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袋

2012-12-29 00:00:00俞天颖
党员文摘 2012年5期


  林书豪,一个亚裔美国人,红遍太平洋两岸。他是继姚明之后,第二个在美国篮坛绽放异彩的华裔球员。
  在球市低迷的美国,林书豪激起的经济效益异常可观。因为有他,算不上热门强队的尼克斯队的比赛票价上涨了27%,每场比赛平均票价超过100美元,是本赛季NBA诸雄中唯一突破平均票价百元大关的球队。因为有他,尼克斯旗下股票猛升6.2%,市值攀升到发行以来最高点;在球队纪念品商店,林书豪的17号战袍真品球衣供不应求。
  在崇尚英雄的美国,林书豪的故事已经变成最新版的《奋斗》和现实版的美国梦。更让人们津津乐道的是,他曾两次被NBA其他球队扫地出门,落魄时曾借队友家的客厅沙发栖身;在掀起这场林氏风暴之前,他不过是尼克斯队的板凳球员,手中只握有一张无保障合同,随时可能卷铺盖走人。但坚持不懈的努力让他一鸣惊人,最近还被破格召入全明星阵容。
  然而,“热闹”不只属于林书豪。2月9日,美国海军陆战队军士长本杰明被军事法庭宣判无罪,他被送上法庭的原因与华裔陆战队员廖梓源的死密不可分。去年4月3日,廖梓源在阿富汗执勤时饮弹自杀。有报道披露说,为惩罚廖梓源在站岗时打盹,本杰明和战友曾往廖梓源的嘴里灌黄沙。因此,廖梓源的死亡与层出不穷的军中私刑有直接关系,而许多私刑往往针对的正是军中的少数族群——亚裔(亚裔只占美国总人口4%,在陆军中比例更低到1%)。廖梓源事件发生半年后,另一名华裔陆战队员陈宇晖也在阿富汗自杀身亡,这一次记者的报道更为充分。人们看到,身为少数族群中的华裔,陈宇晖极为孤独,他被侮辱性地称作“中国佬”或者“龙小姐”,常常为一点小事被罚在碎石子上跪爬,还被投掷石块击打。
  林书豪的成功,使人暂时忘了廖梓源和陈宇晖的不幸,而只看到美国梦的华丽与甜美。其实,即使如林书豪这样的经历(哈佛大学毕业,二代美籍华人),也受过种族主义的白眼和偏见。在一次采访中,他直言不讳地告诉记者:“一个在美国打篮球的亚裔,很难获得应有的尊敬。上大学时,我不止一次地听别人咆哮说‘滚回中国去,小子!睁大你的眼,别去球场上找死’。”
  1979年,由于日本汽车公司的冲击,美国底特律汽车制造业陷入低谷,大量工人失业,他们把账算在亚裔身上。1982年,华裔工程师陈果仁在底特律被两名从事汽车产业的白人恶意殴打致死,虽然杀人者对罪行供认不讳,但是法官量刑过轻,引起亚裔的抗议。陈果仁事件激起的后续效应,被评价为全美亚裔人士泛民族运动的开端。然而30年过去,美国社会的亚洲元素,仍然具有很多“使用性”特征。这就是说,它在某个特定场合,可以顺着使用者的意图在“钱袋子”与“沙袋子”之间随意转换。
  今年1月底、2月初,一则竞选广告悄悄出现在密歇根州地方电视台上,一个亚洲妇女骑着自行车穿过稻田,带着明显中式英语的腔调兴奋地说:“美国人的钱越来越不值钱,我们很高兴,我们抢了美国人的饭碗。”这则广告出自共和党人、2012年参议院议员竞选人彼得·霍克斯塔的授意,用于打击他的民主党竞争对手的“亲华政治倾向”。一个熟悉当地政治规则的亚裔美籍评论员看过广告后指出,每逢美国选举年,利用恶意包装后的“亚洲元素”或者“中国元素”打击竞选对手的行为,“实在屡见不鲜”。
  如果说陈果仁和廖梓源是种族主义者用于泄愤的“沙袋子”,林书豪无疑就是NBA经营者必须紧紧捏在手中的“钱袋子”。一些评论预测,他的出现将迅速填补姚明退役后留下的空白,继续为NBA的亚洲市场贡献力量(中国是NBA除北美市场外最大的海外市场)。
  2月初,在谴责的声浪中,密歇根州那家电视台被迫道歉,撤下了那则带有煽动种族仇恨暗示的广告。人们还看到,尽管本杰明军士长从军事法庭成功脱身,但仍有多名被牵涉进廖梓源一案的陆战队员受到监禁或者降级惩罚。
  30年过去,在亚洲元素的老话题上,美国看来还是有了一些进步。
  (摘自《世界知识》2012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