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云雪
(宁晋县职教中心 河北 宁晋 055550)
中国的古典诗歌博大精深,有很多传世佳作,它们内涵深刻,意存高远,也包含很多哲理。阅读一些古典诗文,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想象。但是,不少同学感到古代诗歌的难读,这是时代的隔膜以及古今汉语、古今诗歌具有不同特点所造成的。但只要在阅读中遵循一定的步骤,采用正确的方法,还是可以打开古代诗歌宝库的大门的。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谈谈古代诗歌阅读中应注意的几点。
1. 默读吟诵,初步感受 那么,默读吟诵应注意些什么问题呢?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准确的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内容,是朗诵的前提条件。只有理解作品,才能表现作品。但是要做到正确理解作品,就要对作品的时代背景、作家的身世处境作一些了解。如韩愈的《祭十二郎文》,作者写的十分动情,一方面是因为作者早年有着辛酸悲苦的人生经历,与十二郎是在患难相依中走过来的。另一方面是由于韩愈垂暮之年的生命感与对家族的责任感等一系列感触所致。了解了这些,作品中的情绪自然会在每个读者心中升腾起来,缩短或消除作品与读者之间的距离,然后朗读,则无不由衷感人。
其次,准确把握句子中的结构助词和语气词,是朗读具有韵味的重要手法。如《醉翁亭记》一文,用了很多“也”字,表达了一种平缓的语气,流露出作者自足的神情。文章也由于“也”字的频繁出现而变得散淡,文章由密集变得疏朗,这与作者的心里是一致的。
再次,注意把握好多重排比句之间的语气,既要上下畅通连贯,又要有轻重缓急的差异,不能板滞一律。如《谏太宗十思疏》最后的“十思”,一连十句,都是整齐的排比句,有关政治法律内容的,朗诵时宜于诚重老练,有关个人行为心理内容的则应语重心长,既不能棱角太过,成为严厉的指斥,也不能浅吟慢诵,成为自我欣赏,而应是告诫劝说,读者当细味精审。最后,还要注意有的文章非常讲求韵律,朗诵时应使听众感到回沓之美,悦耳动听。如《岳阳楼记》《秋声赋》等,在诵读中应特别注意其韵律美。
2. 细细品味,批文入情刘勰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批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在粗读的基础上,既要对每字每句细加品味,(因为有些古诗词中的人名、地名与动植物的名称,往往联系着某种典故)又要把握作品中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如《行路难》的前四句写诗人在美酒佳肴面前的反常举止,感情的激烈变化。如果在平日,号称“醉仙”的李白,一定会豪饮而醉的。然而今天,他端起酒杯却又推开了,拿起筷子却又放下了。他离开宴席,拔出宝剑,举目四顾,茫然不知所为。“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的表现出了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和感情的激荡变化。五六句形象的写出了世路的艰难险阻。但诗人并未消沉,从“拔剑四顾”始就要继续追求。“闲来”、“忽复”两句用典,写诗人在心绪茫然中忽然想到了吕尚、伊尹两位历史人物的经历,从而增加了自信心。“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残酷的现实,使诗人再次感到了人生道路的艰难,自己该走的路在哪里?但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李白,最后还是高昂乐观的唱出了充满自信的最强音:“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相信有一天自己定会“大鹏一日同风起”施展自己的宏伟抱负。
整首诗表现出诗人怀才不遇的苦闷,抑郁不平的感慨,更体现了诗人积极的追求,乐观的自信,即使写对世路的忧愁,也没有丝毫寒促的危苦之词。经过这一步的仔细体味,可以印证第一步初步的感受是否正确,对不当之处予以修正,使自己的理解就深了一步。
3. 领悟写法,加深理解前面两步的工作做好了,就可以改变观点,从诗歌的写作技巧、布局运思方面进行分析。如《醉翁亭记》这篇散文在艺术上很有特色。首先是写景精炼传神。如写山间朝暮之变化与四季景物之变化,往往是抓住主要特征,短短几句话或寥寥几个字便勾勒出景物的主要精神气韵,使散文具有了诗情画意的美感。再者,文章在结构上也很精巧,如以主观感受之“乐”作为全文意脉贯穿始终。在写景和写人上注意其层次性,由大及小,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层层深入,层层相衔。如开头的由群山写到峰再写到泉,然后写到亭。第三段由游人之乐写到众宾之乐,再集中到太守之乐等。最后,文章语言平易流畅,创造性的运用乐二十一个“也”字,形成一种富有情韵的吟咏句调,风格十分独特。
再如《行路难》仅82字,却想象丰富,诗人创造性的运用夸张、比喻、比兴、用典等表现手法,言简意赅地抒发了自己复杂的感情。另外,诗中出现的黄河、太行、海上、日边等意想以及拔剑四顾的雄姿和扬帆渡海的遐想,都具有壮美的精彩。总观《行路难》,诗歌充满了热烈的人生之恋。
总之,只有掌握了古代诗歌的正确阅读方法,才能进行赏析,才能更好的吸收这些灿烂的文化精华。这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和基础文化的熏陶是深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