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新课改下的高中英语语法教学

2012-12-31 00:00:00倪兰萍
考试周刊 2012年93期

摘 要: 本文针对我国高中英语的教学现状,结合高中英语新课标的总目标要求,以教学实践为基础,探讨如何切合教学现状有效实施高中英语教学,这对培养二十一世纪的新型人才和新课改目标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 新课改 高中英语教学 现状和误区 改革措施 具体实施

新课程标准站在人性的高度,要求老师引导学生全面、自由、积极地发展。因此英语老师不但要指导学生提高语言能力,而且不能忽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可以这样说,高中英语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教师应该从思想观念、知识结构、工作方式和行为方式等方面改变自己、调整自己、完善自己的教学策略。

1.高中英语语法教学的现状和误区

实施新教材的几年来,大部分高中教师都不同程度地表现出忽视语法教学的倾向。教学中,有的教师过分追求教学过程的交际化,不重视或根本不讲语法,使学生丧失了最基本的分析句子结构、把握曲折附加成分的能力。在言语交际中,遇到与课文内容一致的,张口就来,十分流利,稍加变换就错漏百出。在书写练习和测试中,动笔就错,语言的逻辑和规范性及变通能力较差,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如下:

1.1片面理解大纲精神,轻视语法教学。

教学法的改革,首先是观念的更新。多年来,“淡化语法教学”的口号喊得很响。新大纲对语法项目的要求降低了,强调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因此,许多教师把语法教学视为可有可无的东西。但是,语法尽管失去了以前的中心地位,但并没有丧失应有的功能。《大纲》中的教学目的之一就是“巩固、扩大学生的基础知识”,而要做到这一点,基本的语法和句法的掌握是必不可少的。语言是交际的工具,要发挥好工具的作用,就必须掌握其基础语法知识。

1.2片面强调交际能力的培养,忽视知识的传授。

英语作为一种外语,对我国的广大中学生来讲,学英语的语言大环境与学母语的语言大环境差异很大,加之师资水平、教学设施、办学条件等诸多因素,使英语教学具有特殊性。因此,单纯强调“熟能生巧”,让学生在语言的运用中自然而然地掌握结构,是不现实的。学生要获得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就必须借助于对语言规律的掌握,更好地进行听、说、读、写等语言实践。而要掌握语言规律,则必须通过语法教学这条必由之路。

2.进一步改革高中英语语法教学的措施

2.1更新观念,正确处理好语法教学和英语教学的关系。

语法是语言使用的规则,对语言实践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语法教学历史悠久,而至今人们仍对其众说纷纭,事实上语法教学并不是一种时尚。西方的语言学家Stern(1992)指出:不能简单地把语法教学等同于“过时”或“落后”。另外,著名英语教科书专家亚历山大也说过,交际法要求用语言做事,用语言做事就必须运用语法结构和词汇达到交流的目的。我们要承认语法教学有一定的作用但又不能把它当成唯一可用的策略。“一种语言形式会有多种意义,同样,一种意义也可由多种形式来表达。”(田贵森,2000)因此老师要利用语法教学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常见的语言形式,以不同的语言形式表达不同的意义,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的目的。

2.2统一认识,强调巩固教改成果与语法教学并重。

教改给外语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学校现代化的教学设施使外语教学如虎添翼。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位于课堂活动的中心位置是外语教学必须遵循的教学原则和观念。这些新形成的观念要珍惜,要巩固。但鉴于外语教学的特殊性,我们必须统一认识,从单纯的“习得”观念,即“淡化语法”的误区中走出来。通过大量的听、说、读、写训练等强化语法规则是没有错的,但必须是在教师对语法知识的明示传授之后方可进行。所以,教授语法时,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对大纲中规定的语法知识进行讲解,给学生一个可以进行模仿和操练的模式。对于那些相对难掌握的句法知识,要拿出一定的时间进行讲解和训练,我们切不可为了顺应潮流而“淡化语法”。

3.高中英语教学实践的具体实施

3.1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策略。

高中学生应该形成适合自己学习特点的学习策略,并能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不断地调整学习策略。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帮助他们形成以能力发展为目的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和探究等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技能。要为学生的独立学习留有空间和时间,使学生有机会通过联想、推理和归纳等思维活动用英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获得经验,增强自信,提高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还要通过设计丰富多样的交际活动,使学生在参与交际活动的过程中形成交际策略。教师要注意帮助学生独立制订具有个性的学习计划,并根据自我评价不断修正和调整自己的学习计划。教师要经常与学生一起反思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互相鼓励和帮助,做到教学相长。如在每周的基础写作训练中,让学生们互相批改或老师在批改中只指出错误的地方,然后让学生自己修改或和小组讨论解决问题。

3.2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

学生只有对自己、对英语、对英语学习,以及英语文化有积极的情感,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并取得成绩。消极的情感不仅会影响学生英语学习的效果,而且会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长远发展。高中学生正处于从少年、青年向成年转化的特殊时期,是人生观初步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的情感,对学生平等相待,尊重每个学生,尤其要关注性格内向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在学习中努力尝试。教师要设置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使他们主动地学习,快乐地学习。

3.3督促学生及时复习巩固。

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认为人的记忆是有一定规律的,遗忘过程的发生是不均衡的,熟记后最初遗忘得较快,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的遗忘会由快到慢,到最后就基本不会遗忘了。根据遗忘规律,引导学生有计划地经常复习英语,克服遗忘现象。在促使学生养成良好复习和练习习惯的同时,教师应承担监督职责,发挥监督作用。提供检测是监督的一种有效方式,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也能让学生对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从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帮助学生加强记忆,进一步增强学习效果。当然,检测方式应多种多样,力求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我在课前的3~5人的英语秀中,要求学生用英语唱歌、讲故事、幽默笑话、用所学的新词汇编成一句话、背诵或默写重点句子或段落,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这样就让学生有更多时间和空间亲身感受和直接体验语言知识和运用。与此同时,老师应对每一个学生的任何努力都及时进行当众表扬和肯定,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李素梅.高中英语语法教学新模式探讨[J].甘肃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

[3]愈婷.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学的思考[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0(5).

[4]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