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家人”万国英:我和丈夫愿意陪着书店慢慢变老

2012-12-29 00:00:00谭长燕
家庭百事通 2012年2期


  在江西省南昌市车水马龙的洪都北大道上有这样一家书店,它幽静,弥漫着动人的书香……这就是许多爱书人心中的圣地——青苑书店。书店的主人是一对相濡以沫20年的万国英、王健明夫妻。20年前,他们因书相识并结缘。在最初交往的时间里,书成了他们彼此传达思念与爱意的“信使”。在由书而搭建的爱的世界里,他们相互扶持、恩爱有加,成为一对让人艳羡的模范夫妻。如今,他们共同经营的青苑书店,不但是他们爱情的见证,更像他们的孩子一样,弥足珍贵。
  
  成长路上,书就是最亲密的玩伴
  
  1972年,万国英出生在南昌市一个普通工薪家庭,家里共有5个兄弟姐妹,她最小。6岁之前,万国英从来没有穿过一件新衣服,也没有吃过几次饱饭,身上的衣服都是4个哥哥姐姐们轮流穿过后再给她,往往传到万国英这里就已经补满补丁了。艰苦的家庭条件,让万国英从小就懂得自力更生的道理。那时候的她只有一个想法,只要能吃饱穿暖就行了。
  20世纪70年代,在南昌,不要说可供市民娱乐的项目,就连孩子们的玩具都是少之又少。于是,每天放学后,小万国英就与同学们一起做游戏。有一个女同学的妈妈是老师,家里订了很多儿童读物,激发起万国英极大的阅读兴趣。那时,她每天放学写完作业以后总是泡在同学的家里,阅读大量的图书,无论是儿童文学读物、《小星星》杂志等,她都不放过。那种对知识的渴望,就好像在沙漠中遇到了绿洲一样。
  就这样,万国英小学时的阅读生活都是在同学家度过的,用她的话说:“我的读书启蒙就是在那里。”
  初中时,万国英经常到一个同班同学的家里去玩,无意中她发现,这位同学的家中拥有很多的藏书。每次去同学家,细心的万国英都会发现,同学的哥哥正在边看书边做笔记。这时,爱看书的万国英也总是会凑过去看几眼,有时也暗自感叹这位小哥哥对名著、西方哲学等书籍的钻研之深。
  “哥哥,可以借几本书给我看吗?”有一天,万国英终于按耐不住了,向同桌的小哥哥发出了借书的请求。
  “可以,但是一定要还的,也不许弄坏了。”出乎她的意料,小哥哥竟然同意了。
  “一定,我就在这里看。”在获得了借书的许可后,万国英的头点得像小鸡啄米似的。有了这样的一个机遇之后,万国英就转移了自己的阅读阵地,每天放学或者有空的时候就准时到同学家“报到”。虽然不能完全理解书中的内容,但是,能够与书为伴在她心里就已经是最大的满足了。
  初中毕业后,万国英在一所职业高中就读旅游专业。毕业后,她决定通过自己的努力考取大学。也许,万国英的这一辈子就是为书而生,不管走到哪都离不开书。18岁时,万国英进入江西青年报社,在广告部工作,准备一边工作一边复习功课考大学,而这段看似不起眼的经历却对她的人生起到了重大影响。
  在江西青年报社工作时,万国英的办公室在一楼。每当报社的编辑、记者下班或等人时都会到万国英的办公室和她聊天。当看到万国英抄写材料时,大家总夸她的字写得秀气、漂亮。慢慢地,他们开始把一些誊抄资料的工作交给万国英,她也欣然接受。从那以后,她就经常穿梭在编辑、记者的办公室之间。
  每次到了编辑和记者们的办公室,万国英就会向他们借书看。每次看完书后,万国英也不忘按照原来的样子把书包好,做到“完璧归赵”。在报社工作期间,万国英通过这样的方式阅读了大量的图书。每当提起这些曾经给予过她帮助的编辑和记者,她总是心存感激。
  
