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校教学中,思想品德课是作为一门正式的课程出现的:如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等。设计这一课程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它对小学生进行比较系统的、直接的思想品德教育,从而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情操、心理品质、健康人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
在二十几年的教学过程中,我体会到,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要紧紧抓住“情感”这条主线来引导学生。以“情”寓教、以“情”寓行。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地领会“思想”“品德”的真谛。
在品德课教学中,普遍存在着老师空洞地说教,学生厌烦地听,没有实践更没有体验,知行脱节的现象。教师的教导与学生没有产生共鸣,意义又从何谈起!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思想品德的教学过程就是知、情、信、意、行诸要素的变化过程。在教学中,师生心意相通,便能顺利完成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若双方情感交流发生阻碍,那么知识的交流也会受到影响。因此,沟通思想转变学生情绪是教师教学中应该重视的一个重要环节。
一、认真钻研,挖掘教材,产生情感共鸣
在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我着重从教材的逻辑结构上,从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上分析理解,尽可能地把道理的来龙去脉讲透。鼓励学生多问为什么,同时注意引导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对情感的升华。如:讲授《我爱五星红旗》一课时,利用多媒体播放天安门升国旗仪式的录像。几十双小眼睛紧盯着屏幕,几十颗心被徐徐上升的五星红旗、雄壮的国歌和解放军叔叔严肃认真向国旗敬礼的场面所吸引。孩子们迅速进入了角色,引起了共鸣。我问:“升旗的时候解放军叔叔怎么样?”孩子们纷纷举手回答,边说还边学着解放军的样子敬礼。接着,我又让学生观看了奥运健儿得了冠军升国旗唱国歌的录像,孩子们看后都非常兴奋,一次又一次地鼓掌,有的孩子激动得站了起来。我又问:运动员们看见五星红旗升起来的时候心情应该怎么样?他们在想什么?孩子们热烈发言:“运动员们很高兴”“他们为祖国赢得了荣誉很自豪”。通过看录像孩子们如同身临其境,情感的心弦被拨动,爱国之情被激发。他们兴致盎然地读着句子:我爱五星红旗,读出了心中的热爱之情。
二、沟通情感,增加兴趣,调动学习热情
教育心理学认为:成功的教育教学离不开情感因素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情感对认识的积极影响,挖掘课程内容的情感内涵,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教师的情感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它可以使学生产生同样或与之相联系的情感。教师无激情的讲课,必然得到学生无激情的听讲;教师无真情的表达,必然得到学生无真情的反应。学生不能从教师的语言、神情、动作的传递中得到可亲、可信、可敬的情感信息,不能感受到教师的真情流露,那么,学生的情感就难以激发,师生间的情感也难以引起共鸣。所以,教学中,自己要充分投入,始终保持高度热情,以此感染学生,调动学生的情绪,使学生的思维和智力活动处于兴奋状态。同时,除了课本上的实例外,要补充一些孩子们感兴趣的例子,深入浅出地讲清道理,使学生感到学习既不枯燥,也不神秘。例如,在课堂上我经常结合课文,创造情境把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扮演生活中的不同角色,请学生编排,体验不同角色的心情。如: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残疾人等,然后进行小组讨论。如妈妈让小明写完作业看电视,小明却要先看电视再写作业,同学们纷纷发言,各方代表说出自己的理由。在激烈的辩论中,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在讲道理、明是非中增加了孩子之间的团结和友情。
苏霍姆林斯基说:“要知道道德准则,只有当它们被学生自己去追求和亲身体验过的时候,只有当它们变成学生独立的个人信念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学生只有经过自身的体验,才能把知识转化为个人的需要,才能让思想像盐溶于水一样,溶化到学生的认识中去。因此,思想品德课不能只局限于讲授或讨论有关知识,教师要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通过亲身经历并启动全部身心去参与、关注、感受和感悟,将道德规范内化,实现自我完善。
三、寓教于乐,寓教于情,丰富教育活动
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不仅能增加学生的各种兴趣爱好,陶冶情操,而且还会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我除了组织同学认真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外,还先后组织了社会调查,义务劳动、野炊活动,同时还组织了辩论会、故事会、诗歌创作朗诵会、歌曲欣赏会、漫画创作展评、班风口号创作等活动。让孩子们在“乐中学”,在“学中乐”,这样不仅增长了他们的知识、才干,同时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就是说:让学生从学习中找到快乐,才会有很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由于在课堂教学中注意了情感教育,学生的厌学状况有了很大改观。在调查中,学生普遍反映喜欢上思想品德课,说明了情感教育可以通过各教学环节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情感教育能启发学生开展积极的思维活动,促进他们智力活动处于兴奋状态,从而促进了学生思想认识的提高。
几年的教学实践证明,没有情感的教育是不成功的教育。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滋养着知识的种子,让它开出绚丽之花,结出丰硕之果。因此,教师要重视情感因素的作用,通过各种渠道加强情感教育,用情感架起通向和谐课堂的桥梁,使学生个性和创造力得以充分发展和张扬。
(阜新市中华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