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写作需要有丰富的情感体验,而情感体验又离不开一定的情境。利用现实中发生的事件,在观察、思考、体验之后,能用笔进行个性化的表达,同时又能在思想上受到洗礼,真正体现写作与心灵的有机结合。
关键词: 情境体验有效写作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3(a)-0000-00
1案例描述
那天,是一节作文训练课,作文的要求是对人物进行语言、心理描写。我拿着事先精心准备的写作材料,迈着轻松的步子向教室走去。经过那长长的走廊,我感觉今天的课堂有点热闹,当我推开门跨进教室的一刹那,眼前的景象令我大吃一惊:班中一位平时表现很差的女生和一位男班干部正在打架,边上有许多同学在围观,甚至还有许多同学在起哄、喝彩。两个打架的同学,女生抓着男生的衣襟,可怜的衬衫已衣扣不存,残破不堪;男生紧紧抓住女生的头发,咬牙切齿。我的到来才使他们很不情愿的松开了手。
在那一刻,作为班主任的我真的有一种悲哀的感觉。因为我们班不久前刚刚获得县先进班集体的称号,自以为在班级管理上以“严”著称的我,学生竟在我的课堂上大打出手,其他同学竟然也无动于衷。当时的我真的可用“震怒”这个词来形容,我刚想狠狠地把他们批一顿,但经验告诉我,这其中必有原因,我不能以常态来处理这件事。于是,我冷静地对大家说:“每个同学都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同学们鸦雀无声,面面相觑的相继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似乎在等待“暴风雨”的到来。面对这一情境,突然我来了灵感,今天的写作何不利用刚才这一情境,让学生从写作中进行深刻的体验和反思。
我清了清嗓子,一脸平静的提出了这次作文的要求:面对刚才的打架事件,你们想想作为班主任的我会说什么,两个同学打架时,围观的同学是如何议论的,你是怎么想的,两个当事人又是怎么想的等等。要求写一个片段,写出人物个性化的语言和细致的心理活动。学生虽然愕然,但很快进入了写作状态,三十分钟后,绝大多数同学都根据要求完成了写作任务。
在评讲时,我要求学生首先朗读自己的作文。一个学生对班主任的语言是这样描述的,现部分摘录如下:“面对同学打架而无动于衷,这是人心的麻木,面对班级荣誉而漠然置之,这是集体的耻辱,而对同胞相残而大声喝彩,这是灵魂的悲哀。”语音刚落,掌声四起。学生在心理描写时大胆的展现了真我,有的围观的学生这样描述自己的心理:“我觉得叶建曼(打架的女同学)该打,对这样蛮不讲理的人,就要采取非常手段,这叫“以毒攻毒”,因为她大大损害了班级的形象。”我首先肯定了该学生的坦率,然后要求学生进行点评,经过讨论、争辩,学生形成了统一的意见:破坏班级的纪律不对,但班干部打人也不对。还有的同学写道:“虽然叶建曼同学有许多缺点,但她毕竟是我们班级中的一员,她和同学打架,损害了班级的荣誉,但我们没有去劝阻,反而起哄,这跟鲁迅先生在文章中所描述的那些麻木的看客有什么区别呢?我们不也是有很多缺点吗?我们也需要得到别人的帮助。”叶建曼的一个好友又是这么写的:“我觉得挺可怜,她从小失去母爱,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我觉得大家应多帮助她,而不是排斥她。”学生的真实想法各种各样,有对自己的反思,有对别人想法的思考,但都很率真,都是心灵世界的真实袒露。最后我要求打架的两位同学各自读自己的文章,摘录如下:叶建曼(打架的女同学):我原以为自己平时的所作所为没什么大不了的,我和男同学打架,没人劝,也没人拉,我感到很悲伤,但这一结果是我自找的,我知道我在同学眼中是多么的可恶,我也知道大家恨我的原因,我今后一定要改掉坏毛病,不给班级丢脸,希望同学们能原谅我,帮助我。
她在读这段话时,边哭边读,听者为之动容。
叶子青(打架的男同学):虽然叶建曼同学在自修课破坏了班级纪律,但作为纪律委员,我没有注意管理的方法,伤害了同学的自尊,而且“好男不跟女斗”,我算不上一个好干部,我也损害了班级的形象,我向全班道歉,向建曼同学道歉!
一节课就在这样的情境下结束了。
2 案例反思
反思自己的教学,我觉得有许多值得思索的地方:
第一,写作中的就地取材问题。一直以来,教师都在教导学生,写作必须从积累着手,而且要多积累,要勤于积累,要善于积累,要勇于积累,可事实是,学生们每当写作文时多数同学还是抓耳挠腮,嘴里嘟囔着没什么可写的。新课标在“表达与交流”的要求中指出:“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所以,指导学生随时、随地、随机积累写作素材很重要,选好周围环境中可利用的资源,并给学生提供将这些资源变成文章的机会,将能有效地解决写作源头问题,这就是这节课连较差的学生都有话可写的原因。我庆幸自己没有把事先精心准备的材料拿出来。
第二,写作中情境的利用问题。艾青曾说过:“生活是海洋,凡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乐和宝藏。”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写作是生活的再现,老师有意识利用情境,可以激活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和欲望,开阔学生的写作空间,彻底改变学生作文无话可写,瞎编滥造的局面。
第三,写作中展露真我的问题。说真话,说实话,抒真情,述实感,亮出心灵的鲜活与坦荡;直言不讳,张扬个性,展露真我——这是当今作文“真”与“情”的基本要求。陶行知曾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写作只有与生活相结合,与思想实际相联系,才能感情真挚,打动人心。作文应该是心灵世界的展现,而每个人都拥有一个心灵世界,这个世界是“个性化,自然的,是未经人道的,充满特别的感情和情趣的,是心灵的笑语和眼泪”(冰心语)为什么会有建曼同学读作文时的泪流满面,我觉得这次作文触动了她的心灵。
第四,作文中的思想教育问题。有人说:“文如其人”,文章实际上体现了一个人的思想,写文章的过程中潜藏着丰富的道德因素。“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我庆幸自己没有在学生面前大发雷霆,而是用写作这一载体,让学生进行深切体验,并在写作中关注和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各种道德表现和道德发展,从而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我想通过这次写作让学生明白:怎么对待同学,哪怕是一个有很多缺点的同学,怎么对待集体荣誉,怎么学会“自我教育”等等,让写作渗入心灵,让情感进入体验,将是作文教学中值得深思的问题,我这节课算是一种尝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