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课件制作五原则

2012-12-29 00:00:00徐冉光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2年6期


  多媒体课件能够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但在实际制作过程中,教师也不能随心所欲,因为多媒体课件制作有其自身规律,只有遵循这些规律,才能使课件的制作切实地为教学改革发挥作用,具体来说多媒体课件制作应遵循如下五方面原则。
  ● 教学性
  任何教学媒体都只是通向教学目标的手段,多媒体选择的基本理念是根据教学媒体对促进教学目标、目的的完成具有潜在的能力来进行选择。
  对媒体的选择,不在于猎奇,而在于适用。在课堂教学中,没有一种媒体对所有的目标讲解都适用,每一种媒体都具有一定的特征或属性,这些特征和属性使每一种媒体应用在某一教学情境下比其他媒体更适合。
  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的多媒体课件也并非越多越好、容量越大越好、越先进越好,要以较低的成本、代价,尽可能地取得较好的效益。运用多媒体教学,省去了板书擦拭的时间,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向学生提供大量信息,教学容量大大增加,这是其优点。但在大容量的同时也容易产生副作用,减少了学生来思考的时间。因此,教师在运用多媒体开展教学时一定要考虑到学生能否“消化”这个因素。不能为了发挥多媒体的特点而无限度地滥用多媒体,造成学生贪多嚼不烂。另外,多媒体不一定越先进越好,能用PowerPoint成就不用Authorware,256色就足够表现的内容并不一定要用32位真色彩做。
  ● 交互性
  交互性是多媒体的一大特性和优势。多媒体课件的交互性表现在四个方面:①检索方便。无论教师需要哪一个课件、哪一部分内容,只要点按鼠标,计算机就会把你需要的内容推送到面前。②控制速度。实际过程发生在瞬间,然而教师为了讲清原理,可以利用多媒体分解动作进行讲解。③分步提示。学生采用多媒体课件自学或是解答某些难题时,计算机能分步提示学生,按照学生的学习进度、循序渐进,引导和指导学生学习。④自动批阅试题。计算机随时出题,对于学生的解答能立即批阅,给学生及时反馈,及时解决疑难问题,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为因材施教提供了条件。
  ● 辅助性
  我国计算机辅助教学中,始终存在两种不同的设计思想。一种观念认为,选择优秀教师设计教案,由计算机专业人员制作出课件。这种一加一的开发模式固然从商业的角度来说能很快地出产品,出经济效益,但是再好的教师、再好的教学方法,不可能面对所有的学生都那么高效。况且,不经过教学实践的检验就匆匆忙忙地投向市场,是对教师和学生不负责任。难怪教师普遍反映,市场上购买的教学光盘好看不实用,完全成了教材的翻版,用机器取代教师,对学生实施目中无人的教学。这种设计思想,既违背了教学规律,也忘记了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必须始终坚持将计算机放在辅助教学的角色上。
  ● 操作性
  现代教育非常注重思维的敏捷性,注重学生感悟和直觉的培养。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必须重视这一原则。要把基本概念、重要原理、基本方法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以最简约的方式传授给学生。但现实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把简单问题复杂化、对于复杂问题束手无策、画蛇添足地引出结论、低估学生的理解能力把似是而非的证明教给学生等问题。
  一堂课的时间只有40分钟,不能让师生把宝贵的时间都浪费在课件的调试和制作上。因此,多媒体课件要提供一目了然的教学目标、教学步骤和操作方法,还要能够在大多数计算机环境中运行。这包括多媒体课件要容易安装、启动,运行的速度要快,运行过程中稳定性还要高等要求。
  ● 科学性
  首先,课件设计不能出现科学性错误。不能把错误的概念和原理教授给学生,这一点似乎是人所共知的常识,但却常常被忽略。多媒体课件作为固化的易于推广的科研成果,一旦出现科学性错误,造成的损害及失误是无可比拟的。因此,在这一点上千万不可掉以轻心。
  其次,要充分运用多媒体,按照学生的认识规律,用文字、图像、动画、声音同时对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形成良性刺激。
  最后,要充分运用现代课堂教学论的已有成果,优化组织课堂教学,按照教学规律实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