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国主流报纸对大连市的形象建构及启示

2012-12-29 00:00:00古俊伟
新闻爱好者 2012年23期

【摘要】本文对2002—2011年的韩国《韩国时报》、日本《读卖日报》、新加坡《海峡时报》和美国《纽约时报》有关大连的报道进行了内容分析。研究发现4种报刊对大连的报道集中在经济、政治外交、体育领域,对大连的科技、文化艺术活动和教育的关注程度很低。这些报道很少以大连作为发稿地,也很少以大连人作为消息源,但这些报道对大连的报道基本是客观中立的。本文建议大连市做好突发事件的报道工作,对外媒的采访工作提供便利,学会充当信息源,加强大连市的城市文化建设,并利用在连外国企业来提升大连的城市形象。

【关键词】报纸;新闻报道;城市形象;对外传播

在全球化时代,一个城市不能仅仅关注国内媒体塑造的城市形象,更不能醉心于国内名目繁多的城市评选活动,而是要关注境外主流媒体塑造的城市形象。研究外媒中的城市形象有助于一个城市发现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更有助于该城市调整对外传播策略,积极参与城市形象的建设。

选择国外报纸的标准

一个城市由于地理位置、历史、文化以及经济交往等原因,往往成为特定国家媒体关注的对象。本文选择了韩国《韩国时报》、日本《读卖日报》、新加坡《海峡时报》和美国《纽约时报》4家主流英文报纸作为研究对象。韩国和日本是大连的近邻,是大连主要的海外游客来源地和海外投资来源地;新加坡是大连城市建设的学习对象,也是大连重要的海外投资来源地;美国也是大连的主要外资来源地之一,同时美国媒体的国际影响力巨大。根据新闻报道与大连的相关度,本研究通过LexisNexis Academic数据库选择了2002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之间的涉连报道211篇,其中《韩国时报》37篇,占18%;《读卖日报》37篇,占18%;《海峡时报》105篇,占49%;《纽约时报》32篇,占15%。

四国主流报纸对大连市的形象建构

内容分析法可以有效地应用于城市形象的描述性研究,而类目建构是内容分析研究成功与否的关键。本研究设定的主要类目是报道议题、报道的版面分布、报道的发稿地点、报道的深度、报道的消息源以及报道所持的态度。通过对这些类目的分析,就可以得知大连在这些媒体中的形象。

报道的议题分布。从总体上看,4家报纸对大连的关注集中在三个领域:经济报道占报道总量的37%,体育占20.4%,政治与外交占16.6%。经济报道居于首位是因为韩国、日本、新加坡和美国在大连大量地投资建厂;关注体育主要是因为大连的足球,这一点在韩国、日本和新加坡体现得更为明显;关注政治与外交是因为大连是东北亚核心城市,是东北亚相关国家进行政治接触的理性地点。

从排名较为靠后的报道议题看,4家报纸没有任何报道涉及大连的科学技术,仅3篇报道涉及大连的文化艺术娱乐领域,仅8篇报道涉及教育领域。可见大连科技实力不强,缺乏城市文化底蕴,教育也缺乏特色。

从单个报纸的角度来看,《韩国时报》《读卖日报》和《海峡时报》排名前三位的涉连报道集中在经济、体育、政治与外交议题。韩日和大连的地理位置很近,而大连有着良好的投资环境,因此两国在大连大量地投资建厂。大连和新加坡之间的关系密切,大连也是新加坡在华投资的主要城市。大连实德足球队曾经是中国足球职业联赛的霸主,多次代表中国参加亚洲俱乐部的顶级比赛,因而受到韩日媒体的重视;新加坡关注大连足球是因为大连曾经派出一支年轻人组成的“大连实德”队参加新加坡联赛,被新加坡寄予厚望。三国报纸均关注在大连发生的政治与外交事件,主要是因为大连是朝鲜领导人访华的目的地之一,是东北亚相关国家商讨朝日关系、朝韩关系的理想场所,是新加坡领导人访华时的主要参观城市。三国报纸均涉及大连的突发性事件报道,但关注度较低,而且没有对突发事件做过度的渲染。

