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认为市面上在卖的小西红柿、小乳瓜、小南瓜等,都是转基因食品,应该尽量少食用。虽然目前没有实验证明这些食品对人体不利,但这些转基因食品和一般的食品不同。比如小西红柿洗了后,放上1个星期都不会腐烂,但普通的西红柿却不然,这说明连微生物或菌类都不吃这些转基因食品,所以我们应该少吃。
这种观点对吗?现在生活中,到底有哪些食品是我们不知道的转基因食品?以上观点存在着几个认识的误区:
误区之一:样子不像常见品种的蔬菜水果就是转基因产品。
以上的观点是错误的。现在市面上新品种的蔬菜水果繁多,有小番茄和小黄瓜,也有大个的青椒和草莓,但这些都不是转基因产品。所谓转基因产品,是用人工方法,把其他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农作物中来。至于在不同品种之间进行杂交,或者用各种条件来促进植物发生变异,都不是转基因。
其实,天然植物本来就是形状多样的。人们通常看到一种大小、一种颜色的产品,只是因为人类普遍种植这种品种而已。比如说,把不同品种的番茄互相杂交,就能育出深红、粉红、黄、绿等不同颜色、不同大小的番茄。这些是很正常的,和转基因完全不挨边。
目前,我国还没有哪一种蔬菜水果是转基因产品。无论颜色、大小如何,绝大多数都是传统育种方法种植而来。也就是说,这些育种方法只是在同个物种不同品种之间转移基因,就像不同民族的人结合后生孩子,或者人受到某种外界刺激发生了变异,归根到底还是人类自己的基因。而转基因产品呢,好比把其他生物的基因转移到人身上,让人身上拥有某种花的基因,或者某种细菌的基因,这显然完全是不同的概念。
误区之二:水果蔬菜不容易坏就是转基因产品。
南瓜或番茄能放一周,这也不是一件稀罕事。蔬菜水果都有自己的保存条件,只要按条件储藏,就能保存很久。比如,苹果可以在冷藏库里存12 个月之久,这和基因没有丝毫关系,只不过是人们想办法让它进入“冬眠”状态,降低它的呼吸作用和衰老进程而已。即便不放在冷库里,很多蔬菜水果都能在阴凉处存一周以上,比如夏天的西瓜在切开之前能放半个月以上,完整的洋葱、胡萝卜,没有过熟的番茄等,在家里放一周也没问题。
的确有“转基因”的番茄不容易成熟,不过它可不是放一周的问题,而是根本不会自己成熟。因为人们想办法关掉了衰老成熟的“开关”。这样,它就一直保持青涩状态,除非外用催熟剂来处理,才能变红色。目前我国市场上销售的生鲜番茄中,还没有这种产品。
误区之三:加工食品中没有转基因产品。
加工产品都是来自农产品原料。原料中的各种污染成分,以及转基因成分,都会进入到加工食品当中去。然而,人们通常都盯着农产品原材料,特别是新鲜蔬果,总是担心它有农药和污染,有转基因成分等。其实,事实正好相反,我国市场上的转基因成分,都是来自于加工产品的,特别是使用美国进口原料的加工产品。
美国是全球最大的转基因食品生产国。它所产的大豆油 90%以上是转基因产品,还有菜花油(基因改良过的菜籽油)、马铃薯、小麦、玉米等,都是大宗转基因产品。同时,美国也是这些农产品的出口大国,只要买它的转基因农产品,就自然地引入了转基因成分。消费者没有看到农产品原料本身,往往就会“眼不见为净”,忽略了其中的转基因成分。
比如说,美食快餐店里制作点心用的油脂,大部分都是转基因大豆油,或者经过氢化处理的转基因大豆油;它们制作汉堡和热狗用的面粉,也很可能是转基因小麦制成的面粉。另外各种美味饼干,很可能也一样含有转基因油脂、转基因面粉、转基因玉米粉等。越是国外产品,这种可能性就越大。 还有市场上销售的调和油和大豆油,往往会含有从美国来的转基因大豆油。由于这种油价格比国产豆油更为低廉,所以已经深入餐馆和市民家庭。只要仔细看看包装上的注明,如果没有声明不含转基因成分,就很可能含有此成分。
误区之四:吃了转基因食品就会引起明显的健康危险。
二十年来的研究证实,转基因食品对人并没有明显毒性,人们不必把它看成洪水猛兽。虽然有食用后对某些人肠道菌群产生影响等负面报道,但没有引起致命性的严重后果。
转基因食品对人类的危害在于它对环境所可能产生的潜在影响,这些影响可能要到几十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充分表现出来,而这种危害一旦出现时,很可能是几乎没什么办法恢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