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小学数学中的兴趣教学法

2012-12-29 00:00:00朱小洪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12年5期


  多年教学实践显示: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学习兴趣成正比关系。因此,教师应当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教学的重要内容。
  一、故事教学法
  数学本身就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工具,许多数学知识的发现、探索、形成的背后都有许多故事。而小学阶段的学生仍旧有爱听故事的天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穿插一些有趣的故事,不仅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
  在讲解分数时,教师可以通过阿拉伯数学家花拉子密的故事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花拉子密的妻子在怀他们的第一胎小孩时,他立下遗嘱:“如果我妻子帮我生下儿子,我的儿子将继承三分之二的遗产,妻子将得三分之一;如果生下女儿,我的女儿将继承三分之一的遗产,妻子将得三分之二。”不幸的是,在这个孩子出生前,这位数学家去世了。更复杂的是,他的妻子生下了一对龙凤胎,那么根据他的遗嘱,应该如何分配遗产呢?
  这个故事,一方面让学生在生动的故事中体会到了分数在生活中的妙处,激发学生对分数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通过这个故事,可以引导能力较强的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启发学生的思维,并进一步解决这个故事中的难题。
  二、多媒体教学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课堂中借用多媒体工具,通过视频、声音、图片进行信息处理,可以将复杂、抽象的数学问题变得简单、具体、形象。这种多元化的感官刺激,不仅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可以简化知识,便于学生理解、掌握。
  例如,在学习圆的面积时,老师可以通过动态的图片展示,帮助学生进行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首先通过多媒体播放一个圆,动态展示分割过程,从四分、八分、十六分到无限分割,提示学生,分得越细,每一个份就会越趋近于三角形。将这些三角形进行拼接重组,形成了我们常见的图形——平行四边形(也可以是长方形)。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