美国《纽约时报》涉连报道前三位议题是政治与外交、经济和突发事件。美国对东北亚局势的关注是《纽约时报》报道大连的政治与外交事件的主要原因;美国企业在大连拥有大量的投资,所以《纽约时报》关注大连的经济议题;美国媒体追求轰动效应的传统可以解释《纽约时报》对大连突发事件的关注。和其他3家报纸相比,《纽约时报》对大连的新闻报道带有较多的负面性,这和美国媒体长期以来对中国的负面报道有关。

报道的版面分布。本研究的样本取自LexisNexis Academic数据库,该数据库没有注明《韩国时报》和《海峡时报》涉连报道所处的版面和页码。因此,这里主要分析《读卖日报》和《纽约时报》涉连报道的版面分布。《读卖日报》的37篇涉连报道中,有7篇处在头版位置,有20篇处在报纸的前10页。在这7篇头版报道中,3篇涉及中国处决在华贩运毒品的日本公民,2篇涉及日本和朝鲜在大连举行的政治对话,1篇涉及日本从进口的大连蛋制品中发现三聚氰胺,1篇涉及韩日之间在海外的经济竞争。通过对这7篇头版报道进行简单的文本分析,可以看出日本《读卖日报》关注的其实是日本自身的利益,而不是在关注大连的经济发展。此外,值得注意的是这7篇头版涉连报道基本上持客观中立的立场。

《纽约时报》每天固定刊出5叠,A叠为国际、国内要闻,B叠为大都会新闻,C叠为经济生活,D叠为体育,E叠为艺术。《纽约时报》的涉连报道版面分布如下:A叠国际新闻版22篇,B叠大都会新闻2篇,C叠经济生活5篇,D叠体育3篇。3篇体育报道是关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美国田径队在大连的备战情况,报道表达了对中国食品安全的担忧。在32篇报道中,仅有1篇处在头版:“Economic Ties Binding Japan To Rival China”。该报道认为中国和日本的政治关系很不稳定,但两国之间的经济关系却稳步发展,几乎没有受到政治因素的重大影响。

报道的发稿地点。发稿地点不仅说明了一家报纸的新闻采集能力,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城市对外传播的能力。在4家报纸的211篇涉连报道中,仅有25篇发自大连,占报道总数的11.8%。《纽约时报》32篇文章中,有7篇发自大连,占21.9%;考虑到《纽约时报》与大连的地理距离最远,这一比例确实很高。《读卖日报》依托《读卖新闻》有着强大的新闻收集能力,有13.5%的报道发稿地在大连;《海峡时报》有11.4%的报道发自大连;《韩国时报》的37篇文章中,仅有1篇发自大连。发稿地点从侧面说明这4家报纸在大连没有常设记者站。

报道的深度。一个城市可以作为事件的当事方或发生地而成为主要报道对象,也可以作为次要报道对象或新闻背景等在报道中出现。一个城市如果不能作为主要报道对象出现,它的城市形象将是模糊的。从总体上看,以大连作为主要报道对象的新闻报道有60篇,占28.4%;以大连作为次要报道对象的新闻报道有86篇,占40.8%;4家报纸以大连作为背景的新闻报道有65篇,占30.8%。《纽约时报》在涉连报道的深度上明显优于其他3家报纸:以大连作为主要对象的新闻报道占《纽约时报》涉连报道的40.6%,《读卖日报》为32.4%,《海峡时报》为30.5%,《韩国时报》仅为8.1%。4家报纸在涉连报道的深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

报道的消息源。如果媒体能够在涉及一个城市的报道中采用该市的居住者或事件的亲历者作为新闻源,可以增加新闻报道的平衡性,同时也可以给相关城市提供展示自我形象的机会。从总体上看,211篇涉连报道中,169篇没有引用大连人作为消息源,占80.1%;42篇引用了大连人作为消息源,占19.9%。从单个报纸的角度看,《纽约时报》有12篇以大连人作为消息源,占其报道的37.5%;《读卖新闻》8篇,占21.6%;《海峡时报》19篇,占18.1%;《韩国时报》3篇,占8.1%。4家报纸在引用大连人作为消息源方面具有显著差异。

