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加自觉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重庆在西部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12-12-29 00:00:00杨庆育
当代党员 2012年12期


  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必须在联系实际、推动工作上下功夫。将十八大报告描绘的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既要原原本本学报告,深刻领会精神实质,又要结合实际,理清工作思路。学与思结合、学与干结合,才能融会贯通、学以致用。为了相互启迪思维、交流经验,本刊特别约请部分市级部门和区县领导干部,撰写了一批思考性文章。
  十八大报告首次将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报告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核心立场、基本要求、根本方法等作了深刻论述。直辖以来,重庆经济总量不断增加,综合实力显著提升,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但是,重庆离科学发展的要求还存在相当大的距离,综合判断,重庆仍然处在欠发达阶段,仍然属于欠发达地区,因此,只有更加长期自觉地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在西部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更加自觉地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
  重庆要在西部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要把发展工业经济放在首要位置,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提升传统产业,形成以长安为龙头、整车企业为支撑、零部件企业配套的“1+6+1000”汽车产业体系。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实施“云端计划”,重点打造笔记本电脑、软件及信息服务、通信设备及物联网三大产业集群,做大智能家电、集成电路与元器件、光伏与LED、智能仪器仪表、应用电子、电子装备产业集群,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振兴先进装备制造业,打造千亿级摩托车产业集群和轨道交通装备、风电成套装备、数控机床等智能装备、环保安全装备、船舶装备、航空航天装备、页岩气装备及能源装备、内燃机、大型铸锻件、基础零部件等十大百亿级产业集群,建成国家现代装备制造基地。努力发展综合化工产业,构建天然气化工、炼油石化、化工新材料、精细化工等四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建设资源优化配置、竞争优势突出的综合性化工基地。改造提升材料产业,提高对汽车、装备、电子信息、建筑业等主导产业的本地供应率。积极发展能源产业,加快千万千瓦电源项目建设,优化电网布局,强化多元电力保障。加大天然气勘探力度,突出抓好页岩气开采和综合利用,积极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鼓励发展消费类制造业,大力培育农副产品加工、医药及医疗器械制造两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加快发展造纸、纺织服装等百亿级产业集群,建设西部地区最大的造纸及纸制品生产基地。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坚持农业基础地位,大力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改善农业综合生产条件。加快发展农村交通,全面实施行政村通畅工程,不断改善农村交通和农民出行条件。大兴农田水利建设,加强耕地质量建设,深入推进国土整治、综合开发、“沃土工程”等;以骨干水源工程建设为基础,以“五小水利”工程为重点,基本完成小型病险水库整治;积极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全面完成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实现城乡同网同质同价。提升农业装备水平,重点发展农业小微型机械加工制造业,因地制宜发展设施农业。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形成由主城特大城市、6个区域性中心城市、23个区县城、100个中心镇和其他小城镇组成的大都市连绵带。加大枢纽型、功能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重点抓好空港、水港、信息港、铁路、公路“三港两路”和能源、水利设施建设,打通城镇集群各单元间的联系通道,促进资源、信息互通,产业、功能互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发展的目的是保障和改善民生,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保障人民各项权益,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同分享。
  促进城乡居民充分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就业之源。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和智力密集型产业,以产业发展促进就业。要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以创业带动就业。完善就业援助机制,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动态消除城乡“零就业”家庭。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保证教育经费投入不低于地区生产总值的4%,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进入教育领域,促进城乡、区域公共教育资源合理配置。着力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把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作为富民兴渝的战略任务,积极构建现代职业技术教育体系。提高医疗服务和居民健康水平,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供给的公平性、可及性、可靠性,确保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完善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制度,形成以国家社会保险为基础,以商业保险为补充的社会保险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完善以城乡低保制度为核心,以农村五保供养、灾害救助、住房救助、教育救助、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殡葬救助为主要内容,以临时救助制度为补充,与慈善事业相衔接的社会救助体系。以扶老、助残、救孤、济困为重点,逐步拓展社会福利保障范围,不断提高全民福利水平。
  改革收入分配体制。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财产性收入占居民总收入的比重,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
  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可持续发展关乎子孙后代的福祉,具有全局性、根本性和长期性。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继续壮大信息产业,同时大力发展其他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大生产性服务业,大幅提高第三产业比重。改善需求结构,提高居民收入,释放居民消费能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主要依靠投资拉动向投资、消费、出口协同拉动转变。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走自主创新道路,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引导企业按照市场供求和产品生命周期,建立新产品开发与市场营销体系。建立一批以企业为主体的战略性新产品成果中试基地、技术成果转化平台。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努力建设美丽重庆。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坚决淘汰“三高”产品,加快节能减排项目建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尽快出台重庆市主体功能规划,综合使用财政、税收、价格等手段,调整空间结构,优化国土开发空间,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控制开发强度,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青水秀。
  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创新开放模式,开拓更多国际市场,巩固电子信息产品出口份额,提高汽车摩托车、装备制造、材料、轻纺等产品出口量。加快“走出去”步伐,扩大区域合作。
  更加自觉地把统筹兼顾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
  统筹兼顾是处理各方面矛盾和各种问题必须坚持的重大战略方针,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科学有效的工作方法。只有统筹兼顾,才能真正做到稳定发展,才能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形成广泛共识,集聚强大力量。
  统筹城乡发展。着眼于要素自由流动、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深入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要增强农村发展活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富裕。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创新“三权”抵押制度,规范有序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稳步开展地票交易。
  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强化“两翼”地区基础设施建设,重大基础设施和重大产业项目布局要向“两翼”地区倾斜。渝东北地区要加快打造特色经济板块,建成长江上游生态经济示范区,渝东南地区要加大资源综合开发力度,建成武陵山区特色经济示范区。大力推进以武陵山区、秦巴山区为重点的扶贫攻坚。扎实开展三峡库区后续工作,促进库区移民安稳致富。加快推进整村扶贫,稳步实施扶贫生态移民。
  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做到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必须从维护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教育资源要向“两翼”地区倾斜。推动更高质量的就业,消除“零就业”家庭。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提高居民收入,增强消费能力。完善社会保障,重点提高“两翼”地区保障范围和水平。推进医疗制度改革,实现城乡居民病有所医。
  (作者系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