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和62——前者是2012年奥斯卡颁奖礼的届数,后者是根据《洛杉矶时报》的调查,握有学院奖投票权的美国影艺学院成员(俗称“奥斯卡评委”)的平均年龄。还有什么可说呢?在这样横秋老气的扫荡下,《艺术家》焉能不拿奖?这样浅显的道理,你明白,哈维•韦恩斯坦也明白。这位韦恩斯坦公司老板已经成功运作了《英国病人》、《莎翁情史》、《芝加哥》、《国王的演讲》等片,《艺术家》其实也是按套路打,连个像样的对手都没有,便有惊无险、顺风顺水地又一次完成了韦恩斯坦的奥斯卡大业。
《艺术家》由法国人主创,在去年的戛纳电影节上只拿了个影帝奖,慧眼识珠的韦恩斯坦敏锐地察觉到此片对于奥斯卡的杀伤力,他迅速买下版权,此后便开始一步步地运作其冲击小金人。从内容上看,《艺术家》颇像法国影人对好莱坞的一次“谄媚”致敬:影片完全复原了20世纪30年代的黑白默片感觉,通过“返祖”式的影像语言,讲述了一个默片时代的明星如何在有声片来临时陷入沉沦、奋起重生的故事。从结构上看,《艺术家》是《一个明星的诞生》的翻版,故事稀松平常,拍摄手法也了无新意(当然,导演迈克尔•哈扎纳维希乌斯本来就刻意排斥现代电影手法),不过熟悉好莱坞默片历史的影迷朋友却可以从中找到众多熟悉的“彩蛋”——不仅诸多场景设计和镜头运用有迹可寻,就连片中那只小狗,都可以从华纳公司80年前的明星小狗阿斯塔身上找到原型。
相信奥斯卡的绝大多数评委是打心底热爱《艺术家》的,这群平均年龄已过花甲的老人,在日新月异的新技术冲击下,其实早就摸不着头脑了。《艺术家》时长不过100分钟,故事通俗易懂,内容亦都是向伟大的好莱坞传统致敬,这无疑给垂垂老矣的学院成员们打了一针强心剂。奥斯卡究其实质,是以好莱坞为核心的前一年度世界电影工业的年终大聚会,在这样一个老前辈掌握话语权的场合,《艺术家》对他们点头哈腰、鞠躬作揖,作为回报,学院把最值钱的奥斯卡小金人当“压岁钱”赐还片方,当然符合逻辑。《艺术家》对学院成员的“呵护”几乎无微不至,单片名就在无形中奉承了一把影艺学院成员们日益失落的精英心态。
由是而言,《艺术家》就像学院老人给世界电影业的一次集体默哀,他们甚至需要营造重回电影艺术子宫的幻觉来寻找安全感,这或许意味着,新兴技术的蓬勃发展,已经让不少老影人感觉穷途末路——《艺术家》的主人公无法适应有声时代的来临,无疑就是当今的老电影人摸不清CG、动作捕捉和3D技术套路的真实写照。在这里,《艺术家》就像一则墓志铭,写给昔日伟大的、老电影人所熟悉的电影时代。
电影不会死,电影艺术也不会死,新陈代谢乃是宇宙间不可阻挡的规律,新的电影技术手段必将助推电影本体发生质的改变。所以,《艺术家》又是一则宣言书:或许动作捕捉装置还太笨拙,CG生成的人脸还太呆滞,戴着眼镜看3D电影总让人头昏眼花,但这都不重要,就像《艺术家》的主人公嘲笑故障百出的有声电影装置时,制片人所告诫他的那样:“笑什么,乔治,这就是未来!”
《艺术家》都拿奥斯卡了,未来还会远么?
《红鹰侠》
影片翻拍自泰国六七十年代著名的科幻片。2016年的曼谷是罪恶之都,神秘的“红鹰侠”保护百姓免受伤害。但是,马杜里犯罪集团视他为眼中钉,警方不满他杀害恶人的做法所以将其列为通缉要犯。他该如何处理危机?
导演: 韦西•沙赞那庭
主演: 阿南达•爱华灵咸 雅琳达•邦恩纳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