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嘉
(四川省电力公司泸州电业局,四川 泸州 646000)
对一个供电企业来说,标准化计量是其经营管理的一个基础,同时也是企业经营管理的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可以说计量标准化的高低程度对企业的经济效益有着非常直接的联系。要想对计量实现标准化的管理,那么需要建立一个实施计量的标准化体系,其实主要的就分为3个部分,就是技术的标准化、管理的标准化以及人员与服务的标准化这三个部分。
想要让电力计量实现标准化,基本上都是先从技术这方面进行支持,首先要在技术的管理上能够形成一种制度、方法以及体系,从而就能够达到所需要的相关要求,从下面几点能够体现出来。
(一)把计量的精度进行提高,让计量仪表能够更加规范化以及标准化
(1)利用技术对落后的产品进行改造。对国家禁用以及淘汰的一些电能表进行更换,对计量技术的改造要加大力度,从而能够实现计量的数字化以及进行远程抄表,进一步的把计量管理的自动化水平给提高起来。电能的计量装置肯定是要符合计量的规程要求的,而且还要选择那种稳定性能好以及精度很高的功能比较多的电能表,利用的是电流与电压的互感器的专用二次回路,不是和保护回路以及测量回路是一起共用的。按照计量规程的基本要求,对计量工作的改造进行开展以及对计量的装置进行完善。
(2)对计量监督要把其检验的力度进行加大。计量的监督要严格的去执行,对电能表要加大其检验力度,把其误差进行减小,把技术上的优势给发挥出来,从而把计量的精度在一定程度上进行提高。在选择准确度的等级的时候主要是根据负荷的类型进行选择的,而且都是在试验调校完以后再进行生产的,能够把计量装置的那种误差达到一个最低的限度。
(3)在运行管理的时候要进行轮换以及周检。对计量的运行管理要特别加强,按照规程实行周期性的轮换与校验。电压与电流互感器的一个合成误差必须要在二次负荷这个范围里面的,而且用准确度的等级是可以来控制的。电压互感器的那个二次导线压降所导致的误差,是不能够用准确度直接来衡量的,而且在计量的综合误差里面的比例也是比较有分量的,因此,一般能用调整互感器来进行比较合理的误差互补或者是用电压误差补偿器来补偿,从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计量的综合误差进行降低。
(二)对计量的选型定表进行一些综合性的分析,把计量的准确性给提高上来
(1)进行正确的接线。根据电力系统的各种各样的情况,运用正确的接线方式以及计量,从而能够对计量的误差进行减少。
(2)进行合理的定位。对计量点的这个位置要进行比较合理的选择,尽可能的让计量点能够靠近现场这个位置,对互感器的二次回路以及二次负载的损耗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减少,从而能够把计量的精度给提高起来。
(3)进行合理的选型。对电流互感器的变比要进行比较合理的选择,因为正常的负荷电流一般都要比电流互感器的额定电流大,所以,对于那种季节性比较强的负荷,基本上都是利用的多插头那种电流互感器,从而确保在高精度的范围里面,互感器能够进行运行。
(4)进行综合的分析。对计量点进行一个综合的分析,同时还要倡导一下对计量的装置进行一个整体的校验,然后再对综合的误差进行分析,从而能够把电能表以及互感器的周期性校验以及轮换制度工作给做好。
(三)要确保检验的用具及其条件能够符合标准
对计量的监督要进行严格的组织且进行定期的校验,根据相关的标准来执行。一般标准的电能表以及电能表的现场校验仪基本上都是一年就去检验一回。如果计量标准的器具以及标准的装置被检验出不合格的话,就应该要被停止使用,然后再去调整和修理,经过检验以后,如果合格的话,才可以去使用。其现场检验的条件必须要跟规程里面的规定是一样的。
(四)对先进的技术进行应用以及推广
对现代计量的管理经验以及先进的技术进行不断的应用和推广,同时要跟供电企业的实际相结合,从而把计量检测的体系在一定程度上进行完善。
(五)同专业部门之间要加强联系,同时能够争取到上级领导的技术支持
主要就是能够争取到上级领导的技术支持以及指导,对新的技术以及新的产品要不断的去学习,去应用以及去推广,同时能够给电力计量的标准化营造一个比较优秀的外部条件。
