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化数学学困生的策略

2012-12-31 00:00:00孙兰
考试周刊 2012年93期

摘 要: 学困生往往影响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所以要想方设法注意对学困生的观察和研究,不断采取有力的转化措施,这是每位教师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而必须十分注重的一环。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认真、细心地引导培养,对学困生多一点关心,多一点优先,多一点偏爱,多拿出一点时间和精力,那么我们的付出定会得到回报。

关键词: 数学学困生 转化策略 因材施教

一提到学困生,老师们都感到头疼,他们基础差,知识缺漏多,新知识学不进去。有人抱怨,有人训斥,也有人采用简单粗暴方法,实际都是“恨铁不成钢”。教师的出发点是好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学生学习成绩有差异,这是必然的。而学困生往往影响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所以注意对学困生的观察和研究,不断采取有力的转化措施,是每位教师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必须十分注重的一环。那么,怎样才能做好数学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呢?我在数学教学实践中采取了以下几种策略,取得了明显效果。

一、关心、爱护、尊重学生。

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学生,教师应把真诚的爱给予学困生,尊重他们,关心他们,理解、宽容他们;对他们热情关怀,循循善诱,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应主动接近他们,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肯定鼓励他们的点滴进步,分阶段向他们提出恰当的期望。一般来说,学困生的自尊心是很脆弱的,虽然他们对犯错误常表现得不在乎,但内心却要求进步,渴望老师对自己“以诚相待”,不歧视,不讽刺,不揭短。为此,我在教学中,努力去爱护每一个学困生,尊重他们,诚心诚意地帮助他们,使他们体会到老师的善意,增强对老师的信任,乐于接受老师的指导,亲其师而信其道。

二、承认差别,因材施教。

学生成绩差是有原因的,同学间存在差别是客观存在的,教师不能因为学生对学数学不感兴趣就埋怨学生差,而不从自己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去考虑。教育心理学认为:“教学要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态进行教学。”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要使学困生赶上步伐就得了解他们的实际情况,解决他们能不能学进去的问题。这就必须遵循因材施教原则,教学中对班内的每一个学生的知识基础,记忆和思维特点,学习方法等都必须有确切的了解。除了保证好学生“吃得饱”外,还要比别人学多些促进其智力发展,最重要的是对学困生采取一把锁匙开一把锁的方法,有效地帮助他们创设各种情境,使老师传授的知识和方法、思想给学生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成绩欠佳是共性,故对学困生不能期望过高,要求过高则欲速而不达,容易伤害其自尊心,引起负效应,因此要注意给予他们成功的机会,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对学困生的要求在速度上要先慢后快;在内容上要先易后难;在方法上要先死后活,先打基础后提高,以减少其压力。我每教一种类型的题目共需三节课,第一节课讲例题,练习书上题目,第二节课讲变形题,第三节课综合练习。测验时最少保证60%的基础题目,以确保得到合格的分数,让他们尝试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的信心。

三、培养习惯,学会方法。

优生之所以优,学困生之所以差,关键是学习习惯和方法上的优和差。学困生要转化为优生,就是要改变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不断纠正学困生学习数学的不良习惯,逐步培养他们努力认真、刻苦钻研的学习态度,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书写工整、自觉验算、自觉预习、自觉复习等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的教学应在使学生增长知识、发展智力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在教学中,我精心设计学困生能够接受的方法和教学形式。另外根据小学数学的特点,对他们特别抓好三个环节:课前抓好补缺和铺垫;课上抓好训练和反馈;课后加强辅导。并注意运用教具学具让他们多动手操作,多动脑筋思考,多动笔记录,给他们发言、板演、批改、辅导等方面的优先照顾。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要求学困生上课认真听讲,身边备一本笔记本,听不懂的随时记录下来,课后来问我。把我讲解的内容也记在笔记本上,过一段时间复习一下。把平时多次做错的题型和相关的知识点也记下来,随时翻阅,提醒自己。实践证明,这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四、对学困生要常抓不懈。

在转化学困生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老师讲时,学困生觉得懂了,自己做时却不会;今天会做,明天又忘了;这次考试答对,下次测试又错了。针对此种现象,我们要让学困生适度反复练习。抓题型练习,每次考试时整理一些必考的简单类型题,让他们反复练习。根据考试中必考的知识点,去寻找一些简单类型的题目,组合成几套试卷,让学困生达到熟能生巧的程度。我们不仅要防止,而且要允许学困生反复,做学困生工作必须坚持反复抓,抓反复的原则,做到长期坚持不懈。

五、家校配合,共同督促。

对于学困生来说,要想较快进步自然要付出更多,多利用家访、电访、信访等手段,经常与家长联系,多找些学生的进步方面和家长共勉,增进家长与学生的信心。提出在校期间由老师督促,回家靠家长督促。只有学校与家长能够配合紧密,共同努力,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才能取得很好效果。

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学习也是一样的,学困生之所以学习不好就是因为没有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学。他们这边失一点数学概念,那边丢一个定理、公式,从而越来越跟不上,越来越厌烦学习,也就越来越差。但只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认真、细心地引导培养,对学困生多一点关心,多一点优先,多一点偏爱,多拿出一点时间和精力,那么付出定会得到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