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城市三维建模关键技术研究

2012-12-31 00:00:00王琪凌翠明
科技资讯 2012年7期


  摘要:三维模型能够真实、生动地表达三维空间信息,成为数字城市的研究重点。建筑物的三维建模作为主要的建模内容有着重要的地位,快速、逼真地建立建筑物的三维模型成为建模的研究重点。本文基于笔者多年从事数字城市的相关工作经验,以三维数字城市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数字城市中三维建模的主要内容和相关建模方式,并以实例的方式实现了三维建筑物建模,结果表明该思路能满足实际应用。全文是笔者长期工作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升华,相信对从事相关工作的同行能有所裨益。
  关键词:数字城市 三维建模
  中图分类号:P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3(a)-0000-00
  1 引言
  “数字城市”的概念来源于“数字地球”,它是“数字地球”的理念在城市的引用、延伸和拓展。由于在理解层面和切入角度上的差异,目前仍很难对“数字城市”内涵作确切的定义。但随着对“数字城市”理论与技术的研究及应用探索的不断深入,人们对它的认识将会逐渐趋向统一,并形成对它的标准定义。
  三维模型能够真实、生动地表达三维空间信息,成为数字城市的研究重点。建筑物的三维建模作为主要的建模内容有着重要的地位,快速、逼真地建立建筑物的三维模型成为建模的研究重点。
  三维地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可以和现有的二维地籍数据、规划数据、土地利用数据等结合,分别形成三维地籍系统、三维规划系统、三维土地利用系统等。这些三维系统具有快速的三维漫游、查询、定位、统计、分析、打印输出等功能,将更好地为“数字国土”服务。三维模型的快速建立与更新,对维护三维地理信息系统数据的现势性、直观性、更好地为国土资源利用提供更好的决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2三维建模技术现状
  三维城市模型(3DCityModel,3ocM)是地理信息系统、数字摄影测量及其相关学科的研究热点之一。尽管3DCM的研究历史非常短暂,但人们针对不同的应用目的,构建了各种具有不同功能的3DCM,具体分为以下几类:
  2.1 遥感影像与DEM结合方式
  即直接利用DEM生成地形三维透视图,遥感影像作为纹理映射到地形表面。这种方式只是一种地形景观,无法对地表实体对象进行三维显示、空间信息查询和分层管理。大多数成熟的商品化GIS系统(如ArcView、MapGuide)己经具有这种2.5维的地形显示功能。
  2.2 基于2DGIS的构建方式
  即利用现有2DGIS数据及其三维属性信息建立3DCM。该方式包括以下具有代表性的构建方法:
  (1)在二维GIS的基础上,直接添加一些信息(如房屋高度、墙面纹理等),使用假定高度和模拟纹理来构建建筑物对象。这种方法的缺点在于模型真实感差,对城市景观信息的表达少,另外没有考虑DEM。(2)DEM和二维GIS结合的方式,这种方式用DEM作为建筑物的承载体,表达地表的起伏,然后使用假定高度和模拟纹理来构建建筑物对象,比上一种方式更具真实感。(3)部分2DGIS系统(Arc/Info)发展了构建3DCM的功能模块,具有初步的量测功能,但缺乏对建筑物纹理的提取与处理,景观表达的真实感程度不够。
  
  2.3 纯三维的构建方式
  针对数据获取方式的差异,纯三维构建3DCM方式分以下不同方法:
  (1)利用地面摄影影像与地面激光扫描仪来构建,这种方法每次采集数据范围受通视条件所限,在建筑群密集地区难以应用;(2)利用卫星影像与机载激光扫描仪来构建,该方法采集数据快,但获取的DEM精度不高;(3)利用航空立体像对的方法,利用目标提取技术,实现航空影像房屋三维数据的半自动量测,进而在地面与建筑物表面二维半不规则三角网和原始数字影像的基础上,实现建筑物可见表面纹理恢复,重建城市三维景观。
  3 数字城市三维建模的关键内容
  目前建筑物三维建模的一般流程如图1所示。三维空间数据的获取,实质是空间定位数据的采集。三维模型的建立与编辑,三维几何模型是纹理数据和属性数据的载体,也是数码城市GIS提供各种定量空间解析分析能力的基础。建筑物表面纹理数据主要用于提供逼真的视觉标识,增强对建筑物本身及其相互之间空间关系的感知和识别。可视化技术的运用,用于增强用户与数据模型之间的交互操作性能,尤其是与虚拟现实技术的结合,使得用户沉浸于三维的场景中与模型数据直接进行交互操作。
  3.1 三维建模数据的获取
  三维建模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收集建模的数据。在城市中存在着众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