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书单:读出个性 感知品位

2012-12-29 00:00:00芦垚裴力潘强
党员文摘 2012年5期


  或以史为镜把握未来,或励志奋发凝聚力量,或储备知识突出实用,凡有所读皆体现为官者的个性与境界
  
  官员读书热,近年来成为舆论颇为关注的话题。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曾要求干部“必须根据完善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的要求,加强科学知识、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的培训,开展文学、艺术、历史等人文知识的学习,着力提高广大干部的科学素养和文化素养。
  党史热潮
  2011年,历时16年编写的《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面世,这套涵盖了1949年到1978年的官方党史著作,因为涉及诸多重大历史事件而备受关注。加上《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党史一卷、二卷在这一年大约发行207万册。
  除了党史一卷、二卷,其他党史著作简明读本也成为热点读物。根据中共党史出版社的数据,《中国共产党简史》发行量约为50万册,《中国共产党新时期简史》约为20万册。《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学习导读》约为10万册。这些书籍的发行量大约是平时的20倍。这些党史著作,很多都是党政机关和大型企业直接购买的。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成为2011年出版的党史著作中的一匹黑马。这本著作先后数次出现在《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上,当年3月出版,7月出版了增订本,10月出版了英文版。
  推荐党史著作并非应庆祝建党90周年纪念的一时之需。在中宣部理论局、中组部干部教育局向党员干部推荐的四批学习书目中,党史著作始终占据半壁江山,《苦难辉煌》、《解放战争》也都是此类作品。
  地方书单突出“实用”
  地方荐书较中央有些不同。湖南省在推荐书目时明确提到,在中央已推荐书目的基础上,重点推荐关于“实现富民强省所需要的”各方面知识,“反映当代世界发展趋势的”现代市场经济、现代国际关系、现代社会管理和现代信息技术等方面的书籍。这基本反映了当下各地荐书的思路。在这一思路之下,财经类书籍成为最常见的选择。《金融的逻辑》、《货币战争》、《谁在谋杀中国经济》等近年来畅销的财经新作成为各地政府推荐的常备书目。
  湖南省委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推荐了包括《中国输不起的网络战争》和《大设计》等颇为前沿的书籍。前者讲述了当今世界军事交战、政变革命、街头运动、暴力骚乱、国家外交、恐怖袭击、金融震荡背后一幕幕惊心动魄、鲜为人知的网络较量,后者则是被誉为当今最伟大的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的最新著作,书中从量子论的观点出发,介绍了这位科学家的宇宙观和他对诸多宇宙终极问题的解释。
  一些实用性更加明显的书目令人耳目一新,如浙江省测绘局推荐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和《中国群体性突发事件成因及对策》。这些正逐渐成为各地政府执政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问题,各地不仅推荐官员从相关的著作中学习,也通过官员培训课程更新官员们的相关知识储备。
  领导干部个人荐书
  官员荐书大多青睐经典而非一时的畅销书。
  广东省委书记汪洋是这方面的代表。他在赴任广东后主持召开的第一次省委全会上,也不忘通过荐书来实现自己倡导解放思想的意图。会上,他现场朗读了正在读的一本书《1992年邓小平南方之行》:“当时吴南生看到汕头很穷,向省委请缨去办特区,说,如果要杀头,就杀我好啦!”
  2011年,汪洋推荐阅读两本阐述幸福的书:《幸福的方法》、《对我们生活的误测——为什么GDP增长不等于社会进步》。《幸福的方法》一书的作者是哈佛大学的心理学讲师泰勒·本-沙哈尔,终生致力于寻找幸福的个人方法论。荐书之后,一场关于幸福生活和建设幸福广东的讨论蓬勃展开,而追求个人与社会幸福指数则成为加快转型升级之外的执政目标。
