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激活物理课堂教学

2012-12-31 00:00:00周芳
考试周刊 2012年93期

摘 要: 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多媒体辅助手段更加深入地融入课堂教学之中,并成为促进课程教学改革的有力武器。物理教师应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添课堂教学魅力,突破课程教学难点,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 物理课堂教学 现代教育技术 学习兴趣 教学难点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促使现代教育技术不断更新发展,多媒体辅助手段更加深入地融入课堂教学之中,成为课堂教学实施的重要手段,并且已经开始引领课堂内容、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等多方面的深刻变革。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通过对文本、声音、图像、动画、视频等资源的综合应用,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使之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将会为当前课程教学改革注入新的活力。如何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物理课堂教学?下面笔者谈几点体会。

一、改革讲授方式,激发学习兴趣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多以灌输为主,即使运用多媒体手段授课,也多为简单的PPT课件,大量的文本、公式和简单粗糙的图形、图片,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物理学科,概念严谨、科学抽象,学生更是容易望而却步。要使学生学好物理,首先要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他们把学习物理当成一种享受、一种乐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合理选取素材,设计课件,努力做到新、奇、趣,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他们由“被动学”变“主动学”。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应尽量将物理中那些抽象的概念、复杂的原理,或是在通常条件下很难演示的实验和动态变化的过程,通过图形、图像、动画或视频等手段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有条件的话还可以利用虚拟仿真手段,让学生自己操作和体会,使得教学变得直观化、趣味化、多样化,通过对学生眼、耳、脑、手等感觉器官的多方面刺激,使他们的情绪真正兴奋起来,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如在讲授“平抛运动”一节内容时,我们制作了一个Flash课件,前面演示飞机的投弹过程,后面设置一个小游戏。在游戏里,学生只有根据平抛规律准确地输入相应参数,才能使飞机投出的炸弹准确地轰炸目标,完成打击任务。通过这个课件,我们用真实的物体运动场景描述了抽象的物理规律,把枯燥的公式转换成趣味游戏。学生学习兴趣大增,纷纷举手示意,要求上台一展身手。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物理的概念和思想也潜移默化地进入了学生的脑海。

二、创设问题情境,增添课堂魅力

物理知识表述严谨、枯燥、抽象,往往给物理学习带来不少困难,不少学生因此“见难止步”。如何让学生克服恐惧感,积极投入学习之中呢?问题情境教学法是很好的解决之道,它可以通过多个问题的不断展开,帮助学生培养学习兴趣,使其产生求疑解惑的欲望和探究的热情。合理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不仅能使创设的问题形象化、明确化,还可以将各知识点恰当地联系起来,使学生发散思维、积极思考,让驰骋奔腾的思维有了充分的空间,更加有利于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此外,运用多媒体创设问题情境,还为师生的交流提供了共同的途径。教师通过帮助学生开展认识、分析、想象、表达等学习活动,能有效启迪学生开展思维活动,让学生在问题探究的过程中高效地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利用多媒体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等特点,利用问题的铺设和逐步展开把物理规律的形成过程一步一步地演示出来,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通过引发学生思考、质疑、讨论,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逐渐提高思维能力,培养创新能力。

比如,在介绍“电磁感应原理”时,笔者采用的就是问题情境教学法,借助视频、图片、动画等多种媒体辅助,教学效果很好。新课伊始,笔者首先放了一段磁感应水雷的视频资料,在激起学生兴趣的同时提出问题:磁感应水雷是如何工作的?随后介绍了电磁感应原理的由来和内容,并给出磁感应水雷的结构示意图,让学生结合电磁感应原理思考磁感应水雷的工作原理。在学生小组讨论和发言后,教师进行总结,并播放了磁感应水雷工作的模拟动画,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电磁感应原理的理解。在本次课的最后,教师又留下疑问:根据磁感应水雷的工作原理,如何扫除这种水雷呢?通过这一个个问题的提出和解决,学生兴趣极浓,讨论热烈,回答踊跃,课堂氛围活跃。

三、发挥多媒体优势,突破教学难点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常会遇到一些教学难点,它们有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有的纯理论叙述,枯燥难懂;有的在现实生活中难以找到合适的实例。对于这类问题,以静为主的传统课堂教学很难将问题解释清楚,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然而,现代教育技术恰恰能够做到这一点,它能够把图片、视频、动画等多种素材融为一体,将那些复杂、抽象的情景一一展现出来,使学生在更加贴近实际的情境中进行学习。动静结合,实虚结合,将使学生在清楚地看到知识逐步呈现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巩固和记忆。

如在讲解“机械波的叠加”时,过去教师只是根据几张黑白图片去讲解,上面只有简单的波形图,学生只能根据教师的讲授自己去凭空想象,教学效果可想而知。现在,教师可以将机械波的叠加制作成动画,把机械波细化为多个质点,两列波相遇发生叠加,实质上就是构成这两列波的质点相遇并发生运动的合成。这样,通过缓慢的、动态的演示过程,机械波的叠加现象就直观、清楚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了。利用动画模拟,学生不但能够明白机械波是如何叠加的,而且会对运动的合成叠加形成更深层次的理解。

四、传统现代相结合,提高教学效率

现代教学媒体的应用,并不是对传统的教学媒体和教学方法的绝对取代,而是对其进行有效的补充和完善。因此,教师应将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方式有机结合,扬长避短,互为补充,形成最能符合教学要求的课堂模式,以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利用多媒体图像、声音、动画的辅助作用,能营造出一种宽松、愉快的课堂教学环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他们自觉地研究和探索,处于积极的学习活动之中。学生通过多种感官进行学习,还能促进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但是,教师要注意不能只重视多媒体的演示,而忽略知识的讲解和介绍。如果教师只是一个纯粹的“放映员”,那么多媒体也就失去了它辅助教学的作用,变客为主了。另外,长时间的声光电刺激也会使学生产生疲倦感,所以教师要注意灵活运用各种媒体资源,内容讲解和多媒体演示适当结合,当讲则讲,当演则演。教师在精讲的同时,还要注意预留问题,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自主探索、质疑和讨论,让学生自己通过身临其境的直观感受和细致观察,得出正确的结论,改变过去那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真正体现学生为主体。

总之,现代教育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已经成为物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有力武器。每一名物理教师都应合理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通过视听结合、手眼并用、模拟仿真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自觉探究,在课堂上体会学习的成功,体验学习的乐趣。

参考文献:

[1]陈铃,王风英,李秀珍.现代教育技术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2(7).

[2]金淑芹.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环境[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5).

[3]刘益三.浅析运用多媒体优化物理课堂[J].课外阅读:中下,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