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力先生”
8月中旬,英国作家大卫•米切尔(David Mitchell)来到中国,野心勃勃、风度翩翩,迷倒读者一大片——尽管很多人还没来得及消化他那极具地理广度和历史深度的诡谲作品。
米切尔年仅43岁,已有5部畅销作品行世,是当今欧美文坛公认的新一代小说大师。2007年,他曾获选《时代》周刊“世界100位最具影响力人物”之一,且是榜上唯一的小说家:“他吸收来自美国作家(如保罗•奥斯特)、英国作家(如马丁•艾米斯)和日本作家(如村上春树)的营养,培育出一批具有完全独创性的根基奇特的果实。”
关于这份殊荣,米切尔说过一个段子:当年他兴奋地回家报喜,母亲和太太却狂笑不止,“指使”他:“给我倒杯茶,影响力先生,再来点儿饼干。”他感激道:“她们让我保持谦卑。”
事实上,迈出家门的“影响力先生”,受到全球追捧。
自1999年处女作《幽灵代笔》面世以来,人们一直将他的天才写作与各路名家并置:托尔斯泰、马克•吐温、乔伊斯、纳博科夫、博尔赫斯、品钦、塞林格、钱德勒、村上春树……这一连串名单,既体现米切尔拥趸的夸张程度,也展现出其创作面貌的多样化。
从当代日本、英伦到19世纪的南太平洋、1970年代的加州,再到地狱般的遥远未来……米切尔驾着他丰沛的想象力驰骋时空,在传统历史小说、反乌托邦科幻小说、美式通俗侦探小说、英式黑色幽默剧等各个文类中自由跳跃。
他拥有形形色色的粉丝:狂热交流其作品用典的“米切尔死忠”;就其作品举办研讨会的时髦学院派;还有沃卓斯基姐弟(《黑客帝国》导演)和汤姆•提克威(《香水》导演)这样的电影人,买下他全球销量超过百万的小说《云图》的版权,找来汤姆•汉克斯、哈莉•贝瑞、休•格兰特、周迅等大牌出演,10月,同名电影即将上映。
从“结巴少年”到作家
“谁在往我的颈背上吹气?”(《幽灵代笔》)
“在印第安小村落外那片荒凉的海滩上,我碰巧看到一串新鲜的脚印。”(《云图》)
某个呼吸、一丝人迹……米切尔在开篇就抛出一个叙事的诱饵,引人陷入其中。他承认:“开篇需精心构思,就像和人初次见面,你得注意发型,熨下衬衫。”
在英格兰伍斯特郡马尔文镇,米切尔度过平淡无奇的早年生涯——如他自己描述——“白人的,异性恋的,中产阶级的”。24岁时他的生活开始变得有趣起来,他与一位日本姑娘相恋,搬到了广岛。“头几年生活开心随意,收入还行,但看到日本很多人在同一个地方呆这么多年都做着同样的事,好像被困住了,我开始害怕自己三四十岁还在教英语,于是下决心写作,每当完成一个很好的场景或对话,感觉乐趣非凡。”
6年后《幽灵代笔》横空出世,获得“35岁以下作家年度最佳著作”;后来,他的《九号梦》(2001年)和《云图》(2004年)均入围布克奖决选,《纽约时报》称他是天才,“写作时,他手把着造梦机的方向盘,勃勃野心如同岩浆,流过作品的每一页。”
在第四本小说《绿野黑天鹅》中,米切尔写了个13岁的结巴少年,这多少有他自己的影子。他坦言,年少结巴可能是他隐隐的写作动力:“不善口头表达的孩子会产生书面表达的愿望,结巴者更擅长造句,那个结巴少年造就了如今成为作家的我。”
“半个日本人”
《云图》取自日本音乐家柳慧的作品,《九号梦》则引用约翰•列侬的歌名,两位音乐家都曾是小野洋子的丈夫。米切尔笑笑,那只是个巧合。
谁知道呢?现实生活中,他娶了位曾是摇滚乐队贝司手的日本太太。多年濡染,自己也颇具东方君子的谦谦风度;他长居爱尔兰,不爱啤酒却爱茶;进餐前会从包里掏出日本湿纸巾来净手;说话时,语调轻柔,致谢时还作半鞠躬状……
他的新作《雅各布•德佐特的千秋》,背景就设在日本锁国时期长崎港内一座人工浮岛上,主人公是荷属东印度公司的职员。一系列传奇惊心的事件在他笔下发生,糅合历史、强权、禁恋、迷信等元素,描绘出一幅18世纪末东西方文化冲撞下的众生相,“抓住了日本历史上即将开放国门、走向强大的关键时刻,也抓住了荷兰历史上正渐渐失去其殖民优势的关键时刻。”去年年底,作家何伟(《寻路中国》作者)就曾向中国读者推荐过这部“世界图景下华丽壮阔的冒险史诗”。重要的是,作品还具有不留痕迹的日本风味。
15年前,米切尔也来过中国,但造访上海,这却是第一次,外滩的建筑吸引着这位异乡人的目光,“它们就像科幻作品一样,让我想到外星人。”
结束连日的采访、对谈和签售,离开中国前一晚,米切尔把目标锁定在上海的浦江观光隧道上,游览车在暗黑隧道里滑行,霓虹灯一路诡异闪烁,这位“后现代幻想家”兴致却很好:“中国既诗意又混乱,而日本就需要那么点儿混乱。”在出口处的礼品店,小说大师选了只会发光的“愤怒小鸟”,打算送给儿子——“回去后,我想让他学中文。”
关于中国,想象多于事实
人物周刊:《幽灵代笔》中有两章涉及香港、四川,当年你在中国有何见闻?
