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年春晚上,杨丽萍表演的《雀之恋》美得“让人窒息”,但也有很多观众指出,杨丽萍扮演的那只漂亮的、会开屏的孔雀是只公孔雀,因为鸟类里漂亮的都是公鸟!真实情况是这样吗?
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很多技术细节仍然存在很大的争议。因此这里给出的只是较为简明、折中的说法。
漂亮是为了和同性竞争
很多鸟类有雄性更漂亮的现象,简单来说,这是因为这些雄鸟要靠外表来和同类竞争,赢得雌性。在雌鸟看来,漂亮华丽的羽毛代表着健康的身体功能(举例来说:羽毛中常有很多寄生虫,漂亮的羽毛说明这只雄鸟具有抵抗寄生虫的能力),它们通常选择与最漂亮的雄鸟交配。
而相反,这些鸟类中的雌鸟是不需要竞争赢得雄性的,它们更多考虑的是如何在危险的自然环境中生存下来,产下幼仔并把它们带大。这时候,灰暗的保护色无疑是更好的选择。
动物界的繁殖策略
从更深一层上说,这是动物界的一种繁殖策略。
我们发现,这些雌雄之间外表差别很大的动物往往在“婚姻关系”中有一些共同的特点:“漂亮”的那一方,承担的抚育后代的职责较少,而且还常常是“一夫多妻”或者“一妻多夫”关系中的那个“一”的一方。
比如:公鸡有漂亮的鸡冠和尾巴,比母鸡要好看,它们的生活模式常是一只公鸡身边围绕着一群母鸡,而孵蛋、照顾小鸡的职责也主要由母鸡来完成。
其实这种策略在哺乳动物中间更为普遍,例如狮子也是过着这种生活。在这种婚姻关系中,“漂亮”的一方把精力花在让自己更具竞争力,从而赢得更多异性上面;抚育后代的职责主要交给对方来完成。也因此,这些动物一般都是后代很多但成活率低。
也有例外的情况
其实并不是所有的鸟类都采取了这种繁殖策略。常见的“雄鸟更漂亮”的多是雉形目和雁形目的一部分鸟类,以及雀形目的一些鸣禽。
而自然界雌雄差别不大的鸟类也比比皆是,比如天鹅、鹤、鸽子、燕子、各种猛禽等等。这些鸟类往往过着“一夫一妻”的生活,夫妻双方共同抚养后代。这是因为这些动物的后代抚养比较困难,单靠一方很难养大。
而在这些动物中,雄性往往是通过搭巢穴、“送礼物”等方式向雌性求爱。而雄性也没有表现出“更漂亮”的特点,一般是和雌性比较相像。
而反过来雌性比较漂亮的鸟也是存在的。鹤形目的三趾鹑、鸻形目的彩鹬和瓣蹼鹬就是雌鸟体型更大、颜色更艳丽。
而且这三种动物的繁殖策略也和那些雄鸟漂亮的鸟类正相反:到了繁殖季节,雌鸟会向雄鸟求爱,而且一只雌鸟会连续和多只雄鸟交配,产下多窝卵,交给雄鸟孵育,自己再去找下一只,过着“一妻多夫”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