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数学教师要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更新教育观念,提高自身素质,从生命高度指导教学行为,积极构建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本文提出确立学生主体地位是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基础;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前提;灵活调控,追求真实自然是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关键。
关键词: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动态生成 学生主体地位 师生关系
叶澜教授指出:“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应被看作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要把个体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一、确立学生主体地位——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基础
具有独立生命个体的学生,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是教育的最基本的对象,也是教育活动中认识和实践活动的主体。但是,我国长期以来对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不够,在教育过程中,仅仅把学生作为教育的客体,当做接受知识的“容器”,忽视了学生主体性的培养和发挥。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确立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从而使关注学生的主体性成为新课程改革的突出特点。教学中,如果不能确立和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仍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定学”,就不会有学生主体的积极参与,自然也就谈不上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了。
二、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前提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笔者认为,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不仅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思想和情感,更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奇思妙想”,尊重学生的“奇谈怪论”。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加法结合律》一课时,就能很好地说明这点。
师:(即将下课,进入总结阶段)还有什么问题吗?
生1:老师,我有个问题。我觉得书上用字母表示加法结合律的方法不科学:(a+b)+c=a+(b+c)等号左边的(a+b)+c,只要写成a+b+c就可以了,本来就先算a+b,根本不用加括号。
一席话引起了全班同学的议论:对呀,咱们学混合运算时曾讨论过,老师,书上错了!
师:你们觉得该怎样表示加法结合律呢?
生2:a+b+c=a+(b+c)。
生3:我觉得加法中谁和谁先加都可以,所以a+b+c=a+(b+c)=b+(a+c)。
师:这样一来,算式中还运用了什么定律?
全班学生异口同声:加法交换律!
师:对!又有交换又有结合,看来不能叫结合律了?
生:叫加法运算定律吧。
师:怎样用文字表述呢?
生1:三个数相加,把其中任意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三个数,和不变。
生2:我觉得不止三个数,更多也可以,几个数相加,先把几个数相加,再和一个数相加,和不变。
生3:不好不好,不够准确。可以这样说:几个数相加,先把其中一些数相加,再和剩下的数相加,和不变。
师:对!这就是加法的运算定律,是你们自己发现总结的,就叫四(1)定律吧。(顿时,全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
案例中,学生勤于思考,敢于质疑,他们的“奇思妙想”和“奇谈怪论”得到了老师的尊重和赏识,热烈的掌声既是学生对自己的赞赏,又是对老师的由衷感谢。这种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不仅把富有人文精神的生命意识落实在课堂教学中,而且使教学在动态中得以生成。
三、灵活调控,追求真实自然——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关键
动态生成的课堂是真实的、自然的课堂,是丰富多彩的课堂,能够真实地反映学生的情况。对于出乎教师意料的情况,教师要有足够的教学机智,用动态生成的观念,灵活调控课堂教学,使“意外”转变为可供利用的新的教学资源,从而突破预设的“窠臼”,使课堂教学从“既定预设”走向“动态生成”。
如我在教学《长方形面积的计算》一课时,就发生了“意外”:
……
师:(学生在探究新知前,教师出示两个大小相近的长方形纸片)这两个长方形纸片,谁的面积大呢?
生:老师,我知道!只要知道它们的长和宽,再用公式长乘宽就求出它们的面积,这样就知道谁大谁小了。
学生已经知道了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如果对此不闻不问,仍以学生不知道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为出发点,继续执行既定方案,就不会有教学的动态生成。于是,我随机应变,及时改变预设的程序,创造性地组织了下面的教学。
师:请知道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同学对老师笑一笑。(结果竟有半数的学生露出骄傲的微笑。)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生:从书上看到的。
师:那你们知道为什么用长乘宽就可以算出长方形的面积吗?
生:不知道。
师:你们能主动预习,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习惯,老师真为你们高兴。但是,你们只知道怎么算,却不知道为什么,那么大家想不想知道为什么呀?
生:想!
师:那好,今天老师不教,想请你来当一回老师,你能用手中的学具来证明为什么吗?
生:能!
师:好!你们可以独立研究,也可以小组合作研究,看哪个同学、哪个小组能利用手中的学具最先证明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以宽?
学生的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被进一步激发出来,他们并没有因为已经知道了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而降低探究兴趣。学习中,学生个个兴趣盎然,有的独立操作,有的合作讨论。他们在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聪明才智大大地超出了我的预想。由于是学生自己自主、合作、探索得来的知识,理解透彻,印象深刻,因此在讨论交流时,他们都争先恐后地上台来展示自己的证明方法。由于处置得当,这节课并没有因为发生“意外”而遭受“损失”,相反,却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被看做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中有意义的构成部分。数学教师要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更新教育观念,提高自身素质,从生命高度指导教学行为,积极构建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