  爱情之花,在书香中悄悄萌发
  
  在报社工作没多久,万国英的“真命天子”出现了。1991年,福建人王健明来到南昌,和江西青年报社洽谈合作事宜。万国英的办公室就在王健明的隔壁。18岁的万国英和其他爱美的女孩一样,每天都穿着心爱的衣服去上班,浑身散发着那个年龄段特有的懵懂青涩的气息,而同样单身的王健明很快就被万国英“扑鼻而来”的气息吸引。
  “小姑娘,如果你有空的话,请帮我们到图书仓库核对数据吧!”在熟悉之后,王健明开始有意无意地让万国英到仓库去帮忙。
  一听到可以去有书的地方帮忙,万国英二话没说就答应了:“好啊!”但那时,单纯的她还只是把王健明当做一个大哥哥。
  很快,万国英考入江西广播电视大学中文系,随后便进入大学读书。而王健明由于工作的原因,长年奔波于全国各个城市,每次出差回来,他都会给万国英带回来一些新书。
  每次拿到新书,万国英总是边跳边说:“哥哥,你真是太伟大了,对我太好了!”接着,她便拿着新书跑到一边细细品读了。
  “不伟大,只要你喜欢就行!”看着万国英开心的样子,王健明也跟着傻呵呵地笑了起来。在他心里,只要这个小妹妹能够感觉到幸福和快乐,就是他最有意义的事情了。
  一次,王健明从外地出差回来。当他把带回来的书交到万国英手上时,边打趣边认真地说:“既然你这么喜欢书,不如开个书店吧,这样的话不管什么书你都可以看到了。”听了王健明说的话,万国英的脑袋灵机一动,顿时在心里萌生了开书店的想法。
  1992年,还在读大学的万国英在妈妈提供店面的支持下,开始筹备开书店。在大学当班长的万国英跟同学们说了自己开书店的打算后,立即得到了大家的支持,并且表示将会尽一切的力量来帮助她。
  没过几天,一个会刻章的同学为书店刻起了招牌;一个同学叫做木匠的爸爸运来几块木板打了书架;另一个家里条件比较好的同学骑摩托车帮着运东西……书店从筹备到开张都是在家人、同学、朋友们的帮助下完成的。在万国英的心里,她对帮助过自己的人感激不尽,并把他们当成开书店的功臣。
  在书店开业的初期,万国英主要从图书批发市场和新华书店调货。后来,王健明充分利用自己的人际关系,从北京、上海等地的出版社为万国英调集图书来销售。
  在长期交往中,万国英和王健明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微妙,两人一直潜伏在心中的好感开始蔓延,年长万国英10岁的王健明始终对她呵护备至、关爱有加。王健明稳重、踏实,有进取心,万国英都看在眼里,认定这个男人是可以托付终身的。1993年,刚大学毕业的万国英和王健明携手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万国英把书店取名为“青苑”有着多重含义:一是希望她与王健明的爱情能够永远长青;二是希望书店能够永远存在;三是书店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意思。
  
  患难中,尽显伉俪情深
  
  青苑书店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1995年夏日的一天,天空像被撕开了一道大口子,倾盆大雨失控了似的疯狂往下倒,城市地面的水位也在不停地往上涨。瘦弱的万国英心急如焚,急忙在书店仓库抢救图书。
  正在外地出差的王健明接到电话后,直奔火车站,连夜赶回了南昌。第二天,赶到家的他随即投入到了抢救图书的工作中,当万国英看到心急火燎赶回家的丈夫时,觉得家里的顶梁柱回来了,感动得热泪盈眶。
  经过抢救,虽然挽回了部分图书,但仍造成经济损失约20多万元。看到辛苦赚来的血汗钱打了水漂,万国英悲伤、难过。为了让她尽快振作起来,王健明安慰她说:“钱没了我们可以再挣,在我心里家人才是最重要的,只要家人在就什么都有了。”听到这些话,万国英觉得舒服了很多,重新振作精神投入到工作中。
  在通信远没有现在发达的20世纪90年代,由于王健明经常出差,所以万国英每次都会叮嘱他到了出差地点后要打个电话报平安,王健明也是这么做的。一次,王健明出差去广州,走了两天一点音讯都没有。万国英开始坐不住了,想:怎么还没打电话回来?是不是出了什么事情?
  正当万国英打算买车票去寻找丈夫时,王健明从广州打来了电话。“你怎么走了两天都不打一个电话回来?”听到电话那头是丈夫的声音,焦急的万国英开始怪罪起来。
  