报道的态度。外国受众主要依靠他们本国的媒体来获得对中国城市的认知,因此外国媒体对一个城市的态度可能影响所在国民众对该城市的态度。4家报纸的211篇涉连报道中,对大连持批评态度的报道为12篇,占5.7%;保持中立的报道140篇,占66.4%;持表扬态度的59篇,占28.0%。从单个报纸的角度看,《纽约时报》有5篇报道对大连持批评态度,占其报道的15.6%;3篇报道对大连持表扬态度,占9.4%。《读卖新闻》有3篇对大连持批评态度,占其报道的8.1%;7篇报道对大连持表扬态度,占18.9%。《海峡时报》有3篇报道对大连持批评态度,占2.9%;36篇报道对大连持表扬态度,占34.3%。《韩国时报》有1篇报道对大连持批评态度,占2.7%;13篇报道对大连持表扬态度,占35.1%。综上所述,4家报纸基本能够持中立立场报道涉连新闻,但4家报纸在对大连的态度方面具有显著差异。

城市形象研究对于大连市对外传播和城市建设的启示

刘小燕认为,政府对外传播,既是一种政府行为,又是一种传播行为,或者说它既不完全属于政府外交管理范畴,也不完全属于大众传播范畴,而是处于二者的交会点。[1]因此,良好的城市形象是加强城市建设和对外宣传的共同结果。本研究对大连市在对外传播和城市建设方面提出如下建议:

做好突发事件的报道工作。4家报纸都报道了发生在大连的突发事件,因此大连对待突发事件的态度是影响大连城市形象的关键。大连韩伟集团在蛋制品的三聚氰胺问题上态度明确,使得日本《读卖日报》能够客观地报道这一事件,并使得事件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最小化。相比之下,当美国《纽约时报》记者就福佳大化事件通过电话采访大连市的官员时,大连市的官员相互推诿,失去了充当消息源的机会。这方面的教训在中国对外传播中屡见不鲜。

积极提供新闻素材,学会充当信息源。大连的对外传播机构应该主动地为各国的主要媒体提供涉连新闻素材。由于大连不是中国的一线城市,国际传媒机构在大连一般不设记者站,大连外宣部门可以主动地联系国外媒体驻沈阳、北京、上海、香港等地的办事处,为其提供涉连信息,使大连成为发稿地。大连市的官员和市民都应该学会充当媒体的信息源,积极主动地、负责任地接受外国媒体的采访,通过外国媒体发出自己的声音。

利用好大连的外企和中国企业扩大大连的国际影响力。因为韩日新美四国在大连大量地投资设厂,因此4家报纸都很关注本国企业在大连的经营情况。大连市应注重改善投资环境,并利用知名的外资企业和中国企业来扩大大连市的国际影响力。

振兴足球产业。日本、韩国和新加坡报纸关注大连的体育主要是因为大连的足球。《韩国时报》和《读卖日报》热衷于报道东亚A3联赛和亚冠比赛,对郝海东赞不绝口;新加坡关注自己的联赛,为大连实德俱乐部组队加盟新加坡联赛而兴奋,甚至还关心董方卓转会曼联的消息。令人遗憾的是,随着大连足球的衰落,亚冠赛场上已经很久没有出现过大连球队的身影,国外报纸中关于这类话题的报道也几乎绝迹。因此,大力发展大连的足球运动对于提升大连的城市形象有着重要的意义。

继续加强宜居城市的建设。大连市的城市生活在涉连报道中居第五位,大连市的城市生活得到了积极的评价。大连是一个能源重化工城市,同时又保持了城市环境的优美,在2002年获得联合国全球500佳的美誉,受到了《读卖日报》和《海峡时报》的肯定。大连对在连外国人比较包容,能够理性地面对中日关系的历史,没有反日情绪,使日本人在大连有安全感。作为二线城市,大连没有北京的交通拥堵,能将经济发展和生活品质协调起来,得到了《纽约时报》的肯定。因此,保持大连城市的宜居性对于大连的城市形象有着重要作用。

加强大连市文化建设。和北京、上海等城市相比,大连市是一座年轻的城市,缺乏文化底蕴。因此,大连需加强自身的文化建设。大连市应该在相关国家加强对博物馆和历史古迹的推介活动,大连市的文化演出团体应该主动走出去,在相关国家扩大自己的文化影响力。

(本文为大连市社会科学院立项课题“大连在亚太地区的形象与对外传播策略”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1DLSK363)

参考文献:

[1]刘小燕.政府对外传播[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0.

(作者为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生,辽宁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

编校:张红玲</