具体事宜。根据各科的学科特点成立相应的学习小组,同学之间互帮互学,共同提高。不管是每周的班会还是学校的大型活动,全由学生自己组织、自己独立完成。放手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实践,既锻炼了他们,又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真正体现了“南校区看的是高三,高三就看十三班”。
四、在教育教学中要有一颗菩萨心
“教师的行为本身就是一种教育”,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在孩子心中留下很深的烙印。进入高三以来,考试越来越频繁。说实话,我的心情也会随着他们成绩的起伏而震荡,我也会有深深的沮丧感,也会倍感压力。每每这个时候,我就会想起自己的孩子,就会揣测学生在考试不理想时想看到老师怎样的表情,想得到老师怎样的帮助。毕竟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想到这,我在踏入校门的那一瞬间,脸上总是挂着平和的笑容,总是坚持不懈地做好每位学生的试卷分析,找出他们考试的得与失,帮他们调整下一步的复习计划。对于成绩下滑的孩子,我会给他们一个拥抱,告诉他们一定要坚持下去,老师相信他们一定行。记得我们班的魏峰同学连续三次成绩非但没有长进,反而有所下滑。孩子在第四次考试前出现了严重的失眠现象,人也消瘦了。我把他叫出来谈了几次,让他试着给自己定一个稍微低一点的目标,并在各科的答题顺序上尝试做一些调整,慢慢形成自己的答题套路。孩子经过一段时间的调适,各方面渐渐稳定了。
教育是一项慈善事业,它关乎一个孩子一生的幸福,更关乎千万个家庭的未来。班主任要有一颗菩萨之心,善待每一个孩子,本着“假如我是孩子,假如他是我的孩子,假如孩子是我”的换位思考精神,竭尽全力地教好书、育好人。
五、对待所有的学生要有真心、诚心和平等之心
孩子对老师的态度非常敏感,尤其是那些学困生,更是如此。所以班主任在处理日常琐事的时候,一定要做到公平、公开、公正,以平等之心对待每一个学生。记得有次我检查作业,发现张晶、王伟杰未完成作业,就要求他们站到后面听课。当时我担心他们在别的老师课堂上不站,就悄悄在窗外观察。果然他们俩都跟没事人似的坐在座位上,我强压怒火,等到一下课,就宣布他们第二天接着站,并告诉全班同学,这两天我会每节课都监督。当时他们以为我只是说说,没想到我真的做到了。张晶当时想不通,几天都不理我,我想让她冷静想想,就没有马上单独找她谈,但利用一切契机使所有人明白,纪律面前人人平等,并非学习好就可以高人一等。根据班规,张晶被一票否决,未能当选三好学生,但她因优异的成绩是当之无愧的学习标兵。在发放贫困补助时,根据孩子们家庭的具体情况,我在充分征集大家意见的前提下,把特困生的补助发放到张晶手上。通过前前后后几件事情的处理,孩子们真正信服了我对他们是一视同仁的。
总之,班主任要以耐心、关心、真心、诚心和宽容之心平等对待每一个孩子,以细心、放心搞好班级管理,以教育自己孩子的心态认真对待每一个孩子,不放弃、不抛弃,我们收获的不光是成绩,更培养了一批诚信明礼、身心健康的人才。教好一个孩子,幸福一个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