  “我这不是好好的嘛!汽车在半路上坏了,修了一天多呢!我知道你肯定在为我担心着急,但是,在那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实在找不到电话。”王健明忙安慰妻子。
  在听到丈夫平安到达广州的消息后,万国英悬着的一颗心总算是放了下来,娇嗔地跟丈夫说了句:“下次可不许再这样了。”
  2008年,是万国英人生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多年的劳累和饮食不规律使她患上了胰腺炎。由于病情比较严重,她不能像正常人一样进食,只能吃没有任何调料的白粥。长期吃流食让本就娇小的万国英变得更加瘦弱,对自己的病情和生活也失去了信心。
  在这段万国英最孤单的日子里,王健明不管工作忙到多晚,都会赶到医院去陪伴妻子,连饭都要带到医院去吃。一天中午,王健明照例把午饭带到病房,看着丈夫狼吞虎咽的样子,万国英心里特别羡慕,坐在一边直咽口水。她埋怨丈夫说:“明知道我不能吃这些,你还当着我的面吃,这不是害我嘴馋难受吗?”
  听到妻子的话,王健明看着万国英认真地说:“我在你面前吃饭是想让你感觉我一直都在你身边,你并不是一个人,有我有家人在。”听了这一席话,万国英的眼里噙满了幸福的泪水……
  万国英出院后,每次需要去医院复查的前一天,王健明都会把第二天的工作或应酬退掉,确保能够陪着妻子到医院检查身体。结婚十几年,他们之间的感情还能够如此细腻和深厚,着实让人羡慕。
  
  人生路上,只要能与书为伴
  
  自从那场病后,万国英对待人生的态度和看法发生了质的改变。病愈后,她没有马上投入工作,而是休息了两年的时间。回首过去,万国英感觉自己一直都在追赶,从来没有停下脚步欣赏人生道路上沿途的风景。她意识到,钱永远都赚不完,要懂得珍惜身边的人,善待自己,把家庭放在第一位。
  如今,在南昌生活了20年后,身为南昌女婿的王健明也俨然成了半个南昌人。几年前,王健明把自己的父母从老家福州接了过来,一家人生活在一起,其乐融融。看着儿子快乐地玩耍或者认真地做作业,父母在厨房做饭,万国英都会觉得无比的幸福。在她看来,还有什么比一家人平安、快乐来得更幸福呢?
  20年来,万国英通过对进货渠道,以及图书品质和质量上的严格把关,为书店树立了良好的信誉和形象。多年来,青苑书店已经举办了上百场公益讲座和书友会等活动。
  每次讲座,青苑书店的二楼都是座无虚席,把书店的读书氛围熏陶得异常浓厚。青苑书店长期恪守“顾客至上,信誉第一”“为读者找好书,为好书找读者”的经营宗旨,已经成为江西众多书友的精神家园,被誉为“南昌文化地标”。现在的青苑书店已经通过发放会员卡、网上书店等拥有了一大批固定的读者群,并拥有了两万多名会员。
  南昌大学中文系一位教授与青苑书店已经有了20年的感情,在他心里,青苑书店比任何一家咖啡厅等场所都更有意境。20年来,每次与好友或朋友相聚,他都把地点选在青苑书店,万国英说他把书店作为“秘密联络站”了。
  在青苑书店的微博上,一位已经毕业的大学生从外地工作回南昌后这样留言:这次回来发现青苑书店找不到了(青苑书店曾从南昌文教路口搬至洪都北大道),心里很难受。突然有一天,我在路上行走,无意中又发现了青苑书店,我欣喜若狂,久违的那种感觉又回来了!
  每当听到书友们对书店的称赞时,万国英都特别有成就感。曾经有一位藏书界的元老在搬家时特地请了青苑的员工去为他搬书,他说:“别人搬我的书我不放心,只有青苑的员工才能碰我的书。”
  进入21世纪以来,在电子图书和网上书店的冲击下,不断有书店因为亏损而倒闭。在这样的情况下,万国英希望青苑书店能够一直存在下去,不管营利与否,只要能够与书为伴,为书友们提供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就满足了。
  万国英说,她已经把位于金域名都的店面买了下来。如果今后实体零售书店的经营状况真的没法改善,那么,她也将会与老公王健明一起陪着书店慢慢变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