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观光农业园林规划设计的研究

2012-12-31 00:00:00胡明辉
科技资讯 2012年7期


  摘要:本文简单介绍了观光农业园林的产生背景和类型,并分析了其发展的必要性,详细列举了其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指出我国观光农业园林的发展,最后对新型观光农业园林的规划和发展做出展望。
  关键词:农业园林 风景观光 规划设计 协调发展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 (2010)03(a)-0000-00
  1、前言
  1.1观光农业园林的产生背景
  现代社会生活水平提高,人们用于休闲娱乐的费用大大提高,为休闲时间的旅游活动创造了条件。于是,在这种大背景下,观光农业园林应运而生。交通工具的改善对观光农业园林的发展的作用尤为突出,因为没有完善的交通条件,将大大地妨碍与城市有相当距离的观光农业园林的发展。
  1.2观光农业园林的类型
  我国的观光农业园林发展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迅速发展,兴建于全国各地。现已建成的观光农业园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主要有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农业公园、观光果园、休闲农场、观光茶园等。近年来观光农业园林发展趋势良好,观光农园的形式和内容也在不断充实。
  1.3观光农业园林的发展必要性
  农业高速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发展需要观光农业园林的支撑,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人们的生活生产方式变化,乡村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不断深入,农业已经不再是传统的春种秋收,而是向生态、景观、健康、观光、休闲、教育、度假等方向转移。观光农业园林的出现,为人类生存和需求创造了更易适应的环境条件,同时也扩大了人类的生存空间。
  观光农业原理是农业结构调整以及社会经济生活发展的需要,是旅游事业朝向生态旅游发展的产物,是21世纪生态园林绿化发展的方向,对改善生态和保护环境具有巨大作用,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
  2、观光农业园林规划设计的原则
  2.1可持续发展原则
  农业可持续性是人类社会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观光农业园林的建设和整个城乡发展的目标息息相关,因而必须遵循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具体实现方式可分为以下三种:因地制宜原则、适度开发原则和长期与近期利益相结合原则。
  因地制宜原则,是指尽量减少人工建设,充分利用原有资源,重视山水地貌特征,发挥自然环境优势,这样既可节省大量投资,又能体现浓厚的地方色彩,使之与周围环境相得益彰;适度开发原则,一方面要在环境的承受能力范围内进行开发,另一方面开发的程度与当地的社会经济要相适应;长期与近期利用相结合原则,是要以可持续发展理论和生态经济理论为指导,分期发展规划的目标要明确,谨防盲目冒进,使园区发展稳定并持续。
  2.2景观设计原则
  观光农业园林的规划设计要对景观设计进行规划,从而创造高品质的园区环境,获得更高的经济收益。综合各方面考虑,可以概括为以下六个方面:地域性原则、多样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创新性原则、生态美学原则和文化内涵原则。
  地域性原则,是指在园区规划设计上要坚持体现地域性,深入挖掘当地的特色自然景观和人文资源;多样性原则,是指园区的设置要经过全面考虑,丰富其功能,并使之与园区内的自然风景相整合;整体性原则,是指园区内部的各种景观要素之间要互相协调,设计上具有连贯性,形式、材质等相互呼应,形成一种整体风格;创新性原则,是指在园区规划设计时要紧跟时代步伐,时刻关注新技术、引进新技术、应用新技术,不断完善园区的功能;生态美学原则,是指,园区应崇尚以生态美学作为审美取向,利用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形成体现生态和谐园区景观;文化内涵原则,是指要注重农业文化和民俗文化内涵,设计与乡土文化充分结合。
  2.3协调发展原则
  观光农业园林是综合性产业,它的发展有赖于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配合,因此各个系统要协调发展。首先,城乡要协调发展,在规划设计中,要时刻考虑农村的利益,切实增加农民的收入,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其次,要以人为本,深入分析客源市场,仔细研究游客生理和心理需求,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3、我国观光农业园林的发展
  3.1发展现状
  我国的观光农园迅速发展是建立在国内外经验之上的,普遍兴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其多样性是与各产生背景密切相关的。例如,农业科技示范园,是结合科技与产业在农业方面的反映,而观光果园则主要是满足了城市人口接近自然、体验农作的需要。至今,我国的观光农业园林分布在多省的县区,主要出现在东南部,以经济发达省居多。虽然在发展过程中,我们去的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因尚处于起步阶段,开发建设和经营管理等还不够成熟,探索之路源远流长。
  3.2资源优势
  我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对于发展观光农业园林具有一定的资源优势。主要体现在三个,分别阐述如下。
  首先,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南北包括热带、寒带等六个气候带,东西分湿润区、干旱区等四种水质区,各种地形如山地、高原、丘陵、盆地、平原等种类齐全。多样的气候和地形,非常有利与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为不同种类的观光农业园林发展创造了条件。其次,民俗文化异彩纷呈。我国历史悠久,蕴含了丰厚的人文底蕴,孕育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俗风情,这无疑给我国的观光农业园林发展锦上添花。漫长的历史,不同的地理位置环境、不同的生产力发展水平造就了现代中国的各具特色的传统习俗和农作文化,以浓郁的地方特色为基础的园区必将给人以亲切、真实、淳朴的感受。最后,市场机遇和挑战。随着世界 经济的发展,现代旅游已经日益转化为休闲旅游,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成为了越来越多人的向往,特别是对竞争压力日益增强的中国社会,休闲旅游更成为人们释放压力的重要方式,因而我国的观光农业园林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3.3发展意义
  我国观光农业园林发展的意义的多方面的,在美化、经济价值、教育、医疗、社会、土地综合利用等方面均有所体现。
  发展观光农业园林,形成农业和旅游业的新增长点,有利于实现农业的高效性,带动农村第二、第三产业发展。我国农业技术相对落后,经营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差,发展观光农业园林有利于解决农业的生态、社会效益高与自身经济效益低之间的矛盾。
  4、结语
  随着人们对观光农业园林的认识不断提高,已经意识到必须以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来规划、建设和使用。园区既是城市居民释放压力、亲近自然的平台,又是乡村居民的公园和增加收入的市场,不仅是一种双赢的产业,而且是连接城乡人民的重要纽带,具有不可忽视的经济和社会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喆.浅谈农业观光园中的园林设计[J].山西建筑,2010
  [2]李保印.21世纪的生态农业模式农业观光园[J].河南职技师院学报,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