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蒂尼埃:一生都在豪赌

2012-12-29 00:00:00林东林
出版广角 2012年8期


  对于法国出版家马蒂尼埃来说,“赌”这个字,实在可以算得上他的传奇出版生涯,甚至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决胜法宝。
  俗话说,不想做裁缝的厨子不是好司机,不想赌博的读者不是好出版人。这话说得也许极端,但是却不无道理。尤其是对于法国出版家马蒂尼埃来说,“赌”这个字,实在可以算得上他的传奇出版生涯,甚至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决胜法宝。
  像所有出版家一样,爱阅读也是马蒂尼埃进入出版的门道。“我11岁时,我的老师扇我一个耳光,把我打进了医院,虽然前后共动了14次手术,但我的一边耳朵还是被打聋了。我躺在医院的床上,为了消磨时光,就开始养成阅读的习惯。”青少年时期,马蒂尼埃一直很叛逆,学习成绩也糟糕到极点。24岁时,什么都搞不了的马蒂尼埃,最后想搞出版,于是伪造了几张学历,进入了阿歇特出版社。
  在阿歇特出版社的四年时间里,他先是熟悉了图书发行的各个环节,被任命为销售主任,不久之后转到文学部,再到歇纳出版社和纳堂出版社。他在这些地方工作的目的只有一个:熟悉编辑出版流程,然后创建自己的出版社。“我是个真正的独立者。我在阿歇特听别人发号施令,忍气吞声做了很长时间。现在我可以冒风险出版自己觉得好的书。”可以冒险豪赌了的马蒂尼埃,在1992年以年近半百之龄创建了马蒂尼埃出版社,当时他手下只有5名员工,在法兰克福书展时也只有一个小小的不起眼的摊位。
  2001年,一个朋友航拍的画册《从天空看地球》,马蒂尼埃就大大赌了一把,而且赌赢了,不但成为当年最佳艺术图书,还卖出了10万册,大赚250万法郎。对于很多出版人来说,画册是鸡肋,而在马蒂尼埃那里却被当成鸡大腿。虽然出版画册是一种高风险,但马蒂尼埃却出了很多,因为他敢于下赌注。敢于下赌注的原因是他懂得广大读者喜欢读什么样的书,而且除此之外,他与作者们的关系都非常要好,总会亲自说服他们不要签太高的版税,因为薄利多销,发行量一旦上去,版税就收得回来。事实也是如此,马蒂尼埃出版的书在全世界发行,利润非常之丰厚。
  马蒂尼埃成功之处何在?就像他一位合作伙伴所言,“既精明又有胆气”。
  先是一枝独秀,再是遍地开花,马蒂尼埃还不断开疆拓土。1995年,他先是买下一个图书发行公司,1996年他又吞并了美国最大的美术图书出版社亚伯拉罕,虽然亚伯拉罕的规模有马蒂尼埃出版社的两倍那么大,但马蒂尼埃却能上演“蛇吞象”的大戏。2004年,马蒂尼埃出版集团跃居法国图书市场第8位,在那克达斯和香奈尔等大公司的资金支持下,又收购了当时排名第5的法国文学出版重镇瑟伊出版社。这是马蒂尼埃朝文学出版迈出的一大步,也是他弯弓待射已久之举。历史悠久的瑟伊出版社地处巴黎雅各布大街,家族式管理弊病缠身,与其弊病百端地自生自灭,我觉得马蒂尼埃的入主,瑟伊更是枯木逢春!
  就这样,这个半聋的法国传奇出版人马蒂尼埃,依靠几张伪造的学历证书误撞进出版界,在各个岗位辗转奔波半生,终于在45岁之际创办了只有5名员工的马蒂尼埃出版社。由于马蒂尼埃出身于阿歇特,遂被当成了阿歇特的竞争对手之一,所以他每次经过自己的摊位时,都会大呼小叫:“像我这个样子,10年后就会被淘汰”。当年在摊位前自造危局的马蒂尼埃,也许早就梦想到了今天:收购了瑟伊,作为法国头号独立出版社,位列阿歇特和新埃迪蒂之后,成为法国第三大出版集团。
  目前,在不断的收购之后,马蒂尼埃集团拥有15家左右的出版社,其1/3的收入来源海外业务,1/3来自法国本土的出版业务,还有1/3来自其发行和分销公司,拥有100多家出版社的分销业务,同时在美国、英国、德国也有出版社。
  虽然家大业大,但马蒂尼埃吞并瑟伊出版社的资金,来自其股东香奈尔的后台老板维特海默兄弟,因此还是被质疑。尽管法国工商集团掌控出版社不乏其例,然而由于担心瑟伊出版社的人文传统被过于商业的经营理念破坏,很多著名作者和编辑纷纷另觅东家。这一因素直接导致2008年马蒂尼埃集团在法国图书市场由第3位下滑到第5位。
  在并购瑟伊出版社之时,马蒂尼埃也许就想到这是一场豪赌,虽然可能会产生一时的风雨飘摇,因钱害义,但是百年老店必须除病再生,其意义应该丝毫不亚于他伪造文凭进入阿歇特,也不亚于他冒险做的每一本书,未来之路他还在赌,我们且行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