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是高职教育教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能否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本文立足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管理,确保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高职职业教育; 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管理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2(c)-0000-00
1、实践教学体系的内涵
实践教学体系,就是由时间教学活动各个要素构成的有机联系整体。与其相对应的概念是理论教学体系。上位概念是教学体系,下位概念包括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内容体系、管理体系、条件体系和评价体系5个子体系。目标体系分为职业能力目标与社会能力目标两个层面,包括学习能力与创业能力的培养、职业素质与专业技能的培养、职业道德与观念的培养等(即人才培养规格);内容体系分为实习领域与实习内容两个层面,包括以就业为导向的必备理论知识以及职业技能(即课程结构);条件体系包括实践指导教师的师资水平、校内外的实践基地以及实践教学必备的仪器设备(即常说的师资与基地建设);管理体系包括实践教学的组织、运行机制、实践教学文件管理以及相应的规章制度;评价体系包括学生评价、教师评价以及社会的评价(即教学质量控制与管理机制建立)。
2、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构建步骤
在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应以专业市场调研为前提,合理确定实践教学目标,通过对学生实践职业能力归纳分析,进行实践教学体系中课程设置,整合实践课程教学内容,确定实训项目,最后建立完整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2.1 专业市场调研——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职业能力分析。高职院校要建立一个结构合理、导向清晰的实践教学体系,就必须立足于市场需要,通过企业调研、高职院校调研、毕业生调研等对学生基本职业能力、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创新职业能力进行分析,并按国家频布职业类别及专家意见进行归类,形成标准化的职业岗位名称,了解学院各专业的实践教学目标的内涵及要求,行业企业共同确定符合职业岗位实际需求的实践教学目标。
2.2 实践课程体系——进行能力划分,合理安排实践教学内容。遵循人才成长规律,按照从简单到复杂的原则,完善实践结构课程设置,整合实践课程教学内容。以长春职业技术学院2011版人才培养方案为例,在实践教学体系构建过程中,各专业根据实践教学目标,按专业大类将实践教学内容按能力层次分为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综合技能三个模块,根据模块的要求确定实训课程,再根据专业和课程要求确定实训项目,进而制定实训项目教学文件,最后制定实训项目考核评价方法。
过以上任务的完成各专业构建了以专业认识实习、验证性实验、单项技能训练、综合实践项目和顶岗实习为主,并与课外大学生应用介入研究计划、专业竞赛与社团活动、职业资格认证、专业技术讲座、科研与生产等结合在一起的课内外相互融通的五层次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课内外相结合的实践课程体系
3、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直接关系到实践教学目标能否实现,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校内实践基地承担了实践教学的大部分任务,是学生在校期间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养成的主要场所,校外实践基地则是校内实践基地的重要补充。根据国家百所示范校与骨干校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相关要求,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基地应该具备集教学、培训、生产与研发四位一体的功能,并能承担职业资格认证与技能鉴定等任务。
4、培养高素质实践教师队伍,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
教师是实践教学的主体,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实验教学师资队伍,是完成实践教学任务、培养高端技能型专业人才的关键。要建设一支思想素质高、技术过硬、结构合理的实验室师资队伍,有计划地对实验室人员进行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训与学习。
5、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管理
高职院校不仅要构建符合人才培养目标的实践教学体系,更要完善实践教学体系的管理。
5.1 组织机构管理。在实践教学体系的管理中,要建立上下协调的实践教学组织管理机构。
5.2 教学文件规范化管理。实践课程标准、实验指导书、任务书、实习报告等是规范实践教学的纲领性文件,必须结合专业特点和学校实际进行制订和完善,使实践教学和管理工作有章可循。
5.3 实践教学环节的运行管理。实践教学运行管理应设专门负责人。各实践教学环节,要根据实践教学目标、实践项目的基本要求,制定出合理的实践教学成绩考核方法,通过科学的评价和考核,使实践教学达到最佳效果,提高学生实践技能。同时建立督导制度,加强对各实践教学环节实施过程的督查,以保证各实践教学环节实施。
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是高等职业教育教学中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只有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才能确保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 朱晓红,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9.2.
[2] 王素英,高职教学改革中的实践性研究,山西科技,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