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营造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

2012-12-29 00:00:00夏冬芳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12年5期


  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才具有生命活力,充满情趣和智慧的挑战呢?课堂应该是师生心灵的栖息地,是师生生命对话的平台,是充盈着激情、灵气和活力的乐园。
  一、立足于 “趣”,激发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有了兴趣,就激发其产生一种获取知识的强烈欲望。在这种欲望驱使下,学生就能够轻松地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积极主动学习,从中享受到学习的快乐。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小稻秧脱险记》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气势汹汹、不由分说、一拥而上”这些词语,这样设计:“我是快乐的小稻秧,生活幸福又安康。(教师摇晃着身体)哎哟,哎哟,谁在与我抢营养?”(教师边说边向学生招手)。学生心领神会,纷纷从座位上跑上讲台围着老师,手指着老师叫嚷:“快把营养交出来。”就在这轻松的氛围中,学生较好地理解了这些词语,也体会到了学习的快乐。
  二、落实于“放”,民主平等
  语文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凸显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采取民主、平等的教学态度,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使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中活跃起来。请看《小露珠》(苏教版第五册)的教学片断。
  师:小动物们为什么喜欢小露珠?
  生:因为小露珠像钻石那么闪亮,像水晶那么透明,像珍珠那么圆润,所以小动物们都喜欢它。
  师:他们是怎么热情地打招呼的?请同座分角色进行练习。
  (学生练习)
  师:现在有难度了,我是小青蛙、小蟋蟀、小蝴蝶,你是可爱的小露珠,你怎么热情地跟我打招呼?要说出我的特点。谁来试一试?
  生:打招呼时要热情周到,态度要诚恳。还要……
  学生纷纷伸出自己的手让老师握。在一片欢声笑语中,教师既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又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学生乐在其中,这时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当今新的教育形势下,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正确关系,提倡师生间的平等关系、互相尊重,教学相长,让双方的智慧不断迸发出火花。
  三、把准“创” 字,教出诗意
  所谓诗意,在这里可以理解为教学过程比较生动美好,教学设计比较有文气、雅致,就是指充分地思考教学过程中的层次的美、活动的美与细节的美,就是指教师在教学的某一细节、某一步骤方面所表现的具有文趣、情趣、美感、诗意的教学情景。作为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在教学的美感中生活,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与审美情趣,更重要的是一种美好情趣的培养、一种健康性格的养成。所以,一节层次比较高的课,在教学情景中,应该让人们感受到它运用了一定的诗意手法。
  请看《掌声》(苏教版第五册)的教学创意。
  师:小英的故事讲完了,教室里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这时如果小英走过你的身边,你会对她说什么?
  (指名学生回答)
  师:这时的掌声像一缕阳光,温暖了小英的心田。你觉得掌声像什么?
  师:你眼中的掌声又是怎样的呢?我想也肯定如诗一样美,放飞你想象的翅膀,把你眼中的掌声写下来。
  ……
  在写写说说的过程中,学生既对课文进行了美读欣赏,又领略了课文的美。教师要想点燃学生的智慧之火,就要不断地探索启迪他们灵性的技巧;要使学生更好的发展,教师就要有一套科学民主、独具个性的语文教学的方法,把语文课上“活”、上“新”。
  四、“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