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第一堂会计专业课学习,对学生至关重要。教师要通过精心的课堂设计,引领中职学生进入会计学习的大门,认清努力的方向,树立学习的目标,制订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
关键词:中职;会计专业;第一堂课;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多年从事中职会计教学的教师,面对新学期、新同学,只要是会计专业的学生,不管是《基础会计》课程,还是《财务会计》课程,抑或是《财务管理》课程,我给他们上的第一堂会计课,并不是马上翻开课本开始讲授,而通常是先与学生作一些聊天、讨论活动,进行师生互动,以此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们能尽快地接受教师,教师也能借此熟悉学生。接着,介绍有关的会计知识,为学生展示一个会计人的职业生涯,确立学习目标,最后才切入主题,解析教材结构,进入课程教学。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对所要学习的会计专业有一个感性认识,了解会计行业情况,结合职业生涯知识,帮助学生了解自己所要学习的专业特点,以及未来所要从事的职业情况,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树立学习目标,确定努力方向,提早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一、提出问题,师生讨论互动
教师先抛出问题——谈谈你所认识的“会计”是怎样的?可先由学生进行分组思考、讨论,以一个班级40人为例,8人为一小组,选出小组长,由小组长负责协调,进行10分钟~15分钟的小组讨论,然后由各小组推选出2~3名小组代表作观点表述。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不必拘泥于课本知识,可从会计知识、会计职业、会计故事等方面入手,引导学生进行会计知识的大讨论,让学生围绕问题自由展开,进行一场思想的碰撞,脑力的大运动。此环节,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互助精神,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二、介绍会计知识,提高学习兴趣
趁着同学们讨论的余兴,教师适时地进行会计职业、会计历史、会计作用、会计人的故事等相关知识的介绍,让学生对会计知识有一个全方位的了解。相关知识点有:①会计发展历史:我国会计的产生和发展历程、外国会计的产生及发展情况。②会计的宏、微观作用:会计对整个社会的历史作用和现实意义、会计对一个国家的作用和现实意义、会计对一个企业的作用和意义等。③会计职业现状:国内的会计行业现状(包括著名的会计师事务所、会计职业的特点、会计就业前景、会计人的薪酬情况等)、国际会计职业发展状况。④一些有趣的会计小故事:如会计名人的逸事、有名的会计事件等。⑤教师个人对会计工作的体会:“现身说法”,说一说教师个人、身边朋友们对会计工作的认识与体会,会计职业对会计人的素质要求、资格要求等。
三、描绘会计人的职业生涯,为学生树立学习的目标
有了前述相关内容的铺垫,教师此时再引入“职业生涯”的概念,向学生描绘会计人的职业成长道路,使学生早日了解自己作为一个会计人的职业生涯,由此树立学习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
(1)引入职业生涯的概念。职业生涯就是一个人的职业经历,指一个人一生中所有与职业相联系的行为与活动,以及相关的态度、价值观、愿望等连续性经历的过程,也是一个人一生中职业、职位的变迁及工作、理想的实现过程。
(2)描绘会计人的职业生涯。马斯洛需求理论认为,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会有不一样的需求,他把人的需求划分为五个层次: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会上的需要(友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在现阶段下,作为一个会计人是如何成长起来的呢?国家为会计人的职业成长道路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笔者将马斯洛需求理论与职业生涯知识相结合,向学生描绘了一个会计人的成长计划:从事会计工作首先要取得上岗证——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取得的方式为参加全国统一考试,可从事的岗位有出纳、会计、审核等,就业的方向为各类型企业、事业、机关单位。在从事了一段时间的会计工作以后,可考取会计初级职称(助理会计师)证书,这个阶段在会计人的职业生涯中称为“初级会计”阶段(第一阶段)。成功就从这里开始了!随着工作经验的不断积累,可适时考取中级会计师、中级审计师、中级经济师等中级职称证书,这是会计职业生涯的“中级会计”阶段(第二阶段)。此时,“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努力吧,希望在招手!会计职业生涯的第三阶段即“中高级会计”阶段,应具备的证书(至少一个)有:注册税务师、资产评估师、内部审计师等。成功会计人生的第四阶段(高级会计)阶段应具备的证书(至少一个):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等,革命已看到曙光,加油,争取拿下它们:AICPA、ACCA。如此,才算成功,可喜可贺,已然成为高端会计人才,登上了会计职业生涯的最顶峰。
(3)规划学生个人的会计职业生涯。通过将会计职业生涯进行阶段性分解,明确每个阶段努力的目标,学生可结合自身特点和具体情况,为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做好设想,做好自己的人生规划,早日实现职业理想。职业规划是人生进程中的一部分,只有制订良好的职业规划,才能明确自己前进的方向,才能少走弯路。通过职业生涯规划,理清思路,看清前方的道路,明确努力的方向,才能更好地走出一个会计人成功的人生之路!
四、解析教材结构,了解所学课程内容
最后,要求学生打开课本,略看教材的目录,让学生了解教材的结构和组成部分以及所要学习的主要内容,形成一个关于所学课程的基本架构,做到心中有数。同时,教师对本课程教学内容作总括介绍——包括教材的结构、组成章节、所学内容,学习所要达到的目标及要掌握的能力等等。
参考文献:
[1]孙成志.组织行为学[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