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常宅在家里看书,书柜上每年都有新书添增进来,现在有了两万多本。微博上时常有人@他,询问关于书籍的择选,他也常在各种场合有机会就推荐自己读过的好书。
他在微博上给自己的标签是:“读书人,作者,周作人、张爱玲研究者”。他是著名书评人止庵,写过大量书评文章,他编校的《周作人自编文集》、他写的《周作人传》、他主编的《张爱玲集》,还有《小团圆》,广为知晓。
“一直都非常喜欢看书。我从十几岁开始,到现在五十多岁了,看书的习惯一直保持着。这也没什么动力,就是感兴趣,纯粹的爱好。可能人和书的关系,就像是跟朋友一样的。”止庵对《瞭望东方周刊》说。
印象深刻的书
望东方周刊》:各类书籍中,你关注的领域主要是哪些?
止庵:主要是文学,特别是外国文学和中国现代文学,还有中国古代哲学、西方哲学和中外历史。主要是文史哲这个领域范围。
有一些是我不关注的,社会学、军事、科学、经济等我就不怎么关注。
《望东方周刊》:你对2011年的哪些书印象深刻,认为有价值的?
止庵:很多了。随便说几本吧。
第一本是《百年孤独》,它太经典了,影响了中国一代作家的一本书,许多作家都是按照《百年孤独》来写小说的。2011年,时隔二十多年之后,我又重读了一遍,觉得这个书真是好,还是很佩服作者的创造力。
第二本印象很深的是《死海搏击—母亲桑塔格的最后岁月》,这是苏珊.桑塔格儿子写的一本回忆录,是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年1月1日出的,这是关于生死的一本书,写到了桑塔格生命最后那段时间里,如何直面死亡,对于生死问题写得很透,我读了以后非常感动。
第三本是利季娅.丘可夫斯卡娅著的《捍卫记忆:利季娅作品选》,蓝英年和徐振亚翻译的,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的,跟《古格拉群岛》很类似的一本书,内容是关于苏联大清洗和肃反的事情,读了以后我觉得很震撼。
第四本是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的福尔克尔.魏德曼《焚书之书》。二战的时候希特勒把很多作家的书给烧了,目的是要大家遗忘这些作家的作品。其中有一些书现在大家仍然有记忆,但有些的确被大家遗忘了,作者认为这样是不公正的,就试图挽救这些被焚烧的书籍及其作者被历史遗忘的命运,希望他们不要因为希特勒焚书之举而被遗忘。
第五本书是法律出版社出的伍德里尔的《冬天的骨头》,是一本小说,讲一个处于底层的女孩子,怎么寻找出路,解释人处境和命运的作品,我看了以后很有共鸣。
最后一本是去年读过的书,但实际是今年1月份才正式出版的,罗伯托.波拉尼奥的《2666》,我觉得这是一本伟大的书,《百年孤独》神奇地显示了拉丁美洲的昨天,而这本书面对了拉丁美洲的今天。今天已经没有神奇了,只有严酷的现实。
一年大概读五六十本书
望东方周刊》:你平常如何选书?
止庵:我选书很严格,看一本书,会先找些背景材料,有些书是我知道的,像《百年孤独》,这个就不用找资料了,而有些是我不知道的,就要找一找相关的文学史记载。
另外是我感兴趣的书,我会选择。一般不太看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