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军历史上的三次“空城计”

2012-12-29 00:00:00马宏骄
党员文摘 2012年5期


  毛泽东的“空城计”
  随着我军在华北战场上节节取胜,1948年10月,党中央迁至离石家庄不远的西柏坡。蒋介石得知此情,亲临北平与华北“剿总”司令傅作义密谋,决定集中五个师的兵力,偷袭已被我军解放的石家庄和西柏坡,以期消灭我中央机关。
  当时我军四大主力都远离中央:彭、贺大军与胡宗南激战于西北,林、罗大军正与蒋军决战于辽沈,刘、邓、陈、粟大军陈兵淮海地区,他们当中离西柏坡最近的也有千里之遥。石家庄实际上是一座空城,情况万分危急。面对此情,毛泽东镇定自若,亲自导演了一场“空城计”。
  1948年10月26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发表一条新闻,虽然仅有470字,但内容十分丰富。新闻准确地指出敌军来犯的兵力番号、指挥官的姓名、动用的武器装备以及行动路线和企图,并明确地警告敌人,我已集中大军,动员民兵,严阵以待,并奉告蒋军:我军“这次务必全体动员,充分准备,避其破坏,诱敌深入,聚而歼之,不使敢于冒险的匪徒有一兵一卒跑回其老巢”。此新闻每天还数次广播。
  傅作义看到这则新闻后大吃一惊。他见自己的企图完全暴露,行动计划也被对方掌握得一清二楚,若继续进犯,无异于自投罗网。此时,他又想起同年5月与阎锡山合击石家庄被解放军歼灭一个师的惨痛教训,不由倒吸了一口冷气,急忙于10月31日命令偷袭之军撤回保定。
  彭德怀的“空城计”
  1949年6月中旬,我军已占领古城西安。为挽回败局,胡宗南纠集军阀马继援、马鸿逵部,约30个师20余万人,由西而东向西安地区疯狂反扑。当时我军据守西安地区的只有第1、第2兵团,第18、第19兵团还在途中。
  鉴于敌情严重,有人建议彭总撤离西安,但是彭总不为所动。他一面派人在西安满城为第18、第19兵团布置营房,并且让演出队排练欢迎节目,军乐队练奏欢迎曲,做出大部队即将到达西安的样子;一面紧急召见新华社随军记者,饶有风趣地大谈“空城计”。末了还以嘲笑的口吻说道:“马继援那个花花公子,我们欢迎他进西安。西安的羊羔、美酒、漂亮姑娘多的是!”
  胡宗南得知消息,以为我军大批人马即将赶到,立刻下令后退80里。西安之围遂解。
  贺龙的“空城计”
  1929年夏,贺龙率领工农红军第四军第二次攻下桑植县城,建立了苏维埃政权。蒋介石派兵对红四军形成一个大包围圈,形势相当严竣。7月中旬,敌军在团长向子云的率领下进攻桑植,妄图同红军主力较量。贺龙针对向子云刚愎骄横的弱点,两次激将,诱其孤军深入,并精心设下了“空城计”,专等敌人上钩。
  7月14日晚间,红四军提前撤离桑植县城,主力埋伏在城北一带。临走时还烧了城门,拆了一部分城墙,装出匆忙逃走的样子。向子云不知底细,误以为贺龙不敢交锋。15日,向子云率领部队趾高气扬地进入了一面临水、三面环山的桑植城,并立即向上司报捷。
  当时,向子云的人马一部分已经进了城,一部分还在路上,队伍拖得很长。正在敌首尾不便相顾时,贺龙抓住机会下达了冲锋的命令。霎时,城外各山头红旗飞卷,杀声震天,我军从城北攻入,有如神兵天降。敌军被我军的奇袭吓破了胆,混乱不堪,东藏西躲,不到一个下午就被歼灭了一大半。
  (吕丽妮荐自《旧闻新知》2011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