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期的课程改革实践过程中,广大教师遵循新课程理念,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探索知识,从而成为学习的主人。然而,在实践过程中,有部分教师对自主探究的定位产生了偏颇,局限于追求一种形式上的自主探究,尤其是在一些公开教学中,自主探究学习似乎已成为一个保留环节,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学生的经验能力,忽视讨论交流的实际效果,走入了单纯追求气氛的误区。针对以上现状,我认为,要使学生真正进行自主探索学习,教师的精心“引导”是必不可少的。
一、情境引导,激起探究热情
探究性学习认为,学生是在现实生活情境中,发现具有吸引性的问题,从而产生一种想知其然的欲望。学生探索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取决于充满诱惑力的情境。如果教师能根据学生的知识经验和年龄特点,精心创设情境,引起学生深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探究欲望,使他们的思维处于异常活跃的状态,就能收到很好的探究效果。
例如:在教学9加几这一内容时,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比赛式的导入情境,让男女生比眼力,看谁数得快。
男小朋友的图是这样的:
女小朋友的图是这样的:
比赛要求:看哪一组能很快数出图中物体的个数,并且能发现图中的秘密。
在数的过程中,女小朋友发现在她们的图中,圈起来的个数是10个,于是,她们毫不费力地就取得比赛的胜利。可是男小朋友却不服气了,因为,在数的过程中,他们也发现了女小朋友圈中的秘密。这时,老师当起了裁判,在数图形的过程中,女小朋友取得了胜利。可是,在发现秘密的比赛中,男小朋友取得了胜利。这样的结论让低年级小朋友容易接受。接下来,老师适时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把10个物体圈起来后,女小朋友就数得那么快呢?这时,根据刚才比赛中的经验,学生都能体会到这样的图只要看是10加几就可以了。这正是老师所需要的答案,也为这节课探究用凑十法来计算9加几做了一个良好的铺垫。
一直以来,计算教学都是让教师和学生感到比较枯燥的内容,课堂气氛沉闷,学生也提不起兴趣。但是,老师通过创设一个符合学生知识经验和年龄特点的游戏情境,不仅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而且使学生产生了一种积极的心理效应,为后续的知识探究奠定了一个积极的情感基础。
二、方向引导,丰富探究方法
让学生自主探究,并不是对学生放任自流,而应该让学生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这样才能让学生有探索方向。让学生自主掌握探索的方法是体现学生主动发展的标志之一。
例如,在学习梯形的面积这一内容之前,学生已掌握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那么如何来推导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呢?我把问题抛给学生。学生质疑:能不能像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那样,通过剪、拼将梯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平面图形,然后再推导呢?我抓住时机,启发学生动手试一试,大胆积极地进行探究。有了研究的目标方向,学生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再加上前面的学习基础,使他们对“转化”这一策略有了一个较为深刻的认识,也使得他们在操作活动中更为得心应手。
通过努力,学生基本都得出了推导梯形面积公式的方法,并且发现,如果选择两个完全相同的直角梯形,就可以转化成长方形或是正方形。如果选择两个完全相同的等腰梯形或是一般梯形,则可以转化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所以多数同学选择将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转化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来得出面积计算公式。有个别能力强的学生还发现利用一个梯形进行剪、拼,也可将梯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平面图形,同样可以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且发现,不管是何种转化方法,最后都可得到同样的梯形面积推导公式。
在本课例中,教师没有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让学生的自主探索成为走过场,而是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使之在已有学习经验的基础上去多渠道地发现解决问题的不同途径,相信这样的学习方法是学生所喜欢的,其学习效果也是不容置疑的。
三、目标引导,明确探究价值
探究性学习在学生学习当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只有正确认识到了探究性学习的价值,才能消除教师头脑中的困惑,才能组织有意义的探究活动,而不使学习探究活动流于形式。
例如:圆周率这一教学内容,已经知道圆周率是规定取一个近似的固定值,参与到相关内容的计算过程中,那么,对这一内容教师怎么来把握教材?是仅仅局限于让学生知道圆周率的近似值,会套用相关公式进行计算?还是让学生真正了解圆周率的由来?如果单从完成相关内容的计算上来说,似乎只要让学生知道圆周率的近似值已足够了,但从学生能否真正掌握知识这一点上来说,我认为这一内容的操作探究活动必不可少。
在这一内容的操作过程中,由于在准备材料、操作过程等各环节中存在的误差,学生最后操作出来的结果并不是那么准确。但正是在操作的过程中,学生认识到原来每个圆的周长除以它的直径,得到的商是一个固定的数值,古人把这个数值称为圆周率。圆周率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为了便于计算,我们取它的近似值3.14进行计算。
这样一次操作活动,对学生进一步了解掌握圆的相关知识,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如果单纯从本次探究活动得到的数据成果上来说,这一探究活动不能算是十分成功的,但是从这次探究活动本身的价值来分析,我认为是很有效果的。它不仅让学生掌握了圆周率,还让学生知道圆周率这一数据是怎样得来的,同时也让他们对古代科学家的探究毅力产生一种敬佩的感觉,正是因为有了古人的研究成果,才能让我们在短短一节课的时间内掌握他们几十年、甚至几百年才能知道的知识。从而更珍惜今天的学习机会。
综上所述,我认为,探究活动是新课程理念倡导下的一种很有价值的学习活动,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思维能力,对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发展都有着极其有益的促进作用,但怎样在平时的课堂实践中使学生的探究活动显现出应有的成效,还离不开教师必要的引导。只有在教师的精心引导下,学生的探究才会有效果,才会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