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忠明简介
1953年11月出生,经济学博士,浙江东阳市人。杭州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分配到北京国家机关工作。现任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副秘书长、中国民(私)营经济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兼任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哈工大、对外经贸大学、上海外贸学院WTO研究学院、中央团校、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海南大学、西北大学和湖南吉首大学教授,曾在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国务院国资委任职,先后担任国家经贸委办公厅副主任、培训司司长、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主任。期间,赴联邦德国留学,研修竞争政策。著有《试析国有经济布局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三个层面》、《论文明社会的两大尺度》,《发问——经济与企业管理随笔集》、《经营人生》、《大潮初动》、《难得真言》、《另眼相看》以及《中小企业创业》、《新时期中国企业管理培训史论》、《人的暴利——新经济、知识经济与人力资本的另类思考》、《新培训观》、《WTO规则实务培训读本》等。
王忠明,记者与他接触中,感觉他知识渊博,说话干净利落,一语中的。交谈中几乎没有废话,甚至没有多余的词。在5月的一个下午,《经济》记者来到中华全国工商联合会,在王忠明的办公室里,记者见到了刚刚从会场出来的王忠明,他显得有些疲惫。在记者的对面坐下,他开门见山地说,“这个会从上午一直开到现在,还没结束呢,我等一会儿会议快结束时还得回去,咱们先聊聊。”
创办中外名家系列讲座
2001年9月,时任国家经贸委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的王忠明创办了“中外名家系列讲座”。他在创办这个讲座时,就提出基本要求:凡受邀来此演讲的名家,即使在五年、十年乃至更长的时间以后,当人们重看这些讲座时,也依然会觉得仍有意义。“这实际上是一个很高的要求。” “中外名家系列讲座”定位为以经济学为主,涉及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主要听众群体为大中型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主讲嘉宾均为国内外知名专家、成功企业家(特别是世界500强等跨国公司总裁及高级管理人员)、权威机构的负责人等。经过前几期的试办以后,“中外名家系列讲座”在政界和商界中有了较大的影响,来听讲座的人越来越多,受邀来的中外知名专家学者讲课的积极性也逐步提高。
王忠明大学毕业后,在原国家经贸委先后担任过秘书、办公厅副主任、培训司司长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这期间,他赴联邦德国留学,比较系统地研究了西方市场经济体制。这些经历,促使王忠明认识到中外名家系列讲座的重要性,要把国内外新的经济思想和管理经验传授给中国的各界精英。
此后,该讲座由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与中证万融投资服务有限公司共同主办。后来,又有中国民(私)营经济研究会、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相继加盟。自2001年9月推出以来,先后邀请了近40位中外名家就当今世界和中国经济及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进行了专题演讲,听众群体在不断扩大,社会影响越来越广。
王忠明认为,培养一个立志高远的项目,必然同时“培育”培育者本身。他们期望“在精细化的尺度下,永远有质量与效益(效率)的扩张空间,除非你甘于平庸。”“尽管名家总是凤毛麟角,但人类社会在进步,名家就会层出不穷。我们不担心名家的资源会耗尽,我们只期望靠自身的创造,能让更多的名家走上讲坛。”
虽然王忠明在单位担负的工作非常繁重,但是,他却十分愿意让“中外名家系列讲座”占用自己的时间。因为“这是值得培育的项目,也是自己所钟情的有价值的事情”。对这个项目他会一直做下去,“对于独创性事务的最好奖赏,就是做完它,就是经年累月地一如既往地做下去。”
王忠明表示,“中外名家系列讲座”已逾二百期,现在不仅在京城影响力广泛,还以“加盟”的方式,在全国部分城市及大型企业开办了分场。为了适应新的需要,他已决定调整转型,在原有基础上推出“中外名家讲习堂”,以更加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形式传播名家思想。
王忠明认为:在当今这个年代最缺的是思想。“中外名家讲习堂”将为更多的人提供一个与名家交流的思想平台。在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每个关键时期,都会有各行各业精英的思想火花,让这些思想火花释放光芒,正是“中外名家讲习堂”的使命。
什么是好企业
王忠明作为中国民营经济的研究专家,对“企业社会责任”有着比较鲜明的见解,他认为“所有的企业都要提供就业岗位、依法纳税,好一点的还要创建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具有外溢性,更高层次的还传递了人类生生不息的精神。事实上,只要是企业,都在承担社会责任。我们现在之所以如此强调社会责任,是因为我们需要唤起更大的自觉,需要人们有更加全面的认识。我们的社会对于财富没有深刻的感觉,对社会责任的理解也有许多偏狭之处。例如说把社会责任等同于慈善捐赠,假如不搞慈善捐赠,似乎就意味着不承担社会责任。我认为应该对此要有更加全面的认识。”
