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面试遇上结巴

2012-12-29 00:00:00马志国
健康博览 2012年4期


   鸿洋是一个很不错的年轻人,可是,毕业差不多一年了,四处应聘总是因面试时口吃而落聘。最近,鸿洋又参加公务员考试到了最后面试一关,鸿洋一家人的心又提到了嗓子眼儿!经过一段时间的心理咨询合作,鸿洋面试终于顺利闯关。鸿鸿洋战胜“口吃”,面试顺利闯关,绝非靠心理咨询师有什么秘诀和神功,而是靠他自己的悟性和自助,与心理咨询师的积极合作。下面,就是鸿洋与我在整个心理咨询中合作的过程。这里写出来,也许对一些年轻的朋友会有所帮助。
  
   第一步:心理调节
   两个月前的一天,25岁的鸿洋来到心理健康中心。埋头弓腰的鸿洋有几分吞吞吐吐:“我,我今年报考了公务员,竞争非常激烈。两轮笔试已经通过,现在,现在到了最后一关,几天后就要面试了……”“这不是好事吗?该为你祝贺啊!”“您没看出来?我口吃。面试要谈话,真要因为口吃砸锅,说不定我这辈子就完了!”说到这里,鸿洋的头埋得更深了。说实话,我虽然感到鸿洋开始的谈话不算流畅,但如果不是他自己说,我还真的没有把他和“口吃”联系起来。就是说,实际上,他的口头表达能力基本正常。听我表达了这个意思,鸿洋说:“您说得有道理。不过,我确实有时候会口吃,而且越是紧张越是口吃。今天和您谈话,刚开始有些紧张,就有点口吃。后来感到您很随和,我自己也感觉说话比较流利了。”“正是这样啊。”我接过话题,“在轻松的交谈中,由于身心放松,就不容易口吃。所以,在临场谈话前,应努力使身心放松,是克服口吃的第一个方法,可以叫做‘临场放松法’。”鸿洋有所体会地说:“现在放松了,跟您谈话我也感觉很好。”“谁都会这样,放松的时候很好,在紧张的时候,就难免有过口吃。”“还真是这样,我爸爸说话着急的时候也口吃。”鸿洋脱口而出。“好!你看,刚才说话你一点也没口吃。”我有意识地渲染气氛。经我一提,他惊喜之余又生出疑惑:“这是怎么回事?” “一点也不奇怪。”我说;“刚才你是急切地想告诉我自己的‘重大发现’,达到了忘我的境界。越是意识到自我的存在,越是想到‘我在说话’,越是在意他人的态度,就越容易口吃。相反,越是忘我,就越不容易口吃。所以,应该主动地创造一种忘我的说话情境,把‘我在说话’‘我说得如何’的意识尽量淡化以至消除。有时候,为了忘我干脆扮演某一角色说话,先单独练习,再到陌生场合,以进入角色的状态与人对话。再逐渐迁移到生活中来。这第二个方法可以叫做‘淡忘自我法’。”“淡忘自我法,有道理。”他默念着,转而又问;“真的谁都难免口吃吗?”我肯定地说:“一点也不用怀疑。许多人都可能在一定情境下或多或少或轻或重地发生口吃,青少年更是如此。这给我们一个什么启示呢?”鸿洋的表达越来越流利:“既然许多人都有过口吃,说明口吃不是什么大不了的问题,不必有太多的顾虑。”“对,有时候说话口吃,往往就是因为顾虑太多。顾虑一消除,讲话自然就流畅起来了。这也是克服口吃的一个重要方法,叫做‘消除顾虑法’。”随后,我们一起总结了上面的三个心理调节的方法。我建议鸿洋回去后想象一下,面试的时候该怎样运用这几个方法。
  
