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以就业为导向”是我国职业教育办学的指导思想之一。以就业为导向,构建高职特色的英语课程体系,是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改革的关键。本文介绍了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结合各个院系的专业设置进行行业英语教学改革的具体举措和成效,以期为其他高职院校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关键词: 就业导向 高职公共英语 教学改革
高等职业教育须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培养的人才才能最大限度地符合未来职业的要求。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必须明确这一定位,为高职人才培养的总目标服务。为实现这一目标,2009年出台的《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高职高专教育英语类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出:高职英语是以应用为目的、为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及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的课程。课程设置分为两个阶段,即基础英语阶段和行业英语阶段,两个阶段的教学内容应自然衔接。该要求将行业英语的教学纳入了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的内容。
为适应《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外国语学院积极进行了公共英语教学改革与实践,以职业岗位需求为依据,进行与专业特色相结合的行业英语教学。根据学院专业设置的不同,分别进行开设了《商务职业英语》、《旅游职业英语》、《电子商务职业英语》和《财经职业英语》行业英语课程,符合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实用性、职业性的特点。
一、改革前英语教学情况
改革前,作为公共基础课的《高职高专英语》于第一学年开设两个学期,大约140课时。全院所有专业使用同一教材,即包括听、说、读、写、译相关技能训练的综合英语,教材知识偏深、偏难,所学内容应用性不强。教学目的主要以帮助学生通过相应的等级考试为主,包括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等级考试A级或B级和浙江省大学英语三级考试。以应试为主要目的的公共外语教学忽视对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外国语学院对所选用的教材进行了精选,注重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增加了实用写作部分,所用教材比之前有了明显的进步,但其职业性和应用性仍显不足,所培养的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不能在工作环境中使用英语进行交际或交流,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
二、改革思路和举措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技能型、应用型的复合型人才。高职公共英语课程应该以就业为导向、以实用为目的、以行业为背景进行改革。具体采取如下措施:
1.以就业为导向,开展项目教学。
高职英语教学中教学项目的开发与设置,是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核心因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传统的学科体系中的知识内容转化为若干个教学项目,由学生按照项目要求进行信息收集、项目决策、项目实施、成果展示和评估总结。在项目实践过程中,每个学生都需要理解和掌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满足未来所从事行业所需知识和能力。
2.以工作任务为情境,培养职业英语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设计若干个“仿真”或“全真”的职业任务作为学习活动的目标和学习情境,进行职业技能的仿真训练。为学生提供“准社会化”的职业环境,进行职业技能的仿真训练,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以适应未来职业环境的需要。学习语言技能的同时,设置职业岗位环境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职业素养、职业技能方面的教育,使学生的语言课程学习实践化,使其语言能力和专业能力得到拓展和提高。在工作任务的情景中,学生能够实践其毕业后所要从事职业的真实活动,为其毕业后迅速进入职业角色打下了基础。
3.创新考核评价方法,建立多元评价体系。
改革教学方法的同时,教师对教学评价的方法也进行相应的改革。由过去的终结性评价为主转变为形成性评价为主,由单一性评价转变为多元式评价。不仅仅利用期终测试来考核学生所学知识,而对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完成每单元的学习任务及各个项目的情况也进行综合的评价分析。评价方法也是多元的,可采用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小组组长评价、学生自评等方式进行。多元评价体系可以督促学生学习英语语言技能,加强其对英语各项技能的应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双师素质”。
承担公共英语教学任务的教师大部分为语言专业出身,缺少行业背景和行业经验。为适应行业英语教学需要,鼓励教师根据学院所开设专业的特色,结合教师自身兴趣与特长,通过参加行业培训、校内培训、到企业挂职锻炼和教师自学等方式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经过培训和学习的很多老师都参加了不同行业的考试,取得了相关的资格证书,如:商务师、人力资源经理、单证员等。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实践教学能力较强,能够使教学更符合工作实际,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5.与企业合作,开发行业英语教材。
由于行业英语的概念是在近几年才被提出来的,因此市场上符合高职行业英语教学需要的教材非常少。大部分教材均为专业英语教材,使用对象主要为本科院校相关专业学生。因此,该学院教师在进行行业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联合企业一线工作人员,共同开发了适合不同专业学生需要的行业英语教材。教材开发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岗位标准和职业能力为依据,将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结合进行编写。所选材料以简单实用为主,突出其职业性,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引导和培养,为学生就业后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提高职业适应能力。
三、改革成效
经过3年多的改革,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公共英语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改革成效显著。由学科带头人所负责的精品课程“高职高专英语”2010年被评为教育部英语教学指导委员会精品课程,全国排名第一。根据该学院专业设置所开设的行业英语课程《商务职业英语》《旅游职业英语》《电子商务职业英语》和《财经职业英语》课程组与企业合作,开发了四本行业英语教材,并全部正式出版。所培养的学生英语应用能力有了显著提高,在历次全国高职高专实用英语口语大赛中多次取得了好成绩。当然,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改革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只有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不断进行改革与创新,高职学生才会在当日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上拥有一席之地,高职院校才能得到发展,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1]安晓灿,周龙.与时俱进,深化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改革——《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研究报告[J].中国外语,2010,4:4-7.
[2]李思明,张颖,许丽红.能力为本位,就业为导向—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改革[J].齐齐哈尔职业学院学报,2009,3:8-11.
[3]李思阳.探索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改革[J].教育与职业,2009,36:81-83.
[4]王建.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学改革[J].理工高教研究,2009,4:146-148.
本文为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2011年度课题《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外语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成果(项目编号:SCG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