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过作者多年在生产一线的管理经验:用通俗的语言叙述、论述了维修过程中理论数据应用的重要性及定人定线维修模式的优点;规范化点检的重要性和在点检过程中遇到的点检标准制定难点提出了几个生产厂统一、规范的观点,“三多”点检模式在生产中的应用;最后作者参照高级教授张孝桐的教案,提出了在工业系统建立标准润滑站:三级过滤流程的观点。
关键词:数据化维修规范化点检标准化润滑
中图分类号:TH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3(a)-0000-00
我多次参加公司组织的设备管理方面知识培训与交流,以及本人10多年设备技术员的从业经历和2年设备主任的管理经验,搜集起来归纳为:设备管理要数据化、规范化、标准化。借公司组织召集的机会与大家交流,不妥之处,恳请同行提出意见。
1设备维修数据化
多年以来,大家在维修卷接包烟草设备时,时常用到“约摸、估摸、眼观”等方法,对设备维修部位“吃不透”,不能准确地判断维修到何种程度就达到参数标准,只是简单地看设备运转了,不影响生产,就认为维修到位了。能够准确地维修、装配、调整,在设备管理过程中尤为重要。然而在实际维修过程中按理论要求数据做了,反而设备不能正常运行,生产出来的产品达不到工艺技术要求。是理论数据出了问题吗?不是的,但这些情况常常出现(个人观点),然而这时传统的“约摸、估摸、眼观”方式调修,反而,生产出来的产品满足工艺技术要求。这里面的问题是:生产设备多人轮班调修和水平差异,致设备基准或间隙发生了变化。为此,我们推行了定人定线的维修模式即一条生产线相对永久性地承包到维修工,同时给维修工配备了完善的量规、量具,并要求维修工只要维修设备就必须带工具包。这样做,能使相关维修工对设备的折旧程度,工作间隙,有很好的了解并固化,运用数据维修设备,慢慢地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经过两年多的此种模式维修、保养、管理设备,设备停机次数降低了。ZJ17由原来的 30-40次/班降至现在 10-30次/班;ZB25机组由原来的80-90次/班降至现在60-70次/班;同时设备有效作业率(生产线)达到了优秀卷烟制造工厂水平。同时计划对新购置设备采用师带徒模式推广维修保养,从根本上消除粗放的维修方式向精确的数据维修转换,提高新人的认识和管理维护水平。
2设备点检规范化
在设备运行过程中,最担心什么问题,就怕设备停机、出故障,影响有效作业率。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是什么原因导致设备停机、出故障,是设备的某个零部件磨损的大,工作位置或间隙发生了变化或者是往复运动过程中的螺钉 、螺栓松动造成的。有时因为零部件损坏无库存,还要等好长时间,给设备有效作业率的提高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是我们没有预料到设备的某个部位会出现故障,用高级教授张孝桐的话说是点检遗漏了。按照我们企业现有的模式:点检分维修工、操作工、专职点检员。但点检判断是否正常,异常的标准,却与实际点检过程的情况有差异,有时一些数据还不能说制定的很准确。为此建议会务组对几个生产厂就点检的判定标准进行讨论,相同设备拿出准确、翔实的数据或文字性说明,如何做到规范化点检,要求点检人员做到“三多”即多听、多摸、多问,并使用先进的点检仪器。多听----要定时听,对比听,发现传动声音是否异常;多摸-----要善于使用自己的手,多接触设备的箱体壳,电机、风机等相关部位,感觉温度变化异常,完成点检表;多问-----要班组与班组之间问设备交情况,挡车工操作中问,及时发现问题,早动手解决;要善于使用先进的点检仪器设备,振动仪、测温仪、分析仪让这些高科技的仪器、设备为我们的点检工作保驾护航。点检完成之后,一定要把异常问题描述清楚,记录准确,交给相关维修工组织实施。
3建立标准化润滑油库
润滑油好比是一条生产线设备运行的“血液”,同人的生命一样重要。在日常的设备检修、保养中也时常能发现ZB25机组箱体内的润滑油质有沉淀体,有粉尘进入箱体,造成润滑油管堵塞致齿轮与轴抱死或加大了齿轮表面的磨损,有时严重导致设备不能运行。为此,在推行TnPM的过程中必须建立标准化润滑站,即必须具备三级过滤流程:从购置回的润滑油倒入润滑站的盛油桶要有第一级过滤,从盛放油桶倒入加油桶要有第二级过滤;从加油桶到加注到设备齿轮箱体的过滤网要有第三级过滤。做到上述三级过滤,设备的“血液”才是安全有效才不会有杂质粘附在油管壁上,设备的心脏就呼吸顺畅了,设备的使用寿命延长了,有效作业率提高了,故障频次降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