   第二步:语言训练
   第二天,鸿洋如约来到心理咨询室,兴奋地告诉我;“昨天的方法我都进行了想象。临场放松法,我把面试想象成和好哥们侃大山,身心放松;淡化自我法,我把注意力放在谈话内容上,把自己想象成某一个人物在讲话,忘掉自我;消除顾虑法,我干脆来个豁出去,扔掉对口吃的顾虑。您看这样行吗?”“不错,就这样。”我肯定地说,“特别是消除顾虑法更为重要。你知道瓦伦达吗?他是美国一位著名的高空走钢丝演员。他一辈子都走得很成功,但是,在他准备告别舞台生涯的最后一次演出中,却从钢丝上掉下来丢掉了宝贵的生命。你说这是为什么?”鸿洋稍作沉思说:“他太看重最后一次的结果了。”“对。这给我们什么启示呢?”“面试的时候,不管它结果怎样,都豁出去了,否则,越看重结果,就越紧张,就越容易口吃。”“说得非常好。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这是因为,你越看重结果,就越担心自己口吃,这是一种消极的自我心理暗示。我们平时说‘越是怕鬼越是遇到鬼’,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应该彻底扔掉‘面试不成功一辈子就完了’的想法,豁出去了,全当过一把瘾,把面试结果扔到九霄云外,这样彻底丢掉顾虑,换来的是身心轻松,讲起话反而更流畅了。”沟通至此,鸿洋终于在沙发上第一次挺直了身子。转而又问:“万一着急了,特别是开头要口吃了,还有什么方法吗?”“一是舒缓平稳法,一是节奏发音法,一是首字突破法,三个方法综合运用。”我说,“为什么口吃的人在唱歌、朗诵时,几乎不口吃呢?就因为唱歌、朗诵时,有节奏,而且节奏缓慢。所以,应练习用细、慢、轻、柔的语调谈话;同时,还可以悄悄地打拍子。这种慢节奏的练习,特别要用在每句话或每个词的第一个字上,开始说话时,有意识地提醒自己‘慢,轻,再慢,再轻’。这样,气流轻缓,发音器官也就不容易出现阻碍。第一字及第一句的语调平缓了,就突破了第一关,会有利于整个讲话的效果。怎么样,试试看?”随后,我们用一节儿歌当场进行了实际的训练。训练方式如下:村里/有条/大铁牛,不会/吃草/爱喝油。 尾巴/拖着/大梳子,梳得/田里/光溜溜。村里/有条/大铁牛,太阳/落山/还在吼。问它/耕地/累不累,光是/呼隆/不开口。用上面的儿歌练习时,所谓舒缓平稳法,就是把每个字都用舒缓的语气以拖音的方式来发音;所谓节奏发音法,就是凡有“/”的地方都停顿一下;所谓首字突破法,就是把带点的字都如同“耳语”似的,轻轻地说出来。我建议他回去可以随便找一段诗歌,这样的方法练习发音。
  
  
   第三步:辅助措施
   两天后,鸿洋再次来访。我们综合运用上面的方法,进行了一些语言练习。随着我们的练习,鸿洋发音越来越流利。随后我建议,在需要的时候还可以试试下面一些辅助性的发音方法:(1)深深吸气。如果发现自己要口吃时,就停下来有意识地深深地吸一口气,再说话。(2)动作配合。用一些与语言有关的动作来配合说话。比如别人问你考分是多少,这时你就可以一面缓慢地伸出两个指头比成“八”,一面说:“80分”。(3)含糊其辞。我们平常说话不是每个字都发得清清楚楚,很多字是含含糊糊地一带而过。如我们说“中国人”三个字时,仔细听听,只有“中”字还清楚,其他二字都很含糊。尤其是“国”字发音更是一带而过。口吃的人遇上难发音的字,最好的办法就是含糊其辞,一带而过。(4)换字迂回。遇上难发音现象时,可以采取迂回战术。就是在要说的话前面加上一两个无意义的字,或换个同义词代替一下。(5)面带微笑。保持一种微笑从容的风度,也能起积极作用。这样能调整一下心情,也有助于一些方法的运用。(6)动作矫正。比如,有些口吃的人最初因为说话困难,想用足气力说出话来,因而促使颈部的偏斜,多次重复以后,养成习惯,后来说话稍微用力,颈部就要发生偏斜。针对这一现象在进行语言训练时,就应特别注意自己的颈部,不让它偏斜。经过多次的矫正训练,这种伴随动作就会和口吃,同时获得矫正。
   最后,我强调说:“口吃是心病,所以,重要的是运用前面的方法进行心理调节,更重要的是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相信自己口语能力正常,相信自己能够顺利交流。这是战胜口吃的关键。”临别我们约定,趁着面试前这段时间,创造条件主动与人交谈,来一点自我突击训练。
   临近面试的头一天,鸿洋打来电话,告诉我尝试练习效果很好,自己对面试充满信心,让我等候好消息。现在,果然有好消息传来。鸿洋靠自己的领悟能力和自救行动,终于战胜了“口吃”,赢得公务员面试的闯关成功。这是令人欣幸的。这里我想说,许多为担心面试“口吃”而困扰的年轻朋友,都可以享有这样的幸运。口吃,是一种多发生在男性身上的“心病”。说它是心病,是因为口吃极少有由于发音器官的器质性原因,多是由于儿童时期的模仿、紧张、暗示等心理原因,逐渐强化而导致的。青少年的口吃,通常都是境遇性的,是暂时的现象或偶发的现象,并不影响正常的语言表达。所以,不要因为偶尔的口吃,就给自己贴上一个“口吃”的标签。这一点对于“战胜口吃”非常重要。同时,还应及时采取恰当的心理调节措施。一般来说只要及早进行心理调节,都能得到较好的矫正。还有,一些本来并不口吃的年轻人,在面试一类的情境中也会由于紧张而出现交流不畅的情况。这种情况更不要给自己贴“口吃”的标签,应该采取上面的心理调节方法,来帮助自己面试过关。
  
  编辑/赵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