  翻看各地官员的荐书,除了汪洋以外,最有名的是海南省委原书记卫留成推荐的《致加西亚的信》。2004年,他把这本书作为春节礼物送给海南省政府的厅局长和县市长。贵阳市委书记李军也曾推荐此书。这本书的主人公罗文早已成为敬业、服从、勤奋的象征。
  在所有官员荐书中最为知名的是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他曾数次推荐亚当·斯密的《道德情操论》,称“它的意义不亚于《国富论》”。该书简介称:相比《国富论》,《道德情操论》给西方世界带来的影响更为深远,对促进人类福利这一更大的社会目的起到了更为基本的作用;而它对处于转型期的我国市场经济的良性运行,对处于这场变革中的每个人更深层次地了解人性和人的情感,最终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伟人传记与官场小说
  “官员看的书大多和工作有关,其中有一部分是伟人的书。”三联书店图书营销中心主任张作珍说。
  张作珍所说的“伟人的书”,除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之外,另有一些历史人物传记,比如《张居正》和《曾国藩》,《红顶商人》也可归为此类。
  尽管有官员将此解读为体会改革经验,但不难想象,这还因为官员希望从中感悟为人为官之道。
  与伟人传记相呼应的是官场小说,其中有一些甚至被称为基层公务员的职业教科书。这一占据诸多畅销书榜单的书种,被普遍认为源自1999年王跃文的《国画》,此后类似的题材持续走红。
  单从“省长”一词衍生的书,就能看出官场小说的火爆,包括《代理省长》、《铁腕省长》、《省长亲信》、《省长的女婿》、《副省长夫人》、《女省长》、《省长秘书》、《副省长女秘书》、《省长的家门》、《乔省长和他的女儿们》……
  作家们连省长的工作、生活都能信手拈来,基层官员自然就更不在话下。如今,官场小说已经写遍了乡长、处长、局长、银行行长、驻京办主任、接待处处长……
  《侯卫东官场笔记》,这套拥有众多受众的官场小说,自2010年6月出版了第一册,到2011年11月已经出版到了第八册,还未见收尾。主人公侯卫东也从乡镇的办事员一路升到副市长。
  2009年10月,《决策》杂志曾联合某门户网站、山东省胶南市委党校做了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在官场小说的阅读群体中,党政机关公务员占30.5%,工商企业工作人员占27.1%,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占20.3%,三者总共占到了阅读总人数的77.9%。在读者的行政级别方面,普通公务员占51.3%,科级占29%,这是两个最大的阅读群体。副处级占7.5%,正处级占4.7%,两者合计为12.2%。总的来看,在公务员群体中,阅读官场小说的人,处级以下占九成。由此可见,官场小说在公务员群体中的影响。
  一位省委书记的荐书单
  2011年8月19日,在江苏省委召开的全省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结束时,省委书记罗志军向现场的官员推荐了三本书:《精神的力量》、《中国震撼》和《创业的国度》。
  《精神的力量》是《人民日报》理论版的“寻根——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精神”系列文章汇编而成的书,其中包括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雷锋精神、改革开放精神。
  《中国震撼》的作者张维为曾担任邓小平的英文翻译。他通过自己走访一百多个国家的所见所闻,丰富了“中国模式”的涵义,提出了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型国家”崛起的命题。
  《创业的国度》被称为“回答了一个价值数亿美元的问题”:究竟是什么让以色列——一个仅有710万人口、笼罩着战争阴影、没有自然资源的国家——产生了如此多的新兴公司,甚至比加拿大、日本、中国、印度、英国等大国都多?
  罗志军的荐书单是一个有趣的组合:《精神的力量》回顾了过去,《中国震撼》解释了现在,《创业的国度》则预示着未来。
  这份精炼的书单组合几乎代表了当下官方荐书的几个方向,不但反映了当下的问题,又提供了药方:对于信仰的缺失,《精神的力量》给出了历史的答案;对于迅速崛起的大国的世界定位,《中国震撼》提供了解释;对于转型发展之路,《创业的国度》提供了借鉴。
  (综合摘编自《瞭望东方周刊》、《中国改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