米切尔:我第一次来中国是1997年,那时有好多自行车,轿车很少,而现在轿车远多于自行车。就现在如此摩登发达的中国来说,15年前简直是古老、截然不同的国度。那时我和一位会中文的朋友去四川,我们住青旅、爬峨眉山,一些抬轿子的人问我们要不要坐轿子。我记得当时还碰到很吓人的猴子,它们看去就像黑手党,追着你讨钱,你不能直视它们的眼睛。
我们在山顶遇到个疯癫的老太太,她开了个茶叶铺,卖给观光客。她店门外有棵树,她称之为神树,说上面可以结不同的果实,这里有个苹果,这里有个柿子,这里有个核桃。我当时就觉得,多么美妙又奇异的陌生感!她给了我在《圣山》这章的人物原型和故事结构。
人物周刊:据说写作时你曾受到张戎《鸿:三代中国女人的故事》的影响?
米切尔:关于这本书,我该诚实回答吗?怎么说呢?它向我介绍了战后的中国历史,告诉了我发生在中国上世纪50至70年代一些戏剧化的事情,那些革命运动,无论对整个国家还是个人命运而言,都影响重大。我只能说,这是本非常重要的书。此外,我也看了些欧美的历史作品,引用了一些记者的报道。我不得不说,写这本书时我还年轻,如果现在写,对于中国和中国这段历史我会处理得更谨慎,当年想象成分多于事实。不过还好,因为它只是本小说。
村上春树对日本有种全新视角
人物周刊:“风吹过橡树,像翻阅无数书页”,《绿野黑天鹅》中,你笔下的英伦乡景暗含日本风味,说说你的日本情结?
米切尔:是的,我一直觉得,不同国家的人和当地自然环境有一种深深的联系,这种联系可追溯至建国之前。例如中国人和自然的联系古已有之,早于1949年,比唐朝还久远。英国也一样,古老的巨石阵、民谣、亚瑟王、罗宾汉的传说,还有早在基督教之前的德鲁依教,我想,英国人和自然崇拜之间的这种联结,很大程度上与日本古老的神道教相通,它也在佛教之前出现,和自然崇拜紧密联系。所以,我觉得英国和日本在这方面非常相似。(你信神道教吗?)我不信,但我能感受到一点,它塑造了我的美学认知和艺术感受力。
人物周刊:你1994年去了日本,1995年“奥姆真理教”制造“东京地铁毒气事件”时你应该已在日本了,请谈谈当时在日本的见闻和感受。
米切尔:就是震惊,当时读到日本媒体的报道,我开始怀疑,自问活着是为了什么?在这座发达城市,除了本田汽车、公寓、电冰箱、微波炉这些,我们还需要些别的,我们需要得更多,或者说,我们需要得更少?总之,需要些别的东西。
就如村上春树(《地下》、《在约定的场所:地下2》)所描写的一样,这里还有某种羞耻感。毒气受害者这样呃呃呃(掐脖子比划,作痛苦状)口吐白沫地爬出来,但可怕的是,人们从他们身边走过却不愿伸手援助。这让我想起二次大战后历史上那张著名的摄影作品,德国集中营附近尸横遍野,有个男人满脸嫌恶地走过那些堆叠的尸体,表现出“不关我事”的态度,这也发生在日本民众中,如果这都不关我的事,那世界对我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我们的社会,噢,不,如果是这样,所谓的社会还存在吗?这就是我当时最深的感触。
人物周刊:《幽灵代笔》里《东京》这一章,你也提到了村上春树的名字,请评价一下村上的创作?
