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韩国总统李明博登上日韩争议的独岛(日本称竹岛),导致两国关系降到自1965年关系正常化以来的最低点。
由于李明博是史上首位登上独岛的韩国总统,日本外相玄叶光一郎下达了让驻韩大使武藤正敏临时回国的指示,此举被视为事实上的“召回”举措。韩方则以挂号信的方式将日本首相野田佳彦写给李明博的亲笔信退还,理由是若收下该信就会开两国领导人提及主权问题的先例,而且信中写有李明博“登上岛根县竹岛”,但“不存在这种岛名的岛”。而韩国民众虽然普遍认为总统登岛是为遏制其亲戚和亲信因腐败被抓产生的负面效应,“有政治利用之嫌”,但对登岛的正当性都相当肯定。另有由流行歌手金长勋组织的韩国体育大学游泳俱乐部15名成员8月13日从韩国本土下海,最终游到了独岛,以宣示主权。
此次日韩独岛(竹岛)之争一开始就是由韩国挑起的,后续的发展也主要由韩国主导,日本的应对整体上软弱无力,聊胜于无,无法形成有效的反制。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韩国实际控制着该岛,有好整以暇的地理优势;再加上韩国远近闻名的民族主义做派,使得日本在面对韩国时往往有忌惮和退避三舍的心理压力。
独岛由东、西两个小岛及周围37块岩礁构成,所有岛屿的面积合共为25517㎡。因为险峻多石,面积狭小,终年大风不断,且缺少淡水供应,所以该岛自身并没有利益可言。但独岛位于日本海寒流和暖流交汇处,四周海域是一片丰饶的渔场,周围广大的专属经济区的渔业资源和海底资源十分丰富。
按照韩国的说法,早在公元512年,当时的新罗将军就将独岛纳入新罗。直到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时日本进驻,发现该岛无人居住,于是在1905年1月把它命名为竹岛,并编入岛根县隐岐郡。1952年1月,韩国发表一个名为“和平线”的发言,宣布对包括独岛在内的周围岛屿和海洋行使主权。9月,总统李承晚派了一艘考察船到独岛。日本政府很恼火,宣布这个岛是日本领土。双方争端从此开始。
改变这一僵局的是一个叫洪淳七的韩国军人。23岁的他在朝鲜战争中负伤退伍,返乡途中无意间发现了日本人占据独岛的事实,于是组织退役军人和当地渔民四十余人,成立“独岛义勇守备队”。为了筹备武器,洪淳七来到釜山,在美军营地附近通过陪酒女郎买枪。1953年4月20日,洪率领部队成功登陆被日本占领的独岛,并在独岛插上了第一面韩国国旗。之后经历了五十多次大小战斗,成功守卫独岛长达3年零8个月,直至1956年韩国海洋警察守备队接管独岛。
这些年,每当日本右翼发出一些关于独岛主权的言论时,总会激怒一大批激进的韩国人,他们会选择断指、自焚等极端方式在日本驻韩大使馆门前抗议。韩国也会采取召回大使、暂停经贸协议谈判等激烈手段来应对。可以说,独岛之争中韩国所处的有利地位,是半个世纪以来韩国政府和民间联合行动和协同的结果。其不妥协的姿态和行之有效的措施,也让很多人对韩民族的“血性”印象深刻,赞赏有加。
古代长期作为中国附属国,近代沦为日本的殖民地36年,自独立以来又长期受美国控制,在“夹缝中求生存”的历史记忆,造就了韩国人独特的历史悲情主义,也激发了其充满斗志的极端民族主义。这种民族主义有其刚毅和庄敬自强的一面,但其另一面则是狂妄自大和极度自卑并存的双重人格,为了凸显民族尊严甚至不惜虚构历史,缺乏一个伟大民族应有的理性和淡定。
这种两面性,在保护独岛上表现出的是好的一面,但在更多的时候,则是一条充满荆棘的险途。在东亚各国因为内部矛盾导致民族主义上升的当下,这种极端倾向,无论发生在哪个国家,都值得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