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24日,一则请愿书引起网民和媒体的关注。请愿书的发起人是维基百科的创始人——美国人吉米•威尔斯。善于打法律擦边球的威尔斯发起的请愿活动,旨在反对将一名因创办视频分享网站、涉嫌盗版侵权的英国在校大学生引渡到美国受审。请愿书在短短一周之内,收集到全球17.8万多个网友的签名。
为杜威尔请愿 请愿书的主人公理查德•杜威尔现年24岁,是英国谢菲尔德哈勒姆大学的在校学生,其专业是软件设计。他与《加勒比海盗》中的杰克船长的共同之处在于他们都是英国人,且都被称为“海盗”。不同之处是,杰克船长劫持的是船,而杜威尔劫持的是版权。2007年,19岁的杜威尔在朋友的建议下,在宿舍创立了视频分享网站“电视小屋”。很快,这个网站成为热门视频搜索引擎。杜威尔还在网站放上广告,3年里赚了14.7万英镑。杜威尔拿这笔钱买了电脑和豪华跑车,但却从未真正想过网站的合法性。尽管有时也会收到电影出版方要求删除电影链接的通知,他也很少理睬。
2010年4月,英国通过《数字经济法》,授予当局封锁盗版网站的权力。但由于巨大的反对声浪和昂贵的实施费用,该法案一直无法执行。2011年11月29日,杜威尔正准备上课,却迎来了4名不速之客。据杜威尔回忆说:“那天早上大概六七点钟,我已经醒了。听到敲门声,我去开门,是两个伦敦警察和两个穿制服的美国移民执行署的警官。我记不清楚具体都说了什么,但是他们提到我的网站。”杜威尔立即拔掉电源,但是还是遭到了伦敦警方的逮捕。6个月后,杜威尔被告知,按照英国的法律,英国警方无法再对他的案件进行调查,因为杜威尔本人的电脑里没有保存任何下载的盗版资料,他只是盗版链接的提供者。
2012年1月13日,英国威斯敏斯特地方法院法官普迪作出了明显的踢皮球式判决:“尽管杜威尔从未离开过英国北部,但他在美国可能引发了犯罪活动,如果英国政府无力采取司法行动,那么我判决允许把杜威尔引渡到美国受审。”而杜威尔的母亲则表示:“我对判决结果非常失望,我本希望能有更好的结果。”
由于英美通用“判例法”,即基于法院的判决而形成具有法律效力的判定。这一判决将对全球类似判决产生深远影响。英国《卫报》评论说:“杜威尔案件将会引发一场‘互联网战争’。”由于《数字经济法》是工党推出的,一些保守党议员也加入到声援杜威尔的行列当中,英国保守党议员多米尼克•拉布说:“这个案子简直是对英国司法的嘲弄,一个在校大学生,竟然被当成黑手党大佬一样,遭到跨国追捕。”
2012年6月29日上午11点30分,曾解密关塔那摩美军暴行,并受到性侵犯指控的维基解密创始人阿桑奇并没有按照伦敦大都会警察局的要求,到警局自首。阿桑奇的辩护人称:“阿桑奇先生感到自己并不安全,因为他可能从英国被引渡到美国。我们都强烈感觉到英国会滥用《美英引渡条约》。”2003年,为了便于引渡国际恐怖嫌犯,时任英国首相布莱尔与美国前总统小布什签署了《美英引渡条约》。该条约也因为将恐怖分子引渡到臭名昭著的美军关塔那摩监狱而引人关注。而杜威尔和阿桑奇一样,都很可能被关入这个美国“黑狱”。虽然引渡条约是双向的,但对英国来说却是彻头彻尾的不平等条约,因为如果英国要引渡在美国的人,需要提供“充分证据”,而美国要想从英国引渡嫌疑人,只需说明嫌疑人“可能引发犯罪”。
抵制盗版or分享自由? 在杜威尔的律师本•库伯看来,一个英国小贼按照美国法律,至少要蹲十年监狱,而谷歌公然出现了贩卖盗版奥运门票广告却安然无恙。而同样面临引渡威胁的,还有库伯为之辩护的另一位英国超级黑客加里•麦金农。2002年,一条奇怪的消息出现在美国陆军的电脑上:你们的安全系统糟透了,我是独行侠,我会继续进行破坏。这名苏格兰程序员连续入侵美国陆海空三军以及美国航空航天局的电脑系统。美国国防部宣称麦金农入侵了97台电脑,造成了70万美元的损失,危险程度比“基地”组织恐怖分子有过之而无不及,要求将其引渡。麦金农则在法庭上坚决否认自己的黑客行为,宣称自己只是搜索有关UFO的信息,因为他相信美国政府肯定是把有关UFO的信息藏起来了。在一片反对引渡的声浪中,英国首相卡梅隆也表示麦金农患有自我封闭的“艾斯伯格综合征”,一旦引渡到美国有可能命丧黄泉。
尽管杜威尔和麦金农的引渡案都还没有最终结果,有关合法分享和反盗版的互联网战争却已经蔓延到整个网络世界。2012年1月18日,也就是杜威尔遭遇引渡判决的第五天,超过7000家网站对即将付诸实施的美国《阻止网络盗版法案》以及《保护知识产权法案》发起了黑屏抗议活动。领头人是视频分享网站Youtube的拥有者谷歌。在纽约曼哈顿,抗议者想出了“想象一个没有知识”的口号。激进的德国黑客甚至想出了仿效《碟中谍4》中的恐怖分子自己筹资发射卫星,建立不受法律约束的网络,引起各国政府的担忧。而反盗版阵营中最坚决的,则是刚刚在英国窃听丑闻中败下阵来的媒体大亨默多克,他旗下拥有福克斯电影公司,广大艺术家们坚决站在默多克一边。
如何在反盗版的同时维护合法分享的自由,成为艺术论者和技术论者争论的焦点。反盗版的德国作家雷格纳表示:“如果一个社会对待艺术家的态度是这样的,那这个社会就不应该受到尊重。”而支持分享自由的Facebook创始人、美国人扎克伯格则表示:“互联网是我们所创造过的最强大的工具,我们不能让法律来妨碍网络的发展。”
面对新网络战争,美国总统奥巴马也不得不表态:“我认为电子媒体内容产业应该和服务器终端一起商讨,共同建立一个系统,既能保护知识产权不受侵犯,又保护现有的网络架构更加稳定强大。”
杜威尔和麦金农是否会被引渡到美国去仍然没有定论。但国际社会上至国家政府,下至网络黑客都在加快争夺网络资源的步伐,激烈的网络战争带来的是无尽的争端。因此,要想从根本上找到保护版权所有者权益和合法分享自由之间的平衡,出台一个切实可行的国际化统一标准才是当务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