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中:专职谈判员“撮合”劳资协商等

2012-12-29 00:00:00
当代党员 2012年1期


  渝中:专职谈判员“撮合”劳资协商
  渝中区组建了一支320人的专职、兼职指导员队伍,帮助辖区内530家企业建立起工资集体协商机制,并完成首轮协商。这支队伍中,有应届毕业的大学生、退休人员等,一些街道、社区的工会主席和副主席也加入到集体协商指导员的队伍中来。目前渝中区每个街道都确保配备一名专职指导员,形成了区域全覆盖的工作指导网络。截至2011年8月底,渝中区已签订工资集体协商集体合同559份,覆盖单位2181家,签订工资集体协商专项合同288份,覆盖单位1987家,分别完成年内任务目标数的279.7%和291.4%。
  
  南岸:组建“帮富团”先富带后富
  由区领导兼任“帮富团”团长,区级相关部门、170个区内企业参与,对口帮扶40个发展滞后的村(社区)和困难群众,每年帮助解决发展资金100万元以上。财政出资并发动社会捐款,每年筹集1000万元帮扶基金,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就业帮扶、政策帮扶、捐赠帮扶等各种措施,使全区城乡居民每人每月现金收入不少于300元。通过对困难群众实行特殊帮扶,推动城乡居民家庭普遍拥有“彩电、冰箱、空调、洗衣机、热水器、手机、电脑”等“七大件”。
  
  沙坪坝:社区股份制改造增值集体资产
  2011年年初,沙坪坝区覃家岗街道在所属的五个村全面进行集体资产社区股份制改造。街道党工委和办事处依据国家政策法规,成立了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指导小组。
  在指导小组的指导下,原经济合作社社员大会民主选举产生股东代表,然后召开村民股改代表大会,表决通过改制方案、资产清理、人口清理等办法,表决通过资产清理、人口清理工作小组人员组成等。以清产核资确认的经营性净资产为股本金,依据人口清理数据,按其成员对集体资产的贡献大小,折股量化给股民,明确其占有分配集体资产及其收益的份额,填发股权证。
  通过社区股份制改革,实现了集体资产增值。最早实行社区股份制的刘家坟社,到2010年底,集体资产从126万元增值到4000多万元,仅账上的现金就有2000多万元,每股分红达到1.1元,有效地调节了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
  
  合川:建新型慈善机制助爱心资源重组
  2011年,合川区通过建立新型慈善工作机制,推动全区慈善事业发展,助推社会财富以爱心捐赠形式再次分配。
  建立慈善救助评审机制。首先对申请慈善救助人员进行入户调查,核实申请者困难情况,从中初选出受助对象。随后,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慈善家、相关镇街干部、群众以及爱心志愿者等参加评审会,确定救助对象和救助额度。
  建立捐助信息反馈机制。每到岁末,凡当年向区慈善会捐赠款物的单位或个人,都将收到一份捐赠款物使用详情明细表,详细显示了捐赠者所捐赠款物的受益对象和使用情况。
  建立捐助信息披露机制。利用当地媒体定期和不定期地披露慈善捐赠款物的接收和使用情况,并及时上网公示。
  新型慈善机制建立以来,合川慈善事业效率明显提高。从2010年到2011年3月底,全区就有1.8万余名困难群众得到及时救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