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人的“自由出行”

2012-12-29 00:00:00陈思国
支点 2012年11期


  9月22 日,是世界“无车日”,武汉市则是连续六年实施“无车日”活动,但是整体上看,国内城市的实施成效似乎并不明显。面临着高速增长的汽车保有量,城市道路建设的速度总是显得“慢了半拍”。
  德国弗莱堡市是欧洲少数几个全城贯通“有轨电车”的城市。每个弗莱堡市民,四分之一的出行是依靠公交;如果算上步行和自行车,他们有四分之三的出行时间是低碳的。
  笔者在弗莱堡的第一段行程,是从弗莱堡到“梯梯湖”。我买了一张到一小时路程以外“梯梯湖”的车票,10 欧元,可以在两地中的任何一站下车,而且全天免费乘坐市内公交。从宾馆到火车站,有直达的公交;从公交站走下楼梯,直达月台;列车到达的时间精确到分,你只需提前五分钟到达。总之,一次旅程下来,感觉便捷、舒适。
  弗莱堡的非政府组织“自由出行”负责人吕贝克告诉我们,城中每天平均有20 万人乘坐公交,这几乎等于全城的人口数量。城内专用自行车道长达500公里,有9000 个存车处,火车站旁有一个大型自行车停车场,并可以从事出租服务。公交和自行车出行的比例占到了近一半。
  弗莱堡的公交体系能够做到今天的样子,非一日之功。在50 年代的德国,有70% 的人乘坐公交。随后的十年,全国城市的轨道面临了一场系统性拆除,给私人汽车发展腾出道路。而这时乘坐公交也成了一件令人尴尬的事情:车厢里臭气熏天垃圾随处扔、换乘麻烦站点少、速度慢耽误事。所以,只有那些“老弱伤残人士”才坐公交。
  当时,道路的建设速度远远跟不上小汽车的增速,堵车成了困扰弗莱堡的大问题。
  1980年,以吕贝克为首的弗莱堡环保人士,提出要把“公交优先”作为城市规划的战略,从而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和能源消耗。
  提议端到政府面前,得到的答案是:“我们没有钱”。
  环保人士不这么认为。他们给政府一份详细的预算比较:相比于建公路,充实公交线路委实要省钱得多;他们给公交提供优化建议:清洁车厢,每四百米就要设一个公交站,各类交通方式换乘衔接,下车十分钟内要有另一个方向的公交到达等等。
  随后,市政府采纳了这些建议,在新建的沃邦区和丽瑟菲尔德区,更是干脆沿公交线分布住宅区。
  由吕贝克领衔的“自由出行”,和公交公司共同发行了“地区自由出行卡”,每个月只需交一小笔会费,可以无偿使用公共自行车、免费搭公交乘地铁,免费加入“汽车共享”俱乐部,随时无偿租用小汽车,坐“的士”还可享受7 折优惠……
  正是在政府和社会力量的互动之中,乘公交成了弗莱堡市民离不开的选择。
  我们城市的管理者习惯了用建马路、挖地道的方式解决交通难题。弗莱堡也在三十年前走过了类似的道路,然而效果被证明并不明显。弗莱堡人换了个思路,用精细化的计算和制度设计来保证“公交优先”,而市民的主动参与、创造性的整合交通资源,例如“汽车共享”、“一卡多用”,又为市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选择自由和动力。他们的思路,值得我们的城市管理者重新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