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学体育选项课的练习密度

2012-12-31 00:00:00宋成刚乔凯
考试周刊 2012年93期

摘 要: 体育课是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在体育教学日趋科学化、规范化的今天,体育课运动量的合理安排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合理安排体育课的密度和运动量,是衡量体育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主要探讨了如何合理安排好大学体育课的运动量和练习密度等问题。

关键词: 体育教学 运动量 练习密度

体育课的练习密度是衡量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检验一堂课增强学生体质和运动技能效果的指标之一。然而,练习密度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一个指标,它与体育课的诸多因素有着内在的联系。其中体育课运动负荷和体育课的密度有着密切的联系,要合理安排体育课的运动量,使体育课的练习密度更加科学,从而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

1.合理安排大学体育课的练习密度

1.1体育课的密度是指课内各项活动合理运用的时间同课的总时间及各项活动之间的比例关系。如:大学体育课一般为90分钟,合理运用时间的82分钟,即课的密度:82/90×100%=91%。

1.2体育课可分为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这三部分的合理时间比应是2∶7∶1,教师教、学生练的时间以1∶3为宜。教师的职责更在于引“导”6ec92de22a6b1ed3aba78e4d8ef2ed72而非说“教”。教师的讲解、示范只需点到为止,要留些余地让学生自己思考、揣摩、练习并完善。

2.合理安排体育课运动负荷

体育课运动负荷是指学生在课中从事身体练习时承受的运动的量与强度的总称,是身体练习对机体刺激程度的反应。

2.1运动负荷包括运动量和运动强度两个方面,影响负荷量的主要因素是练习的次数、总时间等。运动强度是指单位时间内完成练习所用的力量大小和机体的紧张程度,影响负荷强度的主要因素是练习时的速度和负重量。

2.2影响体育课运动负荷的因素。衡量运动负荷的大小一般有两种数据:一种为物理数据,包括练习次数、练习时问、练习重量、练习距离、练习速度等;另一种是生理数据,包括心率、肺活量、心输出量、血乳酸含量等。

3.合理安排体育课的运动量

3.1为了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必须有严密的组织领导和骨干力量。学生需要分成若干练习小组,明确各小组长的职责,同时还要注意培养技术骨干,使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指挥全局、完成课的主要任务上,有了这样的组织,就可改变教师本身忙得团团转的现象,为提高练习密度提供保证。

3.2把准备活动的动作编成套,这样可以节约许多讲解示范的时间,既通过多次重复,形成学生的正确姿势,增强学生的体质,又加大练习的密度,达到增强体质的效果。

3.3突出精讲多练。精讲要正确,突出重点,层次清楚,语言精练,才能保证有足够时间让小学生多练。因此,教师必须熟悉大纲吃透教材,充分了解大学生的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

3.4多采用连续教法,教师边示范,学生边练习,教师边纠正。这种方法既能提高学生注意力,又能训练反应,特别在准备活动进行徒手操练时,采用连续教学法,效果比较好,能节省时间,增加课堂的练习密度。

总之,教师在预计课的密度前,深入调查研究,充分掌握学生情况,是准确预计课的练习密度的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其次,钻研教材,根据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认真钻研教材,是教师预计课的练习密度工作的基本环节。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技巧,讲课精炼,突出重点,示范正确,练习与休息合理交替,善于运用练习法的竞赛因素,加大密度,力求增加学生的练习次数,以便科学地安排课的练习密度。

在运动技术教学过程中,运动负荷不仅对发展学生体能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是学习运动技能所必需的,这是体育教学有别于其他学科教学的本质特性,这个特点决定了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必须承担一定的生理负荷量与强度,即要合理安排大学体育课的练习密度。真正的体育兴趣是在体育教师给学生一定的负荷的情况下使学生产生暂时的体育兴趣,并逐渐达到永久的体育兴趣,体育兴趣的产生依赖体育课体育负荷下产生的体育兴趣,最终让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良好习惯。

参考文献:

[1]李宏.如何科学合理地安排体育课的运动负荷[J].体育教学,2007,3:27.

[2]毛振明.赖天德如何看待体育课的运动负荷[J].中国学校体育,2006,10:28-31.

[3]牟先涛.在体育教学中合理解决运动负荷的思考[J].体育教学,2007,2:9-10.

[4]李海燕.如何提高体育教学的实效性[J].新课程·教研版,2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