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职业院校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2012-12-31 00:00:00熊湘辉
科技资讯 2012年7期


  摘 要:职业院校教育不仅要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更要关注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和转岗能力的培养。文章从职业院校教育发展与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关系出发,探讨了日常教学管理中提升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能力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3(a)-0000-00
  我国职业院校教育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培养了大量一线技能型人才,然而,职业教育只有重视学生的“潜质”,注重能力的全面培养,才能使学生凭借已获得的基本知识和方法扩展知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人才,已成为职业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研究的问题。
  1职业教育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熟练的专业能力是学生未来从事某一职业岗位工作的必备条件,但高素质的专门人才,绝不是被动的技能机器人。职业教育不仅要为学生毕业找工作做准备,更要为学生的创造性的工作及未来发展做准备。
  人才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主要体现为专业、方法与社会能力。专业能力是基础,方法能力是关键和核心,社会能力是保证,没有后两个能力,专业能力将是静态的,不能迁移和发展的,所以在职业院校教育中,要将这两个能力的培养贯穿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
  2提升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有效途径
  2.1准确定位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对职业教育进行准确定位,是一个根本问题,也是准确把握职业教学特点的前提和基础。强调职业性是高等职业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的共性,职业院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应形成三位一体的素质结构:一是完成职业任务所必须的基本技能或动手能力;二是完成职业任务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三是职业岗位变动的应变能力和就业弹性;四是在技术应用中的创新精神和开拓能力等。
  2.2深化教学改革,在教学过程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研究职业教育理论,改革原有教学模式,从课程安排、理论课与实践课教学比例、教学内容、课程设计等方面进行大胆改革。(1)专业课学习之处安排实践观摩课,改变先理论后实践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教学效果。(2)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理论教学模式,把部分专业课的课堂“搬入”实验室、实训室,改变以往“先学再做”为“边学边做,学做结合”。(3)构建科学合理的实习安排。由基本技能实训到专业技能实训再到岗位技能实训,既强化了各种技能的训练,又为就业准备了条件。(4)校企合作模式。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企业以自己的特定要求对学生进行针对性培养,解决企业一线人才的引进和储备问题;利用企业的设备和技术优势,学校的培养更有方向性,学生以员工身份要求自己,能更快融入企业。(5)在教学方法上,根据课程特点,边改革、边总结、边完善。
  2.3夯实基础,为可持续发展建立起跳平台
  一是要正确处理好理论教学与技能培养的关系,科学设计可持续发展的知识结构。二是要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建立起跳平台,既要保证学习专业技术所需要的以及今后专业技术更新和提高所必须具备的专业理论知识平台、一定的人文知识平台、实用工具平台,以满足专业素质不断提升的需要。三是要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为其自身可持续发展提供终身动力。
  2.4学会创新,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不竭动力来适应现代人力资源管理需要
  学校教育的任务,就是要发展学生个性才能,通过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对创造力的挖掘、训练、强化,加强学生创造性因素的训练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创造力。(1)营造和谐、创造、创新活力的教学环境。一是要把和谐、创造和创新作为学校的理念,形成良好的创新风气。二是把培养和谐、创造与创新的精神和能力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三是学校要为这些活动提供物质保障并予以指导和扶持。(2)创造主动学习的教育环境。职业院校要为学生创造主动学习的环境并为学生的自学活动提供指导。
  2.5丰富学生社团活动
  学生社团这个“第二课堂”为学生学习组织管理才能、锻炼领导沟通能力、培养团结协作意识等提供了重要的途径和舞台。
  2.6学会自我调适,为可持续发展提供适应社会体制不断变革的心理素质和能力
  学校教育必须以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为重点,优化学生个体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试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
  3结论
  综上所述,为了促进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提高职业院校教育质量,职业院校在专业人才方案制定、课程体系的构建和教学改革等方面进行研究,着力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职业教育“培养生产、交涉、管理和服务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董伟统.基于职业可持续发展的高职生涯教育实践与探索.学问,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