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24日,云阳县平安镇机关大楼。
手捏一封挂号信和三万元汇款单,组织委员杨冲急匆匆地朝镇党委书记吴显文办公室走去。
“吴书记,您一定要看看这封信。”一进吴显文办公室,杨冲便迫不及待地说。
吴显文接过信读了起来:“欣逢中国共产党诞辰90周年,特交来党费三万元,以表微薄之意……”
落款人是“毕大川”——民安村党支部原书记。
读罢来信,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形象,浮现在吴显文眼前。
毕大川,现年67岁,1983年11月入党,1988年起担任民安村村主任,1999年当选村支书。2003年,毕大川从村支书岗位上退下来后,在深圳办厂的儿女们把他接到深圳,想让老人安享晚年,可他依然牵挂着民安村的老百姓,牵挂着家乡。
“大方‘村官’”
1996年夏的一天,民安村与牌坊村间的一段斜坡上。
“一、二、三……”八个村民抬着一头大肥猪,喘着粗气,满头大汗地沿着坑坑洼洼的山路下山。
走在最前面的乡亲,由于负重较大,双腿抖得厉害,忽然一个趔趄……
“小心!”迎面而来的村主任毕大川连忙冲上前,一把扶住快跌倒的乡亲。
“差点就连人带猪滚下山去……”八个村民心有余悸。
同样心有余悸的毕大川暗暗发誓:“一头肥猪必须八个人抬下山的事,绝不能再延续下去了!”
第二天,毕大川召集村民开会,提起他的修路计划。
“修路可以啊,钱呢?”村民一针见血地追问。
“向农村信用社借。”毕大川回答。
“你脑壳‘短路’了吧?”村民们毫不客气地反驳,“我们不干!”
…………
说干便干。毕大川拿出笔和纸算了一下,修路至少需要6.4万元,但村里却没有资金。毕大川决定自己向当时的农村信用社贷款。
“毕大川,你疯了啊?”妻子知道毕大川的计划后,死活不同意,“我们要几辈子才还得起这个账!”
见劝不动丈夫,妻子以死相逼,又将在外打工的儿女叫回家做父亲的工作。对于偏远山区的农民来说,6.4万元,在当时可不是一个小数字啊!
然而,毕大川硬是把钱借到手了。
那年夏天,为了修路,毕大川吃住在工地上。日复一日,公路在毕大川的脚下延伸。
当公路修到六公里段时,一位80岁的老人,拄着拐杖踉跄地来到毕大川跟前,激动地说:“你改变了这片穷山恶水啊!”
毕大川摸摸头,脸一红,一下子不知道说什么好。当年秋天,公路通车,全长6.8公里,村民们欢喜至极。毕大川也因此被媒体誉为“当代愚公”。
可是,有谁知道毕大川因此欠下的债,连本带息达10.8万元,直到2001年才还清。
自掏腰包服务村民的事情,可不止这一件。在担任村支书期间,毕大川拿出五万元,帮助村里完成农网改造,解决了全村农民用电难问题;筹资18万元,兴建一所村级小学,解决了农村孩子的上学难问题……
“吝啬父亲”
在儿女的心目中,毕大川很吝啬。
2003年,60岁的毕大川离开村支书岗位。在深圳办厂的儿女们把毕大川夫妻接了过去,想让老人安享晚年。可劳累了大半辈子的毕大川闲不住,主动提出给厂食堂买菜,当起了不要工资的“打工仔”。
到了大都市,毕大川还是穿着旧衣服,鞋帮都已经破裂了。
看不下去的二女儿毕群英,便领着毕大川到商场买鞋子。
“找个鞋匠补一下,还是可以穿的。”毕大川硬是跑出商场。
拗不过倔强的父亲,买鞋只好作罢。
第二天,毕大川穿了一双半新半旧的皮鞋,出现在儿女面前。
“老汉,你哪来的这双鞋?”毕群英问。
“厂里工人丢的,这么新就丢了,多可惜啊!”毕大川回答。
“你……”毕群英顿时无语。
一次,毕大川买菜回来,看见工人倒垃圾,里面有几个矿泉水瓶,觉得可惜就捡了出来。这一幕恰好被厂办的人看见,赶忙上前劝说:“毕叔,一个矿泉水瓶就几分钱,别去捡,员工看到了影响不好。”“怎么不好,几分钱就不是钱啦?”毕大川反驳道。别人的劝阻反而激起了他的犟脾气,从此,他就把垃圾中的纸盒、报纸、塑料瓶等捡起来,运到废品收购站去卖。
卖废品的钱,他要么接济亲朋好友,要么资助困难村民,即使不回老家,也通过邮局寄回去。曾收到老支书“过年钱”的困难老党员张吉华说:“毕支书与我非亲非故,还寄钱让我办年货,真的很感谢他。”
从2008年开始,毕大川将卖废品的钱攒起来,加上平日里儿女们孝敬的零花钱,到今年上半年,他的户头上已有三万元。这位连手机都舍不得用、在别人眼中十分吝啬的老人,却作出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决定:把三万元作为特殊党费全部上交,为党的90华诞贺寿。
2011年4月的一天,毕大川来到邮政营业大厅,填好汇款单,收款人是“云阳县平安镇党委”。
“终生书记”
忙碌的一天结束了,一家人终于团聚在一起吃晚饭。
“丫头,你厂里还差人不?”毕大川问小女儿。
“嗯,需要,怎么了?”
“你张伯伯家的娃儿,高中毕业了,想出来找个事情做……”
“好嘛,让他来嘛……”儿女们已经习惯了毕大川给乡亲介绍工作的事情了,至今民安村已有100余名村民到毕大川儿女的厂里上班。
又是一天早晨,毕大川刚走进厂大门。
“毕书记早!”一个从民安村出来的工人给毕大川亲热地打了个招呼。
“你好……”毕大川微笑地回应,眼睛眯成了一条缝。
尽管离开村支书岗位多年,但民安村村民还是习惯叫他“毕书记”。
在村民心里,毕大川是他们的“终生书记”,在镇党委书记吴显文眼里,毕大川同样是一名非常优秀的老党员。
收到特殊的汇款单后,吴显文通过电话联系上毕大川。谈起特殊党费的事情,这名老党员朴实地说:“我是一个有着28年党龄的老党员,党培养我多年,我应该感谢党。特别是自己的孩子能够从一个农家娃成长为企业家,更是受益于党的改革开放好政策。现在我不能直接为村民服务了,就以这种方式尽一个党员的责任吧。”
这笔特殊党费,让吴显文和镇党委班子成员感动不已。吴显文说:“不论在位,还是离任,毕支书都心系群众,不忘党恩。从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共产党员永恒的党性。”为了表彰毕大川多年以来的贡献,经过民安村党支部、平安镇党委、云阳县委的层层推荐,2011年“七一”前夕,毕大川被重庆市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