(一)依法办事
主要就是根据法律把宣传进行加强,把《计量法》以及《电力法》等这些法律法规当作是企业计量的一个行为准则,按照法律来对供电企业进行管理。
(二)领导的重视
主要就是能够让行政直接的对企业进行管理的形式,从而把计量管理这项工作能够放在非常突出的位置上,说明其地位的重要性。
(三)建立规章制度
对各种各样的制度进行建立健全,而且还要有目的性的对计量管理的每个环节进行规章制度的建立,从而能够保证计量标准器具的一个准确性以及可靠性。
(四)注意部门之间的配合
对各个岗位以及各个部门的工作都要注重配合、制约以及衔接,能够使计量器具中的每个环节都是利用闭环动态进行管理的,从而能够把责任分配到每个人身上,对奖惩制度进行一个比较严格的执行。
(五)进行强制的检验
对电能计量表要进行强制的检验,而且新买的以及正在用的表都要进行检验的,主要就是用现场校验仪对计量表进行校验。如果计量表是不合格的,那么就需要让用户对计量表进行更换了。因此,这样也就使不合格的计量表的使用得到了控制,与此同时,每个计量表都有自己的原始档案,从而能够进行归档管理。所以用户因为计量表所导致的损失也就减少了,给企业树立了非常好的外在形象。
(六)进行档案的管理
主要就是对计量的档案进行完善,从而能够把计量的管理水平给提高起来。对计量管理里面的各种使用说明书、图纸资料以及记录等建立起一个台账,而且那种档案管理是动态的,可以对数据进行随时的补充和更新,确保资料的准确性,这样进行综合的分析就比较方便了。对计量表的数据能够确保其可靠以及准确,可以提供比较有效的依据给计量收费。
(一)进行队伍的建设
对计量的队伍要加强其建设,同时也要把计量人员的素质进行相应的提高,从而能够开发一些人力资源与智力,为计量工作的发展做出贡献。
(二)进行技术的交流
对技术的交流以及技术的培训都要进行加强,把计量人员的技术素质进行提高。想要实施计量标准化的管理的话,先进的技术和计量人员的高素质都是不可缺少的。所以对计量人员的业务能力以及技术素质都要进行提高,这样就让计量管理能够更加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了。因此,要开展一些政治与业务的学习,对管理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进行研究以及探讨。
(三)咨询服务
开展咨询服务,主要就是对用户宣传一下计量使用的一些相关的知识,让用户们能够很清楚的了解计量检测的必要性以及其工作的程序,让用户们能够配合计量人员进行计量的管理工作,让计量标准化这项工作能够非常顺利的完成。
(四)服务的标准
对服务的标准进行实施,同时还要加大其实施的力度,把服务标准化进行广泛的推广。把营业室的服务、收费的标准、服务的制度、服务的监督以及业务的流程等标准建立健全了。对所有的操作程序都要进行规范,对监督检查的机制进行强化了,从而能够让服务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很大的提高。
简而言之,如果想要电力企业能够适应市场的竞争,那么实施计量的标准化工作就变得尤为重要了,同样这也是需求侧管理的一个比较重要的依据。计量的标准化跟企业能够降低电能的损耗、对经济的指标能够实时的进行掌握、节约其供电的成本以及把供电的可靠性与质量给提高上来等这些都是有联系的。所以,企业的管理人员要对计量标准化的管理有着非常充分的认识,了解其重要的意义,在对电力计量的标准化管理进行完善的时候,在进行一些创新,从而就能够把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以及生产效益在一定程度上进行提高了。
[1]陆志方.计量管理基础[M].中国计量出版社, 2007(09).
[2]刘宏硕.电力计量标准化管理探讨[J].科技信息,2009(07).
[3]李云星.浅谈电力计量标准化管理[J].中国新科技新产品,2009(05).
[4]郑晓霖.电力计量标准化管理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08(10).
[5]王辉茹.谈电力企业计量管理标准化建设的实施[J].中国科技博览,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