在转型这个词频繁出现在中国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时,企业到底怎么转型?什么才是好企业?王忠明说:“当今做企业的很多,但是在企业当中令人生畏的企业也不少。好的企业,我把它概括为令人敬而不是令人畏,给人暖而不是给人寒,招人喜而不是招人弃,这样的企业才是好企业。”
王忠明指出,好企业的基本特征概括两条:一条是要有创新的供给。“我们的所有企业都有供给,供给物质产品,供给服务。但相当一部分企业没有创新的能力,也就是跟进和模仿,就是一般化的大路货的供给,好企业的要求就必须要有创新,在有形的物质产品和服务当中应该有更多创新气质,要给社会更多的创新激励。”第二条是仁厚的供给,仁善、仁和,所有的好企业一定不是独断的一定不是独享的,而是跟利益相关者共享的。“赚一分钱不嫌少,赚几个亿不嫌多,该炒房就炒,该炒什么炒什么,不让炒就不炒,转个身又去干别的,这就是仁和。为社会做更多积善的事情,所有的好企业一定是仁厚的、宽厚的。”
“民营企业当中我们一定能够看到激情四溢的企业家精神,但是我们千万不要忘记,在当下的中国,假冒伪劣、坑蒙拐骗以及一系列肮脏的事情也更多的出现在民营企业中。现在我们不缺吃不缺穿,但也千万不要忘记我们今天也不缺毒牛奶和地沟油。所以我觉得要鼓励更多的企业做令人敬而不畏的好企业,企业自身要不断的提高修行,修为,要仁厚。”
民企发展政策需创新
我国的中小企业绝大部分是民营企业。2011年上半年,全国工商联四个调研组奔赴17个省区市的51个市区县进行实地调研认为,中小企业发展正处于“着力培育发展与加快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结构调整、节能减排以及宏观调控中的货币政策趋紧等刚性约束使许多中小企业面临严峻挑战,其中小型微型企业特别是传统制造业中的小型微型企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生产经营成本剧增等突出问题。“我们的调研组提出,要把扶持小型微型企业作为重中之重,重点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的小型微型企业,着力突破传统制造业小型微型企业融资瓶颈制约等问题,努力营造有利于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市场环境、政策环境、法治环境和社会环境。 ”
这次调研形成的《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状况调查》的报告报送国务院后,先后得到温家宝、贾庆林、李克强、张德江、王岐山、何勇、杜青林等7位党和国家领导同志的批示。工信部、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国家税务总局等部门随后分别召开座谈会对报告中提到的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进行专题研究。“报告中所提出的一些意见和建议,已被政府相关部门吸收到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举措之中。”
王忠明认为,我国已成为比较成熟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经济总量更是跃居世界第二,“发展型政府”的定位有助于民营企业的发展,从服务民营企业发展的角度可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政策设计和创新:一是建立包含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指标在内的政府绩效和干部政绩考核体系,将行政官员的升迁任免与民营经济的发展情况挂钩;二是创新中小企业管理模式,建立政府、行业协会(商会)和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元化管理;三是精简政府部门、规范审批程序、清理收费项目,打造“阳光政府”;四是创新服务内容,为中小企业牵线搭桥。
“一旦政府实现服务型的转变,政府与企业、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也就相应得到梳理和规范,中小企业的权益也就自然能够保障,发展环境也就自然得到改善。”
推进政策设计和创新,突破“玻璃门”,真正拓宽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和发展领域。王忠明说:“一是坚决实施国有企业的战略性调整、改组和退出,中央和地方省市县的国资部门要制定进度表。二是严格执行《反垄断法》,不仅最高法要完善配套的司法解释,全国人大要定期进行司法监督和检查,而且要改革现行的执法体制。 ”
“民间投资36条”颁发实施以来,一些行业垄断逐渐被打破,经济发展的活力进一步得到释放。“但是,目前民营企业仍然在能源、金融、电信、军工、铁路、市政等领域遇到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等问题,严重影响和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必须加强研究,提出对策建议。特别要研究如何从打破制约民间投资的制度性障碍、推动国有资本从一般竞争性领域适当退出、完善对中小企业的支持政策等方面入手,寻找打破垄断、建立公平竞争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不断拓展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市场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