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各种教学模式层出不穷,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各方面的语文素质。同时,作业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需要我们去关注,而不能只是机械式的操作。那么,如何提高作业的有效性,体现以人为本呢?
一、丰富多彩——趣味性
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有了学习的兴趣,作业将不再是一种精神负担,而是乐趣。丰富多彩的作业,会提高学生完成的积极性。但这样的作业,还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发展阶段和知识基础,设置符合学生年龄特性并有提升空间的作业。这些作业不应是机械地重复操作,而应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锻炼。学生一旦有了作业的兴趣,就会激发起爱语文的积极情感,从而形成语文学习的良性循环。丰富多彩的作业可以从以下方面重手。
(一)生活化
“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生活化作业让语文回归原生态,让语文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让学生感到亲切,从而就有了浓厚的兴趣。
“逛街学语文”是我安排的一次特别的家庭作业,我叫学生去逛街,然后记下商店名、广告语……
第二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内容真是丰富而精彩。如热水器广告语:随心所“浴”;太平洋保险公司广告语:平时注入一滴水,难时拥有太平洋;商厦广告语:进门是上帝,出门是朋友;房地产广告语:古有孟母三迁,今有名校为邻。
这就是生活,这就是语文。
(二)情境化
我们的课文都是经过挑选的经典作品,文本往往蕴涵着丰富的情感,这也正是语文的情感陶冶层面的体现。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以往的生活体验,设置虚拟的情境,透过语言文字让学生徜徉于课文意境中,陶冶情操,从而使学生的情感与文本产生共鸣,让学生在喷射的情感下,流泻下一时的感受。这样的情境化作业,学生的参与心态很积极,所以完成的效果也会很好。
如在教学《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一课时,诗歌的语意是浅显易懂的,学生凭借已有的知识经验,就能正确地理解句子。但这种理解往往仅停留于字面,属浅表性的,要想让学生深层的体会文本蕴涵的情感,必须创设情境让学生更深入地体验与感受。所以,虞大明老师在充分朗读后,播放了一个视频《TELL ME WHY》,并随着视频出示:痛苦、饥饿、战争等词语,跟随着Declan Galbraith的歌声,看着画面,孩子们眼睛都湿润了。此时,学生的情感达到了高潮,于是虞老师说:“你能用诗一样的语言写下来吗?”并给了提示:
我们希望,我们祈盼 !
于是,学生内心的感受化作笔尖的文字,流泻而出。他们此时的语言表达就是情感的喷发和对自己人生价值观的认识。
在情感共鸣的情境下,学生的笔尖就像涌动的清泉,无声地给作业带来了活力和感染力。
二、因材施教——层次性
古代教育家孔子提出,育人要“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即主张“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有效作业的设计也必须遵循此原则,从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个体的个性差异和能力差异,按照学生实际、教材知识能力的要求和不同发展目标,对不同的教学对象实施不同的教学评价标准,以便及时促使各个层次的学生掌握知识,得到能力的培养、思想的教育,让每个学生都获得不同层面的成功体验。
1.作业量的分层
作业量的分层是指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体情况和发展要求的不同进行增减。对于学习能力强、智力发展好、知识掌握较快的学生可减少作业量;对于学习态度不够认真、知识掌握不够牢固的学生,应适当增加作业量。这样,可以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获得自由发展的时间,引导他们去获取课外的知识和信息,而能力暂时落后的学生也能巩固课内的知识,提高基本的学习能力,从而促进其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2.作业难度的分层
作业难度对于不同学生的选择很重要,面对知识、能力水平不相同的学生,我们不能“一刀切”,给学生布置同样的作业。对于知识水平较高的学生,我们应当给他们布置些具有思考价值的作业,学生才会对其产生兴趣;对于知识水平较差的学生,我们首先要让他们做好本分的作业,让他们在基础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所以,在学习新课文后,当天我都会布置以下几个作业供学生选择其中两样完成。
1.抄写你还没有掌握的生字、词语。
2. 读背重要的段落。
3. 写写对课文的感受或者评价一下课文写得好的地方。
4.回家向父母讲讲这篇课文,并记录下父母发表的意见。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来自选作业,从而提高了自学能力。
总之,有效作业不是简单的机械重复操作,也不是“一视同仁”,对于能力、智力、知识水平不同的学生群体来讲,我们应该特别关注他们的差异性。在一个班里,我们不能只关注优等生完成作业的质量,同样要为那些不起眼的暂时落后的学生铺好上进的道路。作业作为一种检测学生学习情况的标准,我们应该让学生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还应该让他们拥有发展的机会。所以,作为教师要确立以学生为本、新颖多样、面向全体、学以致用的语文作业观,要树立起新的学科作业设计理念,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真正的发展。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