米切尔:他是个很好的作家,我最喜欢他的《奇鸟行状录》,《挪威的森林》也很精彩。他是如此新鲜,毫无陈词滥调,你知道,在他之前,西方人对日本文学的认识就是三岛由纪夫,那种非常沉重、激烈的东西,男人拿刀剖腹自杀,女人从不承认她们的爱,里头有些情色和令人不安的东西,但都是非常日本的模式,但村上好像打开了一扇窗,他也用一些奇幻元素,但他对日本、甚至东亚都有一种全新的视角。
J.K.罗琳比托尔金优秀
人物周刊:听说你10岁时沉迷厄休拉•勒奎恩的《地海传奇》,欧美奇幻文学对你创作影响很深吗?英国这方面深具传统,人人都知道托尔金的《魔戒》三部曲,C.S.路易斯的《纳尼亚传奇》等。
米切尔:是的,所有英美孩童都读这些,它们都很棒!当这是一本好书时,你不仅是读它,而是居住在里面的那个世界,尤其是《纳尼亚传奇》,记得里面那个魔衣橱吗?对我而言,这个比喻可用于我所有的阅读经验。魔衣橱就是本书,当你读一本书,你就打开并进入了魔衣橱里的另一个世界。托尔金的作品,在我10岁女儿睡前我会大声朗读给她听,我们俩都很喜欢。托尔金在文体创作上非常厉害,但我敢说,他对女人一无所知,因为他的书里几乎没什么女性角色,惟一塑造得不错的女性角色是一只大蜘蛛。(大笑)
人物周刊:你觉得J.K.罗琳的哈里•波特系列怎样?
米切尔:嗯,她很棒!她了解女人,也了解男人。通常女人了解男人,但反过来可不一定。(笑)她比托尔金优秀,是非常出色的作家,且擅长创作系列。《纳尼亚传奇》系列,3本很棒,3本一般,最后那本我觉得很糟,质量参差不齐。罗琳的这一系列总体质量都很好,她没有发挥失常的时候,具有非凡的创造力。
“灵魂伴侣”是不存在的
人物周刊:听说你最近在写一个“女孩—女人—寡妇—老太太”的故事,这次主人公是个女人,对你而言,最完美的女人是怎样的?
米切尔:这取决于你把我当艺术家还是普通男人来问这个问题。作为一名作家,完美的女人是个值得笔头好好打磨的角色,你可以捕获这个女性躯壳里发生的一切,包括她的内心,发掘她不同于男性的、经历这个最性感世界的整个历程,包括生理和心理两方面。而作为一名42至43岁的丈夫,完美的女人……我也不知该怎么描述,(想了很久)一个朋友及伴侣?
人物周刊:所谓的灵魂伴侣?
米切尔:对,一个灵魂伴侣,不过我不相信灵魂伴侣,我觉得这是不存在的,我觉得这是那些刚恋爱6个月的人说的词,(笑)灵魂伴侣不存在,但一个宽容、对你有耐心、会保护支持你的朋友及伴侣,是存在的,那就是完美的爱。
人物周刊:马尔克斯认为,妇女以铁的手腕维持着世界的秩序,男人以狂热鲁莽的行动闯荡世界、推动历史。你怎么看两性的历史作用?
米切尔:马尔克斯的评价看似正确,但我并不认为女人比男人更冷静更具秩序感而男人更具破坏性,这只是因为这世界通常由男人掌权,女人没得到权力而已。看看贝隆夫人,那时的阿根廷就极度混乱。即使在甘地所领导的印度,我在那里也没看到秩序与和平。我想,无论谁掌权,多年后,他们都会表现得疯狂,做出毁灭性的行为,因为这是个叫人着魔的世界。
(感谢上海文艺出版社张翔、英国领事馆文教处“艺述英国 ”协助;实习记者谢铭亦有贡献)
大卫•米切尔
作家,1969年生于英国,曾在日本教过8年英文。主要作品有《云图》《幽灵代笔》《九号梦》等。2007年,以杰出的文学成就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世界100位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