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摄影 本刊记者 何晶 发自福州
5月18日当天,海关总署福州原产地管理办公室也正式揭牌。这是继深圳、珠海拱北原产地管理办公室之后,海关总署第三个原产地外脑机构,专门负责全国海关涉台优惠和非优惠贸易原产地管理业务。这是本届海交会经贸政策先行先试的一大亮点。
自2011年1月1日《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早期收获计划全面实施以来,两岸经贸往来不断扩大,经济联系更加密切。2011年ECFA项下受惠进口货值、关税优惠金额等指标均已跃居各项优惠原产地贸易协定第三位,且今年以来呈现出大幅增长趋势。此时设立该办公室,不仅是业务大增的实际需要,也表达了大陆海关积极推动ECFA发展的良好愿望。不仅将大大加强海关在涉台原产地方面的管理,也更便于利用福建对台往来最前沿的区位优势,使ECFA成为彰显对台优惠政策、促进两岸和平往来的最佳展示平台。
本届海交会重点签约项目的结构,由往年的外资项目一枝独秀,发展为央企、外企、民企“三维”项目齐头并进。共签约重点“三维”项目50项,其中:央企10项,总投资合计248.97亿元;外企19项,总投资19.38亿美元、利用外资6.7亿美元;民企21项,总投资合计600.43亿元。
这些项目涉及高新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文化旅游、绿色及服务贸易等主题。其中,中航国际(香港)集团有限公司投资的通用航空飞机制造项目落地,填补了福建省航空制造产业的空白。中石化巴陵石化公司将在福清江阴投资建设40万吨/年已内酰胺工程项目,一期项目投资36亿元,达产后年营业收入约40亿元。
在海峡国际会展中心,共设展区面积75000平方米,总展位3376个。其中东侧展区的台湾馆和“台湾个人游”推介展区是展区中的“明珠”。今年4月1日,天津、福州等十个城市被列入第二批台湾个人行试点城市。台湾个人游推介展区展台布置以介绍台湾重点景区为主,并备有传单介绍赴台旅游条件和事项。
展区内主要展示两岸消费电子、数控机床、绿色建材、节能环保、民生食品等五大类产品。还首次设置了台湾高科技智能家居专馆,以及可持续性发展理念建筑师作品展。
随着海交会的影响逐步扩大,台湾中小企业参展意愿高涨,数量大增。今年海交会吸引了台湾480多家本土企业参展,展区面积41000平方米、签约展位数1908个,比去年分别增加了64%、112%。
本届“5·18”采购洽谈会得到了众多采购商、企业和协会的积极响应。海交会组委会和全球采购会组委会共邀请到美国、日本、法国、韩国、巴西、新加坡等19个国家和地区约280家企业和专业客商参会。其中境外采购商30家,国内北京、上海、广东、江苏等12个省、市采购商106家,参会的有沃尔玛、家乐福、雀巢、百安居、上海跨国采购中心等50多家采购机构及大型商超。
采购会在前期对接的基础上,直接安排采购商和供货商实行“一对一”洽谈,通过最直接、最便利的方式,促进双方企业建立合作,进行贸易磋商。
海交会组委会还专门精心策划了“离岛采购行”活动,5月19日至20日,组织部分采购商赴马祖举办对接专场活动。马祖当地也专门设置了招商展场。
本届海交会还首次举办了“2012开放型经济海西发展”论坛,以“开放的力量”为主题,聚焦海西经济战略转型,推进开放型经济发展。福建省和福州市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发展的中心区域,将如何创新理念,进一步发挥区位优势、港口优势和侨台优势,充分发挥引领作用,也是这次论坛重点关注的内容。“欧元之父”罗伯特·蒙代尔在论坛上作了“聚焦开放型经济发展”的主题演讲。
论坛上,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陈东琪说:“讨论开放与跨越,特别是讨论海西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如何通过加快开放来实现自己的跨越这个主题时机很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也提出“福州要找准新定位”,他对福州发展给出了五大建议:应“培育新的现代产业体系、构建新的空间布局、形成新的发展模式、塑造新的区域品牌和创新制度要求”。
李佐军表示,最重要的创新是制度创新。海西作为一个特殊的、具有实验意义的地域经济综合体,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过程中,如果能够在制度创新方面有所引领,才能真正把区域经济的优势和特点发挥到最大,也才能调动参与其中每一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朝着全新的方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