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加强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2012-12-31 00:00:00徐明明
科技资讯 2012年7期


  摘 要:水是人类在社会上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命脉,水对于人类是极其重要的,缺少它人类就无法生存及良好的发展,一直以来,我国都将建设水利事业作为了国家发展过程中的首要任务来抓。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的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前后经历了两次发展,但是如果将其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相比较的话,其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不足,所以,应制定出有效的措施来加强农田水利工程管理水平,以此带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良好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农田水利管理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3(a)-0000-00
  水对于人类具有重要的作用,关乎到他们的生存与发展,是人类在社会上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命脉。而当前水力资源又非常有限,尤其在我国,水力资源在时间与空间上散布的十分不均匀。洪水泛滥及长期干旱不下雨对于人类的财产与生命安全都会造成很大的影响,更为严重可能会使得社会因此而发生混乱,变得不安定。所以,我们在对农田水利工程进行管理过程中应制定有效的措施对天然水进行良好的控制与改造,要兴办对人民有利的事业,消除各种不良弊端的发生。
  1 加强水利工程管理的对策
  1.1 完善的管理制度是提高农田水利工程管理水平的重要依据
  农田水利事业在我国已经有一段历史,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大规模的农田水利不断的建设,农田水利事业在世界上取得了很好的成就,这对于推动我国农民经济与国民经济有着重要的作用。不过,当前我国的农田水利工程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而导致问题发生的具体原因就是在建设管理上不够细致;现有的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制度已无法与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及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度相适应。所以,我们应借鉴一些成功的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事例,将现有的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制度进行全面的改革,建立一套健全完善的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管理制度。
  1.2 制定合理的灌溉用水制度,充分的利用有限的水资源来获取更大的灌溉效益
  实质上,灌溉管理的主要目标就是充分的利用有限的水资源,以此提高最佳的灌溉效益。早在古代时期,就有灌溉用水方面的制度,并且已经取得了良好灌溉效益,我们应借鉴他们的成功灌溉方法,制定科学的灌溉制度,这样就能够将有限的水资源充分的利用,就能够节约水的用量;同时,我们还应采取上一级渠道对下一级渠道轮流供水的配水方式,这对于充分的利用有限的水资源也有着很大的作用。
  当前,我国的水资源正日益的紧缺起来,因此我们必须制定合理的灌溉用水制度,在实际的灌溉过程中要采取科学的方法,将水资源的使用率进一步的提高,合理的开发利用水资源,采取科学的工程技术、农业技术及有效的管理技术提高农业用水效益,在农业用水总数量无法提高的情况下,确保有限的水资源能够满足农业生产的需求,这是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1.3 坚持“谁受益,谁投资”的原则,鼓励社会投资兴办水利工程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健全与完善,应鼓励社会投资建设大规模的水利工程,根据国家对于农田水利工程制定的资金筹集方面的相关规定,要始终坚持着“谁受益,谁投资”的基本原则,将农业生产组织者及农民群众作为投入的主体部分,以此带动社会和农民自愿对兴办水利工程的资金投入,这是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资金来源扩宽的重要渠道,对于促进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进展速度有着重要的保障。
  2 提高农田水利工程管理水平的建议
  2.1 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监督管理力度
  首先,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健全建设程序,将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农田水利工程具有广泛的内容,在管理上应统一,应制定周密的发展计划,完善建设次序,按照事先申请的计划审批制度进行实际施工,要大力宣传兴办水利工程,采取科学的手段进行管理,以此促进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发展进程。其次,全面的制定资质凭证制度,根据审批下来的水利工程的具体规模,构建健全的资质认证制度,在聘请人员上一定要以专业的人才为前提,对于所有经过审批后的水利工程,必须将其交给相关行政部门进行招标。另外,构建施工准入证制度及工程监督管理制度;所谓施工准入证实质上说的是施工人员应具有水利工程建设方面的技术水平,只有施工管理水平高的施工单位,才能够准许其投入水利工程的建设之中。对于已经获得了水利工程准入的施工单位,其施工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技术水平及一定的实践经验;施工准入证的获得主要是水利行政主管部门颁布和检查审批;水利工程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质量监督部门应安排一批质量监督人员,施工企业的施工人员应及时配合质量监督人员对工程的各个环节进行全面的检测,同时还要将检测出来的结果进行全面的记录。
  2.2 全面加强现有农田水利工程的使用管理与养护
  首先是安全管理;我们应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不仅要预防因自然灾害而对水利工程带来的危害,而且还要预防人员的破坏,水利工程的建设没有主要与次要之分,每个环节部分都是至关重要的,尤其对于工程配套设备的建设质量方面一定要得到全面的保证。其次,内业资料管理;必须要有齐全的工程管理标准与规定、法律等相关资料;施工设计图纸、施工记录、检测结果等内容必须纳入工程项目的档案之中;另外,经费管理;应制定完善的工程维修养护方面的费用规范标准,按照受益程度的大小以及各个区域的实际情况,向受益人与收益企业收取一定的资金费用,并将收取来的费用作为工程的后期养护;最后,人才培养与技术推广;水利工程建设是一项效益时间长的工程,所以,在对其建设规划过程中应考虑到它的长远发展;地方水利部门应制定短期培训等措施,对管理人员的业务知识进行全面的培训,并且还要大力推广工程建设的新技术,以此确保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能够与日渐发展的农业生产以及人民的生活相适应,从而让水利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将自身的效益充分的发挥,以此对农民进行良好的服务。
  3 结论
  综上所述可知;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具有综合性强、覆盖面广的特点,它基本上与国民经济各个部门之间都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因此,当前,我们应充分的考虑到防洪、灌溉、工业与民用供水等各方面的需求,在保证其安全的情况下,应认识到兴利与除害之间存在的关系,近期与远景之间存在的关系,将水利工程建设的整体效益充分的发挥。工程在设计阶段与施工阶段就要对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做好全面的考虑,对工程的质量进行严格的判断,认真的做好施工的每一项记录。工程管理人员必须对施工过程与工程的质量进行全面的了解,并且还要在第一时间内组织做好观测工作,工程在完工时应对其进行严格的验收,这是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徐满杰.浅谈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问题及对策[J].科学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