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音乐新课标

2012-12-29 00:00:00张小华
成才之路 2012年3期


   《音乐课程标准》强调以审美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提倡学科综合,完善评价机制。笔者通过学习与实践,对新课程标准有了一定的认识。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参与、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也就是说教师与学生之间要实现零距离,教师必须走进学生中间去,多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使他们在一种愉悦、宽松的精神状态下学习,培养他们敢于表现、敢于质疑、敢于争论的个性品质,保护其自尊心,激发其自信心,使他们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丰富的情感体验。在一节以器乐为主的音乐课上,离下课还有几分钟,同学们都在聚精会神地用口琴练习吹奏歌曲《绿叶》,这时一只五彩蝴蝶悄然飞到了教室的窗台上,几乎在几秒钟内,所有学生的目光都被吸引,并窃窃私语。于是,我微笑着说:“同学们,你们刚才动听的口琴声把蝴蝶都吸引过来了,想看蝴蝶并保证课后认真练习、争取能背吹的举手。”同学们齐刷刷地举起了小手。我很满意学生的诚实,也相信他们的承诺。见我同意了,同学们心中一阵狂喜,又怕惊跑了蝴蝶,便蹑手蹑脚地围过去……下课铃声惊跑了蝴蝶,学生们拿起口琴吹了起来。可见,教师对待学生应多一分理解和信任,才能与学生融洽相处。
   二、采用新颖的教学方式
   新课程标准强调,音乐教学应构建一种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发现、师生互动、富有个性的教学过程,强调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例如:在欣赏《战马奔腾》时,我先播放中央电视台录制的儿童舞蹈《战马奔腾》,同学们看得很专注,时而紧张、时而舒展,似乎进入了内蒙古大草原那热烈奔腾的骑马场面。再来欣赏《战马奔腾》时,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有模仿拉二胡的、有学骑马的、有的不知不觉哼出了主题音乐……欣赏第二遍时,我要求同学们静静地听,而后交流欣赏所得。孩子们滔滔不绝地把战马嘶鸣、冲锋陷阵、顽强格斗的场面描绘得淋漓尽致,而一个个疑问更是激起了思维的火花:“老师,我知道二胡是用来拉的,琵琶是用来弹的,怎么里面出现了用手指弹的二胡?”“我知道有位著名的二胡演奏家叫阿炳,他的二胡曲《二泉映月》非常有名,这首《战马奔腾》又是谁创作和演奏的呢?”“民族乐器除了二胡、琵琶、笛子外,还有哪些呢?”……教师如能留给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学生亲身参与自主体验,那么想象和创造便水到渠成,音乐欣赏课再也不是死板的“一言堂”了。再如:歌曲教学过程中艺术处理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按传统的方法往往是教师对歌曲进行分析、艺术处理,提示歌曲的情绪、力度、音乐的变化等,学生则按老师的提示被动地、机械地演唱歌曲。这样就谈不上情感的投入,压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只有将歌曲的艺术处理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活动中认真体验歌曲,学生才能激情歌唱;只有让学生充分地表现对音乐的感悟,才能激发学生展现美、创造美。
   三、提倡多门学科的综合
   新课标淡化了学科的界限,强调在音乐教学上应与多个艺术门类兼容互通,甚至可以打破学科界限,同非艺术学科连接,进行更广泛的综合,保证学生全面均衡、富有个性的发展。这不但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有利于学生音乐素养的提高,而且是音乐本质特征的体现,是人文精神和素质教育思想的体现。如教低年级同学进行节奏创作时,可以融语文、音乐、美术学科为一体。在一堂音乐课上,我凭借古诗《静夜思》让学生创作节奏。我学着古人的样子边吟诵边问学生:“同学们,古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它和音乐艺术有许多相通之处,你发现了吗?”经过一番热烈讨论后,学生知道了古诗跟音乐一样也有节奏感。“对,就像这首《静夜思》,我们可以用多种节奏来朗读,请大家试一试。”学生的创作热情高涨,纷纷念起来。
   这时,我再引导学生读出强弱变化,使它更具有音乐性。在对学生们多姿多彩的创作给予肯定和鼓励后,我进一步引导:诗歌和音乐都很美,都表达了一定的意境,这意境还可以用绘画或音乐剧的形式表现出来。于是,我边放音乐边让学生自由创作绘画,然后将学生分成四大组,通过分组创作、排练,把《静夜思》以音乐情境剧的方式表现出来,并利用学生创作的画作背景。这样,通过音、诗、画的有机融合,学生在兴趣盎然中提高了音乐创造力。音乐与各学科有机结合,能够融趣味性、知识性、科学性于一体,充分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四、建立新的评价体系
   评价是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必须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我们不应只注重学生的学习结果,而应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态度。新课程的评价就是要关注每一位学生,就是要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新课程实施中,建立一套新的适应新课程需要的教学评价体系,非常迫切和必要。
   (1)发展性评价。发展性评价指的是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现实表现,更要重视学生的未来发展,重视每个学生在已有水平上的提高。
   (2)多元化评价。指的是评价主体和评价内容的多元化。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包括教师的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学生与教师互动评价等;评价内容的多元化要求教学评价既体现共性,更关心学生的个性,既关心结果,更重视过程。
   (3)全面性评价。指的是教学评价必须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全部学习、教育的动态过程。
   新课程的改革,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应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不断进取、不断探索,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艺术的天地里健康快乐地发展。
  (张家港市暨阳湖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